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5)
- 2023(18331)
- 2022(15694)
- 2021(14712)
- 2020(12553)
- 2019(28495)
- 2018(28240)
- 2017(53818)
- 2016(29786)
- 2015(33088)
- 2014(32617)
- 2013(32479)
- 2012(29918)
- 2011(26432)
- 2010(26389)
- 2009(24683)
- 2008(25073)
- 2007(22418)
- 2006(19946)
- 2005(17831)
- 学科
- 济(118620)
- 经济(118479)
- 业(109136)
- 管理(104128)
- 企(97820)
- 企业(97820)
- 方法(54815)
- 数学(44271)
- 数学方法(43771)
- 财(38889)
- 农(35706)
- 业经(34747)
- 务(28865)
- 财务(28790)
- 财务管理(28750)
- 中国(27768)
- 企业财务(27372)
- 农业(25065)
- 制(24337)
- 学(23962)
- 技术(22005)
- 地方(21937)
- 理论(21801)
- 和(21039)
- 贸(20726)
- 贸易(20716)
- 划(20699)
- 易(20095)
- 环境(18954)
- 策(18822)
- 机构
- 学院(422890)
- 大学(421800)
- 管理(170648)
- 济(164795)
- 经济(161140)
- 理学(146026)
- 理学院(144438)
- 管理学(142006)
- 管理学院(141236)
- 研究(136241)
- 中国(105769)
- 京(90656)
- 科学(86845)
- 财(79480)
- 农(77461)
- 所(69668)
- 业大(67329)
- 江(64334)
- 研究所(63155)
- 中心(62938)
- 财经(62788)
- 农业(61165)
- 经(57082)
- 北京(56764)
- 范(51909)
- 州(51732)
- 师范(51283)
- 院(49176)
- 经济学(47763)
- 财经大学(46550)
- 基金
- 项目(282857)
- 科学(221198)
- 基金(205199)
- 研究(201356)
- 家(180385)
- 国家(178800)
- 科学基金(153856)
- 社会(125891)
- 社会科(119240)
- 社会科学(119202)
- 省(111425)
- 基金项目(109784)
- 自然(103321)
- 自然科(100969)
- 自然科学(100938)
- 自然科学基金(99155)
- 划(93077)
- 教育(91516)
- 资助(84505)
- 编号(81397)
- 成果(64364)
- 重点(62716)
- 部(60951)
- 创(60267)
- 发(59001)
- 创新(55748)
- 课题(55098)
- 科研(54606)
- 业(53515)
- 大学(52419)
- 期刊
- 济(187021)
- 经济(187021)
- 研究(120083)
- 中国(80998)
- 学报(72004)
- 农(70566)
- 管理(67855)
- 财(66450)
- 科学(64133)
- 大学(53880)
- 学学(51085)
- 农业(48094)
- 教育(41015)
- 融(38312)
- 金融(38312)
- 技术(37000)
- 业经(31853)
- 财经(31345)
- 业(28820)
- 经济研究(27797)
- 经(26854)
- 问题(24293)
- 技术经济(22361)
- 版(21539)
- 科技(20772)
- 图书(20655)
- 现代(20325)
- 财会(20257)
- 理论(19423)
- 商业(18787)
共检索到629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君 李芳
绿色投资、低碳减排已成为重污染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声誉的重要战略决策,然而逐利目标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绿色发展。文章以中色股份为例,分别研究盈余管理对绿色投资决策和绿色投资效率的影响。同时,为了将财务指标与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了中色股份同行业的绿色投资效率。研究发现,中色股份为达到扭亏脱困、避税保利目的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绿色投资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保盈、避税等目的的盈余管理使得绿色投资效率短期内虚高;而持有强烈扭亏动机的盈余管理则严重降低了绿色投资效率。此外,由行业数据结果发现,重污染采矿业绿色投资效率整体偏低,普遍存在绿色投入冗余现象。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陈珊珊
雾霾等空气污染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压力下,空气污染对地方重污染企业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如何?地方重污染企业是否已经开展了盈余管理?影响幅度有多大?这种影响随时间有何变化?这类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采集了19个省2008-2016年间的空气污染数据、重污染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检验雾霾等空气污染对重污染企业股票收益率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空气严重污染时(AQI=300),对股票收益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结果是稳健的;空气污染对股票收益率的负面影响存在着时间效应,2013年之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著起来。(2) 2008-2009年间,企业在断点API=100处和API=200处有向下做盈余管理的现象,在断点API=300处有向上做盈余管理的现象;2010-2012年间、2008-2012年间,企业在断点API=100、200、300处都有向下做盈余管理的现象;2015-2016年间,企业在各断点处不存在明显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在断点AQI=300处,盈余管理为正值。本文对原因做了简要探讨,所得结论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连莉莉
在"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从而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正式实施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发现重污染企业的有息债务融资和长期负债均显著下降且高排放地区国有大型企业的降幅最大,同时,国有、大型重污染企业的新增投资显著减少,另外,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上升且经营绩效大幅下滑,表明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和投资抑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力推动绿色信贷、不断完善绿色融资、切实引导资金流向资源技术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关键词:
重污染企业 数字化转型 绿色生产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关键词:
重污染企业 数字化转型 绿色生产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胥朝阳 陈施璇
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公司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及行业研究边界。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能促进沉淀性冗余资源的转化以及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积累,重塑冗余资源价值,进而驱动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非国有重污染企业、高市场化区域重污染企业和技术密集型重污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嫦 马杰 刘文静
文章在阐述公司股权投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主要对公司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主要通过股权投资的重新归类并处理、增持股权投资比例进而改变后续确认办法、选择时机改变资产确认分类,以及利用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等手段实现了公司在较长时间内的高盈利态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扭亏为盈是公司进行盈余调节的直接动因,而会计准则对股权投资规定的灵活性为公司盈余调节提供了可乘之机。
关键词:
股权投资 盈余调节 权益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聂建平
选取我国2009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的172家样本企业为对象,研究其在我国控制大气污染的相关措施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是否会为规避政治成本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结果发现:我国重污染企业会因为政治成本进行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取政府补贴,政治成本更高,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聂建平
选取我国2009~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的172家样本企业为对象,研究其在我国控制大气污染的相关措施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是否会为规避政治成本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结果发现:我国重污染企业会因为政治成本进行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取政府补贴,政治成本更高,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明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杰 李悦 郑权
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是实现其绿色转型的新渠道,以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内生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受到重点监控以及非国有、规模较大及反应型环境战略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洪攀 刘兴华
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绿色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并且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抑制作用强于绿色实用专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加生产操纵和酌量性费用操纵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能够发挥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和债务融资成本是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针对经济后果检验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及企业价值会产生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祥 陈富永
基于中国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从管理者短视视角实证探究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会抑制企业绿色创新产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管理者短视通过提高企业盈余管理以及缩减研发支出,进而抑制了企业绿色创新产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产权性质、所属为重污染行业、政府环境规制更强时,可以削弱管理者短视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爱玲 张启浩 李广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其中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2011-2021年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并购数据,考察了中小投资者环境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投资者环境关注会加大企业的监管压力和声誉压力,强化管理层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重污染企业实施绿色并购,且中小投资者环境关注驱动下的绿色并购提升了绿色创新质量并获得了更好的资本市场表现。针对提问内容特征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文本长度越长、负面问题数量越多,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此外,当企业存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处于高市场化地区时,中小投资者环境关注的积极作用越显著。本文丰富了绿色并购驱动因素和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的相关研究,为建设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喆亮 胡元林
以177家污染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绿色行为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还是响应市场激励型政策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采取绿色行为是响应市场规制政策和追求竞争优势的结果。单纯的绿色行为本身不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需要与生产经营结合建立长期竞争优势,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绩效。研究揭示了企业绿色行为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引导企业实施可持续绿色行为,也为我国实施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墨沈微 池玉莲 张富豪
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具体财务行为一直是一个"黑箱"。本文对HX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家族企业的上一代在即将卸任时会通过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财务手段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这一看似"损己"行为实则有着"利他"目的,即为下一代接班提供可转回的"秘密储备",使其在继任之后再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而使公司业绩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助其顺利接班。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盈余管理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公司业绩,帮助下一代树立权威,但这毕竟是以损害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代价的,所以降低了公司的长期价值,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