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5)
- 2023(5883)
- 2022(4917)
- 2021(4623)
- 2020(3840)
- 2019(8289)
- 2018(8188)
- 2017(15369)
- 2016(8037)
- 2015(8388)
- 2014(7726)
- 2013(7408)
- 2012(6787)
- 2011(6018)
- 2010(6027)
- 2009(5469)
- 2008(5419)
- 2007(4990)
- 2006(4088)
- 2005(3542)
- 学科
- 业(30393)
- 管理(28353)
- 企(27246)
- 企业(27246)
- 济(26733)
- 经济(26706)
- 技术(14740)
- 技术管理(11513)
- 方法(11510)
- 数学(9429)
- 数学方法(9315)
- 中国(8367)
- 财(8248)
- 业经(7420)
- 农(6554)
- 制(6424)
- 学(6189)
- 银(6175)
- 银行(6164)
- 行(5930)
- 理论(5733)
- 融(5674)
- 金融(5674)
- 务(5597)
- 财务(5591)
- 财务管理(5581)
- 企业财务(5420)
- 划(4922)
- 地方(4838)
- 策(4665)
- 机构
- 学院(105369)
- 大学(104839)
- 济(42993)
- 管理(42769)
- 经济(42173)
- 理学(37386)
- 理学院(36982)
- 管理学(36434)
- 管理学院(36201)
- 研究(34635)
- 中国(25646)
- 科学(21131)
- 京(20929)
- 财(20318)
- 所(16681)
- 财经(16252)
- 农(16219)
- 江(16014)
- 中心(15880)
- 研究所(15268)
- 业大(15132)
- 经(14878)
- 经济学(13278)
- 州(12839)
- 院(12833)
- 北京(12761)
- 范(12679)
- 农业(12660)
- 商学(12595)
- 师范(12525)
- 基金
- 项目(74900)
- 科学(61075)
- 基金(55339)
- 研究(54270)
- 家(48888)
- 国家(48474)
- 科学基金(42636)
- 社会(36130)
- 社会科(34405)
- 社会科学(34398)
- 省(30774)
- 基金项目(29523)
- 自然(27678)
- 自然科(27179)
- 自然科学(27171)
- 自然科学基金(26765)
- 划(25447)
- 教育(25069)
- 创(22867)
- 资助(20869)
- 创新(20231)
- 编号(19763)
- 重点(16987)
- 部(16186)
- 业(16170)
- 发(16003)
- 成果(15692)
- 国家社会(15370)
- 性(14927)
- 课题(14586)
共检索到15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价值网 互补性资产 产品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军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创新途径 反应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强 汪波 吕荣胜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推出一种性能更差、结构更简单、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而创造一个全新市场的创新模式,其本质是延续性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转换的结果,是市场效应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体现。延续性创新在产业初期能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使之偏离其自然需求曲线,而当延续性创新所产生的高端产品性能对消费需求拉动失效时,破坏性创新出现并随之开始另一维度的延续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调整了延续性创新的方向并与之交替出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培 赖秀梅 朱晓艳 余传鹏
新兴顾客导向的企业关注并满足新兴顾客群体的隐性期望与需求,注重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知识,促进破坏性创新的产生。基于知识搜寻视角,本文探究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315份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兴顾客导向作为企业挖掘潜在顾客的战略导向,是影响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而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兴顾客导向促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通过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可以对外向型破坏性创新间接地发挥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外部技术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只对内向型破坏性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本文还发现,新兴顾客导向对于企业进行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部知识搜寻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外部技术与市场的联合搜寻能够促进企业将破坏性创新产品引入外部市场,有利于外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实施。本文探索了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外向型破坏性创新和内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揭示出外部知识搜寻在其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春培 张振刚 薛捷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韦华
本文通过对VCD产业和山寨手机产业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VCD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破坏性创新的完整演化过程,而山寨手机产业的破坏性创新仍处于机会识别阶段,需要经历破坏性创新产品性能的持续改进和市场选择。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山寨手机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府产业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VCD产业 山寨手机产业 破坏性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启林
本文对Christensen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其理论背景、分析框架、数学模型及实证研究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破坏性创新作为目前世界主流管理理论尽管在中国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但相对于Porter的竞争理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本文最后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产业成长选择之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破坏性技术 创新 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滢 孙启贵
破坏性创新是兴起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项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没有科技上实质性的突破,却能够成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的新途径,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文章主要是从价值网络视角分析破坏性创新,首先概述破坏性创新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比较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价值网络并分析适合破坏性创新成长的新环境;最后通过新价值网络的研究来解决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价值网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辉 张玉利 王革
产业中的领导者被新进者取代式的破坏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方法分析创新者如何实施低阶破坏性创新与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市场领导者如何对抗应对这两种破坏性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綦勇
通过构建破坏性创新企业与在位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在具有不同收入分布特征市场中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绩效及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市场中,破坏性创新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社会福利相对较小;相反,在收入水平较高且分布趋向同质的市场中,在位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并且,破坏性创新厂商的利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质量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总福利也随之增加。最后,进一步阐释了破坏性创新更多地发生于贫富差距较大的新兴市场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强 袁媛 王丽平
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只关注短期和现实收益,忽视了长期和潜在效果,而破坏性创新对提高企业长期和潜在收益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整合现有投资决策方法与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破坏性创新的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理想点法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决策方法。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投资决策 三角模糊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长令 王丽萍
低速电动汽车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中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自2005年以来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的关键阶段。由于具有破坏性产品的特点,低速电动汽车往往被归结为针对传统汽车的破坏性创新。本文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带来的挑战。分析表明,低速电动汽车并非传统汽车的破坏性产品。
关键词:
低速电动汽车 破坏性创新 新技术 新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