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6)
- 2023(15723)
- 2022(13378)
- 2021(12673)
- 2020(11011)
- 2019(25198)
- 2018(25132)
- 2017(48922)
- 2016(26718)
- 2015(30410)
- 2014(30501)
- 2013(30036)
- 2012(27753)
- 2011(24715)
- 2010(24800)
- 2009(23366)
- 2008(23378)
- 2007(21038)
- 2006(18225)
- 2005(16577)
- 学科
- 济(102707)
- 经济(102554)
- 管理(84353)
- 业(76891)
- 企(64343)
- 企业(64343)
- 方法(48824)
- 财(43577)
- 数学(43234)
- 数学方法(42741)
- 中国(29786)
- 农(28750)
- 制(26891)
- 务(23826)
- 财务(23761)
- 财务管理(23694)
- 企业财务(22490)
- 业经(22111)
- 税(22108)
- 税收(20633)
- 收(20460)
- 学(19890)
- 贸(19430)
- 贸易(19422)
- 地方(19410)
- 银(19170)
- 银行(19130)
- 易(18930)
- 体(18632)
- 行(18101)
- 机构
- 大学(376877)
- 学院(376726)
- 济(154994)
- 经济(151716)
- 管理(144892)
- 理学(124235)
- 理学院(122987)
- 研究(121121)
- 管理学(120905)
- 管理学院(120222)
- 中国(94633)
- 财(86495)
- 京(78615)
- 科学(72206)
- 财经(64127)
- 所(60723)
- 农(59671)
- 江(57927)
- 经(57903)
- 中心(57007)
- 研究所(54032)
- 业大(53826)
- 北京(49230)
- 经济学(48345)
- 财经大学(47254)
- 农业(46936)
- 范(46123)
- 师范(45610)
- 州(45300)
- 经济学院(43846)
- 基金
- 项目(244990)
- 科学(192690)
- 研究(180667)
- 基金(178010)
- 家(154012)
- 国家(152769)
- 科学基金(131288)
- 社会(114528)
- 社会科(108618)
- 社会科学(108590)
- 省(96093)
- 基金项目(93876)
- 教育(84254)
- 自然(83922)
- 自然科(81966)
- 自然科学(81941)
- 划(80489)
- 自然科学基金(80471)
- 编号(74332)
- 资助(73270)
- 成果(61747)
- 部(55281)
- 重点(55117)
- 发(51542)
- 课题(51129)
- 创(51028)
- 制(48485)
- 创新(47854)
- 教育部(47702)
- 国家社会(47453)
- 期刊
- 济(168678)
- 经济(168678)
- 研究(114972)
- 中国(74429)
- 财(73082)
- 学报(56933)
- 农(53143)
- 管理(52741)
- 科学(50597)
- 大学(43640)
- 学学(41262)
- 教育(38446)
- 融(35554)
- 金融(35554)
- 农业(35510)
- 技术(33173)
- 财经(32237)
- 经济研究(27843)
- 经(27531)
- 业经(27204)
- 问题(22883)
- 务(19806)
- 财会(19242)
- 贸(18794)
- 统计(18476)
- 理论(18381)
- 业(18162)
- 版(18014)
- 技术经济(17919)
- 会计(17887)
共检索到56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小林 冯力沛
税收契约、公平与效率作为重构地方财税体制的本源与重要导向,要求地方政府与居民之间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税收与公共利益诉求的合理匹配。然而,在我国现有财政体制下,收入权上移、支出责任下放的模式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权、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致使地方政府长期面临财政困境,难以满足地区居民的公共利益诉求。基于此,本文以契约、公平与效率为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地方财税体制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重构地方财税体制的政策选择与措施。
关键词:
税收契约 公平 效率 地方财税体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平轩
本文分析了公共财税体制与国有经济在社会职能上的共性,认为两者间的效能比较和权衡是公共政策抉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为此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有关政策选择与权衡的基本逻辑和思路。
关键词:
公共财税体制 国有经济 公共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本文从分析财政收入分权契约形式出发,认为1994年以前的财政收入包干体制实际上是比例分成合同和定额分成合同的结合,而分税制是分占所有权和比例分成合同契约形式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增收激励作用,从而导致税收收入连年快速增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浩
文章结合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财税体制不健全的背景,基于供给学派理论,探讨了劳动力成本与财税体制之间的内在关系。文章认为,外部环境与政策变量使劳动力成本呈现出动态调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利益各方不断磨合和博弈的结果。基于分析结论,本文从优化财税体制结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动态调整 供给学派 策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大庆
税收程序法是与实体法相互配合以确保税收法治化的一种规范类型。在税收之债理论之下,税收程序法的定位始终未能摆脱行政法的范畴,因而在整个税法日趋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现代法学理论与制度的进步给税收程序法的突破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财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从某种意义上说,《税收征管法》其实承担着税收基本法的功能。在这个特定的阶段上,我国《税收征管法》的修改应当积极借鉴法学理论和制度发展的成果,以契约化的理念来推动税收程序的制度转型,将税收征收程序从以管理为主线的单一维度拓展为协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三重维度,实现国家税权与纳税人权利的程序性协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国玉 余斌
当前房地产市场缺乏公平与效率,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财税体制没有解决好公平与效率问题。物业税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实现财税体制间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物业税改革方案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一方面,物业税的征收应以人口而非家庭为起征点,开征物业税后,应将土地出让金作为财产性收入纳入社会保障以实现公平;另一方面,物业税的征收范围不应仅限于住宅而应适用于所有物业,以防止土地闲置和滥用,进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关键词:
物业税 效率 公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雳 温馨
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现实案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产品和契约类型差异性的分析银行和客户所应承担义务的框架。产品风险性、收益性(两者都应考虑程度和概率)、流动性(包括期限和提前终止条件)三大要素的匹配程度可用来度量客户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从而评判银行适当性和告知义务的履行情况。银行与客户间的契约关系差异也很重要,从一次性契约、多次契约到长期契约,客户的审慎义务有所放松;而对于银行适当性、告知义务的要求也应逐渐降低,但信义义务相应增强,审查重点也更多地转向利益冲突的防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南海
通过对会计本质的解读,认为会计本质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在分析财务信息主客观约束的过程中探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之间的关联性,并借助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会计假设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重新建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丰富其结构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南海
通过对会计本质的解读,认为会计本质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在分析财务信息主客观约束的过程中探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之间的关联性,并借助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会计假设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重新建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丰富其结构内容。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光华 沈弋
如何控制企业风险,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两大风险控制系统能否统一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对此,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对企业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两大系统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风险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最终构建了两者耦合的分析框架体系。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财务危机预警 耦合分析框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利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的分析思路,本文对企业内部契约联结的结构和运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这些契约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种。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安排方式,它最终决定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则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企业内部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的耦合与互动构成企业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仁宏
一般认为,政府预算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过政治程序和政治权力对公共资源实施配置,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现实中的社会公众需要让渡自己的部分私有财产,而整合为以税收为主要形式的公共资源?或者说,为什么当今的社会需要适度规模与范围的政府预算活动作为一种实然的存在?政府预算到底体现着什么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康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被明确表述为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和理顺中央地方间的财政分配体制关系三大任务。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为:中央与以省为代表的地方间维系着1994年配套改革建立的分税制框架,只是共享税规模已越来越大,省以下却并未实现分税制的贯彻落实。而这正是基层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遭各方诟病问题的体制机制成因。本文认为,须在“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在坚持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下,远景目标是“政权—事权—财权—税基—资产权—举债权—预算”的制度安排在扁平化的“三级”框架中环环相扣地内洽,并配之以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使各级、各地政府主体达到“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具体化的支出责任相匹配”的长治久安境界。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十分突出的两项“攻坚克难”任务,为财政层级架构扁平化与地方税体系建设,应当由此促进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得到落实。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分税制 扁平化 地方税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传洲
家族治理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治理的主要模式,关于家族治理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企业契约的角度提出,家族企业实质上是一组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的耦合,因此,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也就是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组合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
家庭企业 治理结构 契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邑早 白智奇 王阳
本文基于契约参照点视角,对高管薪酬契约激励中存在的比较现象及其影响效应展开深入分析。在阐述了薪酬契约参照点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梳理已有经验证据的基础上,从垂直参照、水平参照和现状参照三个维度构建了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的三维分析框架,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契约参照点效应展开思辨和剖释,并就未来可能的扩展研究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与分析,以期对我国人本化薪酬契约治理机制的构建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