- 年份
- 2024(9095)
- 2023(12614)
- 2022(10270)
- 2021(9597)
- 2020(7986)
- 2019(18267)
- 2018(17671)
- 2017(34810)
- 2016(18299)
- 2015(20509)
- 2014(20108)
- 2013(20320)
- 2012(18794)
- 2011(16903)
- 2010(17135)
- 2009(16173)
- 2008(16307)
- 2007(14569)
- 2006(13036)
- 2005(12230)
- 学科
- 济(92216)
- 经济(92119)
- 业(86412)
- 企(77790)
- 企业(77790)
- 管理(70143)
- 方法(38411)
- 农(31076)
- 业经(30918)
- 数学(30076)
- 数学方法(29861)
- 财(29334)
- 中国(24751)
- 贸(21607)
- 贸易(21598)
- 易(21170)
- 农业(20331)
- 务(19991)
- 财务(19975)
- 财务管理(19954)
- 技术(19258)
- 策(18951)
- 企业财务(18859)
- 制(18504)
- 划(15840)
- 和(15340)
- 地方(15316)
- 体(13957)
- 出(13950)
- 产业(13768)
- 机构
- 学院(270913)
- 大学(263057)
- 济(133361)
- 经济(131406)
- 管理(113054)
- 理学(96578)
- 理学院(95782)
- 管理学(94919)
- 管理学院(94411)
- 研究(89151)
- 中国(73776)
- 财(60797)
- 京(54464)
- 财经(47600)
- 科学(46161)
- 经(43364)
- 所(43195)
- 经济学(41342)
- 江(40915)
- 中心(40095)
- 农(39218)
- 研究所(38319)
- 经济学院(37406)
- 财经大学(34971)
- 北京(34863)
- 业大(32826)
- 商学(32694)
- 商学院(32391)
- 院(31863)
- 经济管理(31775)
- 基金
- 项目(169422)
- 科学(138115)
- 研究(130449)
- 基金(127301)
- 家(107308)
- 国家(106361)
- 科学基金(94452)
- 社会(88602)
- 社会科(84496)
- 社会科学(84478)
- 基金项目(65700)
- 省(64692)
- 教育(57443)
- 自然(57192)
- 自然科(55916)
- 自然科学(55904)
- 自然科学基金(55039)
- 资助(52632)
- 划(52563)
- 编号(51160)
- 成果(39997)
- 部(39373)
- 创(38759)
- 发(38513)
- 国家社会(37682)
- 业(37657)
- 重点(37162)
- 创新(35346)
- 课题(34799)
- 教育部(34773)
- 期刊
- 济(152644)
- 经济(152644)
- 研究(86553)
- 中国(51403)
- 财(49256)
- 管理(48422)
- 农(37601)
- 科学(32767)
- 融(28735)
- 金融(28735)
- 学报(28145)
- 业经(26721)
- 农业(26333)
- 经济研究(25899)
- 技术(25754)
- 财经(24711)
- 大学(23585)
- 学学(22405)
- 经(21587)
- 教育(20372)
- 问题(20111)
- 贸(19549)
- 技术经济(17534)
- 世界(17184)
- 国际(16931)
- 业(16889)
- 现代(14386)
- 商业(14240)
- 统计(13435)
- 经济管理(13108)
共检索到41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真 韩璐爽 宗慧隽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集中度的提高和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突出。重点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调整,同时,激烈的国内同业竞争和目的地市场竞争进一步强化了产业政策效应。除了影响受支持企业的出口行为,重点产业政策还能通过融资和创新的溢出效应带动相同二位码行业内非重点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组合,培育其竞争优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林 陈霜 俞慧洁
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是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内容,多产品企业更集中于核心产品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文章使用2008—2014年工企海关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的方法通过辐网效应和多产品企业运输方式比重变化相结合的实证策略考察了处理组(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和对照组(未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的产品组合差异,探讨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使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其销量表现更好的核心产品,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内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主要通过“鲶鱼效应”和竞争效应两种中间机制产生作用。最后,文章从产品要素密集度、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导、目的国市场规模更大、采取质量竞争的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核心产品。文章为多产品企业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实现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选路径。
关键词:
产品组合 中欧班列 鲶鱼效应 多产品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张宇鹏
本文重点讨论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核心产品出口比重的理论机制,并分析了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从全球出口层面还是出口目的地层面看,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会显著降低核心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融资约束加剧通过削减企业的中间投入规模和研发投入费用显著降低企业核心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无论是对核心出口产品技术等级提升或大于第二大出口产品的企业,还是对核心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或大于第二大出口产品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都会使企业核心产品出口比重显著下降。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出口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庄宇航
出口产品调整能力的提升是优化出口结构的关键维度,而产业政策是实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量化产品层面产业政策,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出口产品调整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调整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效果受产品技术类别、政策类型以及产品可调整路径数量的影响。产品间政策溢出效应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在出口产品空间中存在直接效应,并通过“产品关联”路径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为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在产品间的溢出机制,加强政策关联与协调,进一步借助政策调整来提升出口产品调整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田曦
文章运用2000~2013年美国等11个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企业-产品层面的海关统计数据,从宏观-微观视角实证分析了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导致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结论不论是在是否引入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控制变量或在变换不同产品质量测度指标的情况下,均呈现出较好的稳健性。通过考察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发现,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显著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贸易型企业、生产中间品及消费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对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对企业出口单一产品数量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明显降低企业出口单一产品的数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鑫霞 朱晶
本文对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将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规范的计量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显著抑制了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在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实证下,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加工贸易型企业及不享受政府补贴企业的抑制效应明显小于一般贸易型企业及得到政府补贴企业;在变换测度出口产品创新能力指标及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衡量方法的情形下,上述结论依然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对此,政府应强化对内资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其融资约束难题;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符合现代企业治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原生创新能力的企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庞明川
贸易绿色化转型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框架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的影响,不仅缓解了单一产品企业假设下的估计偏误问题,也拓展了企业应对绿色信贷政策的产品级策略反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具体而言,绿色信贷政策会抑制企业棕色产品出口进入和规模增长、促使其棕色产品出口退出;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绿色产品出口进入、抑制其绿色产品出口退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棕色产品信贷规模降低与信贷成本提升、绿色产品信贷规模增加与信贷成本降低来驱动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促使边缘棕色产品高价低质、降低规模,促使边缘绿色产品提价扩利、扩张新增进而引发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效果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异质性产品中更为明显;加强绿色信贷政策与命令型环境规制、政府绿色补助协同是全面推进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的重要路径。本文为中国部署绿色金融及一揽子政策组合,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贝贝 靳玉英 姚海华 王开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本文旨在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及其背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企业层面的平均产品密度指标,从产品要素禀赋视角揭示企业进行产品转换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是否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的既有要素禀赋和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企业出口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平均产品密度通过对产品转换行为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带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
关键词:
企业出口 产品转换 产品空间 升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测算 事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本文将产品质量异质性和效率工资同时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研究了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调节,只有在劳动生产率水平足够高时,工资上升才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控制了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影响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资的反向作用之后,工资上升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工资上升会通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关键词:
工资 劳动生产率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多元化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周亚如
基于中国各省份与国际人才来源地之间的双边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和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人才流入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调整中间品进口的种类和质量、提升企业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是国际人才流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来自于发达经济体、从事高级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在中国长期工作的国际人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国际人才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无论是出口至国际人才来源地还是非国际人才来源地,国际人才流入均增加了企业出口高质量产品的比重、提升了高质量新产品的出口规模;企业自身或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强化国际人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本文揭示了国际人才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路径机制,为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加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刘晨 方玉霞
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在企业层面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当要素价格扭曲达到一定门槛值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第二,要素价格扭曲因企业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其中,一般贸易企业、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在较高的要素价格扭曲水平下,才会达到拐点位置,从而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企业成本加成率和国内中间投入比例是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中介因素。要素价格扭曲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比例,进而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四,制度环境在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产生调节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出口产品质量 制度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亢梅玲 李涛 袁亦宁
本文以Mayer et al.(2014)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将贸易自由化影响中国多产品企业的因子加入到模型中,首次分析了双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组合的影响。使用2000年到2006年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配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和国外关税水平的下降加剧了企业产品组合的"倾斜效应",使得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更多地出口其更具竞争优势的产品。
关键词:
产品组合 贸易自由化 多产品出口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