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3)
2023(4740)
2022(3793)
2021(3822)
2020(3004)
2019(6917)
2018(7140)
2017(10694)
2016(7468)
2015(8633)
2014(9131)
2013(7730)
2012(7209)
2011(6834)
2010(7164)
2009(6181)
2008(5914)
2007(5559)
2006(4955)
2005(4648)
作者
(19323)
(15919)
(15870)
(15238)
(9934)
(7575)
(7416)
(6378)
(6269)
(5892)
(5467)
(5310)
(5209)
(5120)
(5119)
(5043)
(4994)
(4813)
(4737)
(4467)
(4402)
(4130)
(3877)
(3871)
(3818)
(3726)
(3503)
(3480)
(3466)
(3348)
学科
教育(19933)
(12789)
经济(12762)
中国(12487)
管理(12391)
理论(8550)
(8147)
(8048)
教学(7827)
(6100)
企业(6100)
(5141)
(5122)
(4967)
(4454)
(4312)
研究(4265)
发展(3975)
(3851)
学法(3843)
教学法(3843)
高等(3630)
技术(3610)
(3608)
思想(3571)
学校(3505)
政治(3492)
地方(3413)
改革(3369)
方法(3267)
机构
大学(93230)
学院(88779)
研究(38483)
教育(31743)
(26019)
师范(25831)
科学(24685)
(23100)
管理(22569)
(21504)
师范大学(21213)
中国(21142)
经济(20468)
(19999)
理学(18499)
研究所(18304)
理学院(18079)
技术(17480)
管理学(17370)
管理学院(17168)
(16738)
中心(15900)
职业(15810)
(15769)
北京(15744)
(14248)
(12841)
业大(12745)
农业(12331)
教育学(12239)
基金
项目(55425)
研究(49389)
科学(43914)
基金(33355)
教育(32736)
(29120)
国家(28660)
社会(25557)
(24527)
编号(24195)
成果(24187)
社会科(23689)
社会科学(23686)
(23403)
科学基金(22339)
课题(21698)
(18507)
基金项目(16194)
规划(14875)
重点(14616)
项目编号(14363)
(13655)
(13601)
(13476)
(13431)
资助(13295)
研究成果(13089)
(12717)
自然(12489)
(12470)
期刊
教育(55650)
研究(39004)
中国(34641)
(27176)
经济(27176)
学报(16089)
(14493)
职业(13944)
科学(13135)
大学(12837)
技术(12493)
学学(10091)
农业(9821)
(9634)
技术教育(9000)
职业技术(9000)
职业技术教育(9000)
管理(8158)
(7268)
论坛(7268)
高等(6656)
成人(6308)
成人教育(6308)
(6201)
高等教育(5768)
图书(5755)
(5231)
金融(5231)
(5138)
发展(5053)
共检索到15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军  朱旭东  
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的实现,依靠高质量的科学教师队伍。高质量的科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优质科学教师队伍的基本前提。科学教师教育体系是由治理体系、职前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体系和学术体系构成的相互作用和彼此支撑的统一体。重构科学教师教育体系应从整体出发,在各子体系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教师教育体系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重构科学教师教育体系,应从整体设计和协同发展思路出发,在已有体系基础上,实现治理体系、学术体系、职前培养体系和职后培训体系等四个子体系整体性高质量发展。立足科学教师专业化,借鉴历史经验,紧扣科学发展趋势,是重构科学教师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华  陈秋苹  郭兆明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面临全面性结构调整的挑战;而体系重构应当基于科学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区分标准及连通规则。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条件具备、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有所保障,以及彼此之间便捷、合理连通的良好格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华  陈秋苹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面临全面性的结构调整,高等教育体系重构应当基于科学的高等教育的区分标准及连通规则。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培养的是生产知识的人才,后者则是培养策略性、创造性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各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所培养人才在技术技能、创造能力或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差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通主要依靠基于课程的可比性及由之产生的学分互认制度,而不是各种入学考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红  刘亨荣  
课程体系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要实现心理学教学培养未来教师心理学专业素质的目标,迫切需要依据"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正视传统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重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并为教师职前、职后共同服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学教学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梅雄杰   计国君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牵引教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人性假设理论透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人”假设出发,通过绩效问责、统一标准和效率优先保障教学质量,忽视了人性假设的复杂性、生成性和教育性,继而导致评价体系内在需求与高校教师教学需要现实走向之间的失衡。摆脱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错位困境,需在价值导向上树立利己人性与利他人性结合的评价思维,在内容标准上确立预成人性与生成人性共振的指标定位,在方法规范上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支持系统,多维协同变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期实现个体、组织与社会发展的同向谐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舒  王冠  
高校转型发展对转型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型高校教师要向创新应用型教师转变,需具备工匠精神、实践教学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和跨界合作能力。鉴于现有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已不能适应转型高校的发展,本文从绩效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实施等方面,重新构建转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洪茹  
应用型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是院校实现人事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师质量的基础上培养更优质的人才。本文全面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绩效管理体系重构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现实情况,分析了绩效管理体系重构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重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的策略,旨在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重构提供建议,以更好地实现院校的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亭立  杨松令  李景辉  
根据国有企业的三分类法,国有资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有显著差异。基于对业绩评价理论和制度演进的梳理,对应于国有资本的终极出资人、国有资本的经营者、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者三个层次,本文构建了新的国有资本运行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三个维度:基于终极出资人视角的国有资本布局评价、基于中间出资人视角的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评价、基于资产运营方视角的国有资本绩效评价。考虑到我国的地区性差异和国企的功能定位差异,在评价模型中引入两个调整系数:地区差异修正系数和绩效增长难度系数。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对国有资本宏观层面的配置效率与运行效率评价和微观层面的管控与绩效考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英  朱旭东  
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机构及确保这些机构顺利运转的制度的统一体,由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和教师教育学术体系构成。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协同化。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需要优化调整教师教育的院校供给结构、学历供给结构、制度供给结构,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教师教育大数据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良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成为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外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和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方法。要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专业结构与服务方式、办学层次与定位、教师教育形式与方法、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冬娣  岳君  
生态教育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基础,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本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非环境专业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旨在为生态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绿色大学的创建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招生环节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实习的实践标准都可以起到培养环节的质量保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保障条件与结果的质量;从入职环节来看,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执照证书保障教师入职质量;从持续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把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更新等融合为一体,保障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使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质量保障,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