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18)
2022(908)
2021(884)
2019(1627)
2018(1412)
2017(3200)
2016(1644)
2015(1963)
2014(2011)
2013(2038)
2012(1847)
2011(1713)
2010(1724)
2009(1724)
2008(1753)
2007(1774)
2006(1567)
2005(1598)
2004(1649)
2003(1554)
作者
(5261)
(4430)
(4269)
(4085)
(2859)
(2081)
(1997)
(1777)
(1617)
(1579)
(1574)
(1436)
(1434)
(1422)
(1402)
(1366)
(1344)
(1323)
(1220)
(1084)
(1082)
(1047)
(1029)
(1015)
(985)
(975)
(969)
(936)
(916)
(869)
学科
(9797)
经济(9790)
(5254)
管理(5254)
方法(5042)
数学(4725)
数学方法(4719)
(4453)
企业(4453)
市场(3370)
(2913)
金融(2913)
(2568)
(2508)
银行(2508)
(2440)
(2293)
贸易(2289)
中国(2248)
(2192)
(1968)
(1881)
(1460)
财务(1459)
财务管理(1457)
(1431)
企业财务(1422)
业经(1409)
体制(1303)
制度(1279)
机构
大学(28858)
学院(28065)
(15394)
经济(15139)
管理(11873)
中国(9741)
研究(9691)
理学(9673)
理学院(9609)
管理学(9555)
管理学院(9496)
(8009)
财经(6376)
(6045)
(5832)
经济学(5302)
(5293)
金融(5222)
财经大学(4902)
(4764)
经济学院(4735)
中心(4690)
(4326)
(4179)
银行(4159)
北京(4077)
研究所(3919)
(3716)
科学(3663)
商学(3629)
基金
项目(14810)
科学(12179)
基金(12107)
研究(10787)
(10171)
国家(10110)
科学基金(9126)
社会(7542)
社会科(7244)
社会科学(7240)
基金项目(6088)
自然(6003)
自然科(5905)
自然科学(5904)
自然科学基金(5823)
资助(5617)
教育(4863)
(4570)
(4061)
编号(3945)
(3865)
教育部(3586)
人文(3335)
国家社会(3256)
大学(3154)
中国(3129)
成果(3103)
重点(3071)
(3058)
社科(3012)
期刊
(18189)
经济(18189)
研究(10892)
(7399)
金融(7399)
(6509)
中国(5484)
管理(5285)
财经(4183)
(3573)
科学(3245)
经济研究(3051)
学报(2821)
(2690)
理论(2607)
业经(2548)
(2498)
大学(2390)
国际(2352)
问题(2351)
学学(2322)
实践(2253)
(2253)
技术(1979)
商业(1896)
市场(1811)
世界(1802)
技术经济(1728)
价格(1623)
经济管理(1528)
共检索到4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学军  
为了促进深圳信贷资金的横向融通,规范同业拆借行为,试办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使特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逐步由过去的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控制,深圳经济特区融资中心于今年六月应运而生。一、深圳融资中心业务构想近几年各地普遍设立了融资市场,这些市场模式几乎是一样的。特点是:资金市场以自身信誉作担保,居于资金拆出方和拆入方中间一手牵两头,进行"买断",赚取利率差,并承担由资金拆借而形成的一切风险。过去深圳没有设立象内地那样的一个资金市场。现在新建也与内地模式有很大不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大龙  
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在阐述了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要有效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许多难点,提出了意义重大而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即强化中央银行的主导地位;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建立公平高效、开放统一的金融中心;改革国债发行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大龙  李相慧  崔东  
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思考张大龙,李相慧,崔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买卖国债、中央银行证券、私人票据、外汇等,以吞吐基础货币,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的业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运作,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照南  
国债交易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杨照南将国债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结合起来,是强化财政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方面。1994年起,我国财政部不再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者透支,而是采取发行1000多亿元国债的方式增加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靖野  
美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李靖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承担着运用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指标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任。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其较强的灵活性、“主动出击”的特点和“微调”的功能而在各种工具中占主要地位。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贾佑龙  秦健  
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贾佑龙秦健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完善金融法规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这也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强   田晓景   熊德金  
开展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严格、规范、高效地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活动,需要创造哪些外部条件,以及如何在经济体制转轨期实施较为正确的操作策略,仍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略述已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公开市场业务及其在我国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启动后,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具有广泛的影响: 首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以买卖国债的形式吞吐基础货币,可以调节商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绪洲  
日本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阮绪洲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和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日本的货币市场相对于英、美等国家的货币市场而言,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其市场工具和交易范围都不如它们。日本银行是怎样利用货币市场这一为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和家庭经济单位提供流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晓春  
我国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展望设计万晓春用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价格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从发展角度看,当务之急是根据我国经济、金融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敏度高的操作对象和传导性强的交易对象,确定合理的公开市场结构,以保证将来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董化杰  
公开市场业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董化杰长期以来,公开市场业务一直是西方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为其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其"最重要的稳定经济的武器"。我国从1994年起,中央财政不再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而是面向社会发行债券,这不仅可为国家建设筹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永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兴起的公告操作方式,不仅使公开市场业务突破了对国债规模要求的限制,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鉴于我国国债规模相对较小,远远不能适应公开市场操作要求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不依赖于国债规模且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即公告操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