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4)
- 2023(15006)
- 2022(12604)
- 2021(11971)
- 2020(9910)
- 2019(22339)
- 2018(21768)
- 2017(41023)
- 2016(21958)
- 2015(24233)
- 2014(23346)
- 2013(22382)
- 2012(20272)
- 2011(17989)
- 2010(17933)
- 2009(16170)
- 2008(15552)
- 2007(13654)
- 2006(11759)
- 2005(9947)
- 学科
- 济(84710)
- 经济(84637)
- 管理(68370)
- 业(65996)
- 企(54932)
- 企业(54932)
- 方法(36613)
- 数学(32143)
- 数学方法(31655)
- 农(25783)
- 中国(24363)
- 财(23058)
- 技术(21466)
- 业经(21230)
- 地方(19083)
- 农业(17616)
- 制(15677)
- 贸(14956)
- 贸易(14944)
- 易(14544)
- 务(14290)
- 财务(14242)
- 财务管理(14213)
- 理论(13886)
- 产业(13717)
- 策(13711)
- 技术管理(13601)
- 企业财务(13519)
- 银(13368)
- 银行(13345)
- 机构
- 学院(287666)
- 大学(286604)
- 济(122084)
- 经济(119680)
- 管理(118832)
- 理学(102688)
- 理学院(101694)
- 管理学(100094)
- 管理学院(99536)
- 研究(90878)
- 中国(69209)
- 京(58046)
- 财(56825)
- 科学(51129)
- 财经(44363)
- 江(43938)
- 中心(43715)
- 所(41185)
- 经(40392)
- 农(39470)
- 业大(39235)
- 范(37678)
- 师范(37393)
- 研究所(37039)
- 经济学(36942)
- 北京(35956)
- 州(34618)
- 院(34506)
- 经济学院(33371)
- 财经大学(32923)
- 基金
- 项目(198041)
- 科学(159553)
- 研究(152487)
- 基金(143204)
- 家(121906)
- 国家(120867)
- 科学基金(107228)
- 社会(98296)
- 社会科(93544)
- 社会科学(93526)
- 省(79684)
- 基金项目(75796)
- 教育(71065)
- 自然(66939)
- 划(65489)
- 自然科(65331)
- 自然科学(65316)
- 自然科学基金(64188)
- 编号(62213)
- 资助(56703)
- 成果(49840)
- 创(46620)
- 发(44065)
- 重点(43953)
- 部(43868)
- 课题(43158)
- 创新(42760)
- 国家社会(40715)
- 项目编号(38714)
- 教育部(38636)
共检索到429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卫宏 郭寿良
本文基于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构造准自然实验,根据十大战略产业中每个产业与其所涉及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匹配,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识别该学科具有A级的高校从而构建处理组,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对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检验与分析。本文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同时也呈现出高校间和地区性差异。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211高校”和其他高校中更为明显,更多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而对“985高校”以及中部地区高校则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怡安 肖敏 李贵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对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3种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雷根强 孙红莉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2006~2011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我国于2009年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及其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税收优惠是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钱雪松 康瑾 唐英伦 曹夏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一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发挥作用的经济直觉一致。基于地区和所有制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1)与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相比,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下降,而且该效应对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及国有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这揭示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了影响。本文不仅识别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厘清产业政策导致实际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甘旭峰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和内需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韩国 产业政策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虽然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但实现2009年"保8"的目标仍是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火线出炉,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为目标。短期来看,这些规划将有利于解决这些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来军 陈衍泰 刘畅 罗雨泽
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国十大规划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构建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利用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出口绝对数量对产业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而出口比重起负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就业与投资均出现转向信号,某些产业和领域的就业边际增加和投资边际增加会伤害增长与效率;装备制造业、纺织产业和船舶产业的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余产业的情况均不好;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能力,而另外四个产业能力不足;钢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对国外研发溢出的吸收较好,另外...
关键词:
产业 就业 投资 转向信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江飞涛 王宏伟
2009年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等十个产业实施调整与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短期应对危机措施(保增长)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调结构)的结合,其中,"调结构"政策是原有产业政策的延续,具有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效果来看:1、振兴规划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保增长的政策应转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方面来。2、振兴计划在调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政策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由此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晏艳阳 王娟
已有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但单一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衡量具有片面性。在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端和产出端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效率来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对中国2008-2015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产业政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业政策会阻碍受支持企业的创新效率,并且这种阻碍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2)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部分归因于业务拓展这一寻租行为,政府补贴使企业寻租而不是专注于创新,导致企业的创新效率下降。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宜尽量避免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飞鹏 韦琼华
【目的/意义】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中,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为业界和学界所热烈关注。但是,产业政策在企业创新中的功能和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尚需做进一步的探讨。【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十二五”期间(2011~2015)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索了产业政策、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产出效率的作用。【结论/发现】统计分析显示:(1)产业政策激励,拉升了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专利产出;(2)但是,在加入政治关联因素后,上述功能被削弱;(3)影响机制探讨表明:财政利益激励能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资,然而,政治关联会弱化产业政策对研发投资的正面作用,并降低研发投资的专利产出弹性。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在施策时,如何挖掘产业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降低诸如政治关联非市场因素的消极影响,改良产业政策的效力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利益刺激 政治关联 创新效率 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丽 刘志洋
本文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为研究背景,以行业板块指数数据为研究对象,在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获得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行业数据的基础上,利用Gumbel-Copula模型分析了行业结构的上尾相关性,计算出表征行业之间上尾相关性测度的Kendall秩相关系数,运用多元Garch模型考察了十大产业对其他行业的风险传递效应、信息传递效应及产业振兴计划对该产业自身的拉动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
关键词:
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A股市场 拉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胡伟斌
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扎实、有力、高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央重要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有关乡村振兴发展与改革的文件精神与笔者的研究探索,从乡村振兴的发展引领、实践运行和改革深化三个层面,梳理和提炼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握的十大重点,即坚定乡村振兴“三步方略”;坚持“两山”理念“三大思维”;确保农业农村“三个优先”;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三种类型”规模经营;建构“三层协调”服务体系;建立“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深化供给侧“三个激活”改革;深化“三权分置”产权改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陈丽佳 王子丹
分析英国《产业振兴战略》涉及的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及特点,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