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0)
2023(7104)
2022(5255)
2021(4806)
2020(3971)
2019(8765)
2018(9100)
2017(16417)
2016(9578)
2015(11174)
2014(11648)
2013(10738)
2012(9405)
2011(8286)
2010(8481)
2009(7974)
2008(8283)
2007(7898)
2006(7176)
2005(6808)
作者
(28457)
(23510)
(23232)
(22185)
(14920)
(10909)
(10687)
(9119)
(8928)
(8492)
(8036)
(7927)
(7753)
(7649)
(7495)
(7115)
(6945)
(6940)
(6912)
(6683)
(6121)
(5894)
(5787)
(5503)
(5395)
(5378)
(5260)
(5060)
(4928)
(4882)
学科
管理(35479)
(30798)
经济(30753)
(29043)
(25267)
企业(25267)
中国(12492)
(11980)
(11247)
(10884)
业经(10406)
方法(9041)
(8810)
(8582)
理论(8379)
(8085)
财务(8040)
财务管理(8013)
(7897)
银行(7873)
企业财务(7581)
(7403)
农业(7353)
(7081)
地方(6888)
(6284)
(6248)
金融(6241)
数学(6127)
(6061)
机构
学院(129650)
大学(128663)
管理(48050)
研究(45206)
(45188)
经济(43758)
理学(38228)
理学院(37759)
管理学(37069)
中国(36999)
管理学院(36794)
(29382)
科学(28876)
(25407)
(24752)
(23844)
(23313)
研究所(21415)
中心(21209)
业大(19616)
农业(19314)
(18520)
北京(18390)
财经(18190)
(18124)
师范(17866)
(17367)
技术(17282)
(16716)
(16359)
基金
项目(79991)
科学(61335)
研究(60153)
基金(54596)
(48279)
国家(47820)
科学基金(39924)
社会(35554)
社会科(33425)
社会科学(33415)
(32894)
基金项目(28185)
教育(28120)
(27216)
编号(26174)
自然(25038)
自然科(24442)
自然科学(24431)
自然科学基金(23969)
成果(22627)
资助(21598)
课题(19218)
重点(18260)
(17230)
(16442)
(16086)
项目编号(15919)
(15811)
(15314)
创新(15051)
期刊
(60982)
经济(60982)
研究(40008)
中国(35668)
(23832)
学报(23246)
(23142)
管理(22141)
教育(21123)
科学(20208)
大学(17441)
学学(16082)
农业(15608)
(14441)
金融(14441)
技术(13181)
业经(10652)
(9641)
财经(9444)
图书(8880)
经济研究(8647)
(8239)
(7697)
问题(7590)
会计(7135)
现代(6914)
职业(6865)
财会(6757)
(6426)
论坛(6426)
共检索到218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京祥  夏天慈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科  孙杨  穆怀强  
一体化、信息化、精益化有力支撑了中汽中心各核心业务板块经营绩效的持续提升。自2020年5月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聚焦运营管理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借鉴一流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和提升需求,针对质量、安全、环境等专业管理领域,系统性开展了“三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7月,“三化融合”管理体系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标杆项目”。同年12月,“三化融合”管理体系项目入选国有重点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三个标杆”管理实践经验案例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白焱  
由于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两种比例失调的历史包袱,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所造成的强大就业压力在我国短时期内将不会自行消除。生产模式转换过程中微观配置优化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使国有企业中大量冗员溢出,这批下岗职工生存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明  
构建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应遵循规范性和导向性、适用性和横向可比性、综合性、可行性的原则。经过对预选指标的筛选,形成了分别体现征管效能、服务水平和组织资源能力的六项评估指标。主要以香港的税务管理为参照系,并结合我国内地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设定指标的标准值,进而可以对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作定量评估及预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张奕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欧阳卫民  
中国支付体系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和21世纪初以来的四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以现金支付和转账结算为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劭锋,牛文元,杨多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成洪波  
地方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内部运行体系的效率性和多元价值整合的协调性等基本内涵,其进程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高校间资源竞争态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面临着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政府依附关系显著和阶段性制度障碍叠加等现实困境。为此,地方大学必须以领导体制创新回应地方政府、大学、业界、社会的多元价值诉求,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优化内部运行结构,并以大学章程的法制化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等路径创新推进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渐进改革,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敏  曾繁仁  
新时代的高校美育,要紧紧抓住人性教育这一本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的价值和功能突出体现为对德智体其它各育具有渗透协调作用,是德智体各育的"综合中介"。努力在全社会打造现代化的"大美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青年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教育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和前提,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日渐形成,政策位阶日渐提升,政策力度日渐强化。2019年初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化"为标题的顶层政策文件,是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的总政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各省相应的行动方案也逐步制订落地,作为经济、文化、教育大省的浙江是较早着手这项准备的省份,《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这一文本总体体现了迈向教育现代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青  张莉萍  
由于我国各城市间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不同,特点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应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内城市现状,依据设立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原则,针对各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制定出适合各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秦书生   高琦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是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周孝伦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强大动力。其构建思路如下:以数字化赋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培育空间增长极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保障各类型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梅清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现了发展理念、教育系统、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并包含人本属性、规范属性、多元属性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植根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体制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深层次障碍因素,需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着眼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治理层面寻求构建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