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4)
- 2023(6952)
- 2022(5694)
- 2021(5216)
- 2020(3965)
- 2019(8949)
- 2018(8825)
- 2017(15552)
- 2016(8921)
- 2015(10234)
- 2014(10307)
- 2013(9855)
- 2012(9724)
- 2011(9116)
- 2010(9405)
- 2009(8540)
- 2008(8382)
- 2007(7730)
- 2006(7162)
- 2005(6843)
- 学科
- 济(39905)
- 经济(39870)
- 管理(19628)
- 业(18648)
- 中国(17574)
- 地方(16617)
- 企(12813)
- 企业(12813)
- 农(12477)
- 业经(10662)
- 教育(9624)
- 地方经济(9495)
- 发(9372)
- 农业(8851)
- 方法(8003)
- 融(7974)
- 金融(7972)
- 学(7772)
- 银(7698)
- 银行(7690)
- 行(7617)
- 理论(7447)
- 发展(7036)
- 展(7007)
- 制(6910)
- 环境(6767)
- 贸(6434)
- 贸易(6424)
- 和(6302)
- 技术(6255)
- 机构
- 大学(127064)
- 学院(123901)
- 研究(50774)
- 济(48245)
- 经济(46959)
- 管理(40928)
- 中国(36695)
- 理学(33285)
- 理学院(32691)
- 管理学(32026)
- 管理学院(31753)
- 科学(29846)
- 京(29493)
- 所(25821)
- 范(23050)
- 研究所(22954)
- 师范(22872)
- 财(22647)
- 中心(21968)
- 江(21672)
- 农(20626)
- 北京(19863)
- 院(18534)
- 师范大学(18383)
- 教育(18259)
- 州(17584)
- 财经(16627)
- 业大(16278)
- 农业(15617)
- 省(15379)
- 基金
- 项目(74332)
- 研究(61006)
- 科学(58294)
- 基金(49043)
- 家(41481)
- 国家(40987)
- 社会(37199)
- 社会科(35095)
- 社会科学(35089)
- 科学基金(34367)
- 省(31223)
- 教育(29565)
- 编号(26732)
- 划(26304)
- 基金项目(25016)
- 成果(24283)
- 发(22879)
- 课题(20879)
- 资助(19204)
- 发展(18954)
- 自然(18712)
- 展(18582)
- 自然科(18230)
- 自然科学(18228)
- 自然科学基金(17859)
- 年(17506)
- 重点(17476)
- 部(15884)
- 创(15838)
- 规划(15821)
共检索到22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力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政策话语,"学科建设"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境遇所形成的具有鲜明针对性与实践性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它以特定话语来积极回应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形态与发展走向。传统倚重"从学科到大学"的思维路径,忽略了"从大学到学科"维度的存在,从本质上消解了大学基于自身本质属性来发展学科的可能。因此,重构大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学科瓦解大学这一"反学科"的立场,实现学科对于大学的重建,而根本路径在于从重塑内在理念到厘清基本内涵。在这种话语体系下,学科发展的内在理念在于以构建学科来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其基本内涵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法治、民主与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力 杜芃蕊 于东红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注重围绕内涵发展学科。哈佛以法治、民主和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保障,以形成卓越学术共同体作为理念先导,在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的办学自主权,紧密围绕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等内涵推进学科发展。哈佛经验表明:构建卓越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办学者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围绕形成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和学科组织逐渐提升整体办学质量;作为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需要保持忧患和竞争意识;办学者应与时俱进地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传统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最后要由教师承担。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的基本工程。大学教师发展是教师教育的新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现了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而不是被动地被培训。大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一定的基层组织中,不断地自我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和师德。教师发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发展的动力,应当借助适切的外部激励机制,激发大学教师自我价值追求的内部动力。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师发展 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曼佐尔·阿哈默德
终身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近些年来,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和制度化导致正规教育在人的儿童期和成人初期处于统治地位,模糊了终身学习这一概念。来自全世界的献身于发展、评论和研究"学习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卓越人士齐聚本次论坛,这些专家针对已证明的事实、今天我们所身处的状况以及"我们应该走向何处"分别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邢剑华 石培华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的意义自2015年年初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因其具有战略全局性、方向引领性、问题针对性、普遍指导性、国际规律性和现实可行性,很快成为各地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以及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在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重点、措施,厘清全域旅游发展认识误区的基础上,也应顺应当代社会进步趋势,结合科学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业才
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到新产品的内涵何业才华北航天工业学院任何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新需求。换句话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靠产品来支撑的。因此,考虑产品决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方
社会与教育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理论命题,更是紧迫的全球性与全民性的实践问题。"教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可持续发展"既是教育的内容、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自身定位和发展的内在诉求。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与教师教育结合,而教师培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更要体现价值导向、综合融入、方法引领、参与合作、转化创新等特殊的专业功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现已初步形成自身的类型特色,特别是经历本世纪初的大发展以后,规模上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全面进入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新阶段。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从阶段特征出发,构建起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适应各校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樑 王晓娟 郭春霞 钱晓雍
生态住宅是一种新型的住宅发展模式,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对生态住宅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住宅内涵的剖析,指出生态住宅区别于其他住宅模式的核心在于:生态住宅是应用生态学和建筑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前提,能够进行自身良性生态循环,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构成任何危害的居住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住宅的几点原则:加强生态住宅的全寿命管理,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建材、设备的环保化,住宅空间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的自然化;以及生态住宅的文化休闲功能建设。
关键词:
生态住宅 可持续发展 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核心要素,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特色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特色建设和适度建设、特色建设与基础建设、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学科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协调发展。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学科特色 协调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奇 冯向东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关键词:
学科规训 大学学科 知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富萍萍
"我们公司的使命是‘让家的感觉更好!'""我们方太的愿景是‘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人品、产品、企品,三品合一'。"……第一次去方太时,从在宁波火车站接我们的方太司机口里,我们听到了以上这些话。不得不说,我们当时非常惊讶。由于长期做企业领导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我和同行的清华经管院的曲庆老师去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也都喜欢向企业的司机等人询问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用以检验企业文化的强弱,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构成了公司的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往我们得到的回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沫含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苑大勇 王煦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并达成国际共识的重要理念,各国都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实践。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十年活动”初期阶段,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框架中,规范并引导实践;2008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转向学校,深化与拓展国内外实践;2015年以后,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增进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网络。通过日本学校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了政府等多主体参与、课程能力融入及创新项目本土化融合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日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