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4)
2023(5692)
2022(4442)
2021(4408)
2020(3604)
2019(8448)
2018(8974)
2017(16085)
2016(8949)
2015(10051)
2014(10307)
2013(9417)
2012(8435)
2011(7568)
2010(7925)
2009(7321)
2008(7275)
2007(6449)
2006(5976)
2005(5485)
作者
(24484)
(20316)
(19953)
(19484)
(12763)
(9564)
(9199)
(7850)
(7741)
(7383)
(6893)
(6764)
(6755)
(6622)
(6496)
(6175)
(5978)
(5962)
(5926)
(5695)
(5326)
(5008)
(4914)
(4747)
(4644)
(4644)
(4438)
(4432)
(4176)
(4138)
学科
(25077)
经济(25020)
管理(23069)
(18925)
(16582)
企业(16582)
(11557)
中国(10116)
(9500)
(9285)
(8182)
理论(8149)
业经(7844)
教育(7353)
(7181)
银行(7167)
教学(7081)
体制(6930)
(6924)
(6912)
(6543)
金融(6536)
方法(6068)
地方(5893)
农业(5330)
(5038)
制度(5037)
(4774)
技术(4631)
学法(4561)
机构
学院(114919)
大学(112786)
研究(41504)
(39426)
管理(39340)
经济(38202)
中国(32488)
理学(32353)
理学院(31921)
管理学(31189)
管理学院(30972)
科学(25334)
(25280)
(22645)
(21470)
(20455)
(20157)
研究所(19152)
中心(18820)
(18282)
师范(18032)
技术(16409)
北京(16353)
业大(16241)
财经(15919)
农业(15854)
(15683)
(15226)
(14286)
(14229)
基金
项目(71117)
研究(56543)
科学(54158)
基金(46766)
(41109)
国家(40687)
科学基金(33516)
社会(32276)
社会科(30191)
社会科学(30182)
(29739)
教育(28016)
编号(25584)
(24907)
基金项目(24106)
成果(22653)
自然(20251)
自然科(19751)
自然科学(19743)
课题(19357)
自然科学基金(19348)
资助(18648)
重点(16517)
(16176)
(15652)
(15329)
项目编号(15324)
(14971)
(14779)
创新(14232)
期刊
(52603)
经济(52603)
研究(39056)
中国(34021)
教育(27020)
(19576)
(18980)
学报(18576)
管理(16650)
科学(16035)
大学(14319)
(13206)
金融(13206)
学学(12913)
农业(12671)
技术(12236)
业经(9714)
职业(8645)
经济研究(8332)
财经(8125)
(7056)
(6766)
图书(6657)
(6173)
论坛(6173)
(6148)
问题(5921)
技术教育(5565)
职业技术(5565)
职业技术教育(5565)
共检索到19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飞  
道德主体的自治或自治的"道德人"既是道德的本质内涵,也是现代德育理论的基本"共识"。从自我意义上的道德主体的理性建构,走向主体间性层面的道德主体的生成,是决定现代德育从主体范式向言语范式变革的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尽管两种范式的取向不同,但变革并非完全建立在后者对前者的否定之上。联接两者的中介就是道德主体自治的回归与重构,这也成为理解和推动本土变革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景贵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德育工作需要为职校生成才和发展而强化服务工作,在职校生之中开展工作,与职校生一起创新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必须把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突出人本化思想建设,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人格化作风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凸现品牌化特色建设,优化一体化体系建设,推进法治化制度建设和注重科学化理论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楠  
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案还存在分类与分层界限模糊、利益主体参与有限、分类标准过于偏向科研导向等问题,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相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范式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应将高等学校分类方案置于院校多样化发展的分析框架之下,遵循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强制走向自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路径,构建基于分类学范式、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的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鼓励和强化高等学校的多样性,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一献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切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对主客二分的批判和简单同一的超越,主体和客体是对立同一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分析蕴含了对人的发展维度的关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价值秘密的揭示,发掘了以物为依赖的人的主体独立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商品价值中人的发展依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我们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性时代,加速了确定性知识向不确定性知识的范式转换。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的价值诉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教育过程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关注教育价值的个体性。然而,我国本科教育仍然停留在确定性知识范式之中,由此造成本科教育改革的诸多实践困境。这就需要推进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在学校宏观层面回归学生中心,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中观层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回归全人教育的价值目标,强化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微观层面要加强师生互动,回归师生共同体,促进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娜  周春国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公共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大学生走出学校后在社会中相互合作、和谐共处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形成了价值观念、思想心态、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的特殊性。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用简单的、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与养成已经很困难,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和面对。而当代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小花  徐喜春  
参与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范式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挖掘与发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介入教育体系的设计,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内化认同与自觉践行,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向度。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课程教学主体参与浅层化、校园文化活动主体参与表面化、学生积极性发挥被动化、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对此,要重视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度融入学生主体需要、将朋辈教育模式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联结起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习范式"建立在对"学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的使命是产生学习,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习范式"强调本科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与"传授范式"相比,两者在理论假设、使命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评价标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必须向"学习范式"转型,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提升中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进利  
本文首先阐述教育变革实行范式转移的必要性,接着对构成我们现今大多数变革努力之基础的理性-结构范式存在的缺失进行剖析,最后就教育变革所需要的战略-系统范式,从环境和组织、规划和革新、焦点和实施几个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意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必华  
教育评价从常模参照到标准参照、从量化表征到质性描述、从情境无关到情境关联、从限定孤立到支持合作、从静态判断到动态分析预示着评价范式的变革。服务于“教育问责”目的的评价与服务于“支持教学”目的的评价存在着冲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设计出与目的相适应的评价系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青云  闻天铭  
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研究范式进入了一个"全面变革"的关键时期。此"全面变革",不仅是研究方式的变化,更是对研究范式历史沿革的梳理,对当代研究范式变革内涵的关注,以及对其未来走向的研判与设计。本文力图从历史与现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多种可能的思考,尝试着为当代我国成人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创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碚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范式承诺,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分析”和“需求分析”特质。经济预测的性质是以“过去时”数据来推断经济趋势的“未来时”数值,即从“已发生”的现象推测“未发生”的可能。而所选取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价格类(各种价格指数)、增长性(GDP等)和货币量(财政、金融、信贷)。基于宏观经济学方法的经济预测,以短期分析为要才更有把握。但是,从经济预测和展望的更大价值来看,仅仅局限于短期预测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价值也有限。所以,经济学家总是希望并努力进入长期性(中长期)分析领域。短期经济预测的关切目标以经济理性(工具理性)主导,比较专一,尤其是集中于对经济增长率的特别关注和工具性意义。而对于长期经济展望,关切目标则更倾向于以本真理性(直接福利)主导,具有多目标特征,追求更全面的经济发展成效,由对“高速度增长”的专一关注转向对“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关注。当经济学家从短期“经济预测”向长期“经济展望”延伸时,就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经济学的范式变革。为此,对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也会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对传统主流经济学进行范式变革是经济学进步的必然。其基本趋向是,从“微观—宏观”的唯一以工具理性为分析维度的范式,转向以理性、文化、制度三维度为分析范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梅林  
学习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文化历史情境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的实质、内容、方式以及教育应用等诸多方面 ,情境理论都呈现出与认知理论有所不同的新范式。情境理论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必华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最终将落实于或取决于教育评价的相应变革。鉴于教育评价的这一特殊位置,本文拟对世界范围的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进行探讨,以期为正在兴起的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