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3)
- 2023(7743)
- 2022(6375)
- 2021(6271)
- 2020(5140)
- 2019(11866)
- 2018(11227)
- 2017(21510)
- 2016(11741)
- 2015(13331)
- 2014(13410)
- 2013(13114)
- 2012(12492)
- 2011(11116)
- 2010(11643)
- 2009(11191)
- 2008(11609)
- 2007(10502)
- 2006(9325)
- 2005(8623)
- 学科
- 济(51855)
- 经济(51781)
- 管理(39753)
- 业(34541)
- 企(30597)
- 企业(30597)
- 财(27421)
- 方法(22661)
- 数学(18671)
- 数学方法(18502)
- 学(16006)
- 中国(14663)
- 财政(14416)
- 农(12104)
- 制(11946)
- 政(11916)
- 务(11850)
- 财务(11844)
- 财务管理(11794)
- 企业财务(11327)
- 理论(10472)
- 业经(9795)
- 融(9635)
- 金融(9633)
- 银(9301)
- 银行(9276)
- 家(9027)
- 行(8809)
- 地方(8583)
- 体(8485)
- 机构
- 大学(182445)
- 学院(175922)
- 济(75396)
- 经济(73923)
- 管理(65585)
- 研究(62782)
- 理学(55956)
- 理学院(55268)
- 管理学(54417)
- 管理学院(54079)
- 中国(48494)
- 财(47233)
- 京(38574)
- 科学(36408)
- 财经(33474)
- 所(32355)
- 经(30498)
- 研究所(28720)
- 中心(26979)
- 江(26589)
- 农(25576)
- 经济学(25345)
- 财经大学(24948)
- 北京(24730)
- 范(24152)
- 师范(23951)
- 经济学院(22553)
- 业大(22092)
- 院(21795)
- 州(20565)
- 基金
- 项目(109077)
- 科学(86535)
- 基金(82161)
- 研究(80059)
- 家(72165)
- 国家(71169)
- 科学基金(60369)
- 社会(52886)
- 社会科(49923)
- 社会科学(49905)
- 基金项目(42292)
- 省(39165)
- 自然(37940)
- 教育(37326)
- 自然科(37098)
- 自然科学(37082)
- 自然科学基金(36464)
- 资助(34138)
- 划(33868)
- 编号(30856)
- 成果(28005)
- 部(25719)
- 重点(24688)
- 教育部(22648)
- 国家社会(22566)
- 创(22189)
- 性(21794)
- 发(21613)
- 课题(21465)
- 大学(21368)
共检索到278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重大的财政理论问题,而且也属于长期困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大财政实践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新市场财政学的"国家观""政府观"为理论起点,通过回顾、梳理和分析对比国家分配论学派、盎格鲁-萨克森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发展史中的主要文献,发现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学理论有着共同的"国家观"与"政府观",二者共同持有"政府与市场二元对立"的观点;而由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可以推导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实际上是财政行为主体与财政活动"场地"之间的关系。新市场财政学借鉴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重构
关键词:
新市场财政学 国家观 政府观 市场平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为线索介绍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形成的简要过程,同时从核心概念体系、理论渊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三个维度描述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初步阐释了探索构建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目的是要增强财政科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这一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的宗旨。
关键词:
新市场财政学 主流财政学 解释力预测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
关键词:
新市场财政学 主流财政学 解释力预测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双方争论的分歧似乎不在于财政是否与国家有 本质联系,而在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涉及三 个方面:不同的国家观与财政理论和政策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财政理论究竟包含怎样的国家 观;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国家。
关键词:
国家财政 公共财政 国家观 财政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魏则西"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目前互联网搜索服务质量乃至道德方面的强烈质疑。"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的百度搜索服务问题的实质是互联网搜索服务商与互联网搜索服务需求者(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型"的市场失灵问题。按照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逻辑基础的主流财政学所开出的药方,解决这类信息不对称型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实施政府干预。然而,政府干预往往会由于"规制不足"或者"规制不能"等原因导致"政府失灵",进一步降低互联网搜索服务的质量。从财政学的角度看,导致这种"双失灵"困境的主要根源是以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的主流财政理论对现实财政和经济问题缺乏基本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本文基于我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潮镇 李平
近年来,我国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全国内地各省区市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面向"十三五"时期,西藏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新市场财政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当前西藏经济发展进行嵌入思考分析,认为其存在增长动力单一、产业结构薄弱、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缺少高素质人才以及财政资本薄弱等五方面的问题。西藏应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将自己作为市场平台众多参与者中的成员,才能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以及市场规则的合理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李浩阳
主流财政理论和货币理论均将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单一主体,进而忽视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市场上货币流通的运行机制为视角,以货币市场为平台,探索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对货币流通量M2的影响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其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运用我国财政、央行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对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并且由于财政活动必须依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运作,使得政府财政部门的货币影响力相对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的货币调控框架。本文的数据测算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00~2018年市场货币流通体系中有44.31%的M2是受政府财政部门影响、甚至调控的,并且该比例仍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度直接受制于财政影响甚至被政府财政部门调控的货币流通量M2的比例已超过50%,从而证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客观是已经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秀基
"蝴蝶效应"有可能引发一场市场经济危机,若要减少市场振荡、避免危机,就必须发挥财政调节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财政调节成功地稳定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惠玉
一、关于政府预算学科属性的纷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①的学科归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将政府预算归于财政学科之下研究是不当的,提出将政府预算纳入到政治学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如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公共预算研究借鉴了许多经济学理论,但并不等于说公共预算研究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是政治学和公共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海涛 曹明星 白云真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场范畴,创新解释数字经济新市场的平台主体及其联结度意义、数字经济新平台的市场机制及其税法规制特点;二是形成可比政府范畴,探索政府生产性角色的正名与征税权正当性的证明、跨境交易可比性全景的还原与可比政府税基的匡算;三是具化收益控制权范畴,分别剖析经合组织改革方案中跨国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利益博弈、数字经济中国家及其集团的产业格局竞争。根据上述逻辑和基本国情,提出中国初步的应对政策,强调应从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好反避税中的全球竞争与合作、数字和工业经济的全球大循环以及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的经济成长等方面的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霍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做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分权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这些理论在实践中能否得到验证?为此,本文比较分析了部分国家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的规律,力求探索一般经验,并通过量化比较和实证检验方式对这些规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单一制 财政联邦制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卫兴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做了科学的定位。准确把握决定本意,需要深刻理解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市场的决定作用,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放权于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弥补市场失灵,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需要有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只有使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和配合,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才能既不走老路,又不走邪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市场规律 政府与市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潮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杰 黄玮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形式,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一项制度安排,具有明确的政策性和准公共性,受政策影响很大。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的影响体现在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缴费环节、积累环节和领取环节。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先后经历了两个代表性模式,即前端征税的TEE模式和后端征税的EET模式,每一种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都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结构形式具有紧密联系。财政社会学视角下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模式选择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企业年金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进而从深层次理解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彦锋 王海波
在财政体制中 ,财政收入具有相对集中性特征 ,财政支出具有相对分散性特征 ,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方政府支出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构成了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体制性原因。面对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支出行为 ,应当从财政体制安排的角度进行治理 :( 1)结合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进一步扩大地方税种 ,完善地方税体系 ,使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主体税种 ;( 2 )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的运行过程中 ,应当更多地使用有条件拔款 ,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参与意识 ,同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资过热 财政学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