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7)
- 2023(6855)
- 2022(5236)
- 2021(5072)
- 2020(3780)
- 2019(8775)
- 2018(8602)
- 2017(13947)
- 2016(8710)
- 2015(10031)
- 2014(9890)
- 2013(8610)
- 2012(7744)
- 2011(7438)
- 2010(7591)
- 2009(6429)
- 2008(6335)
- 2007(6011)
- 2006(5341)
- 2005(5110)
- 学科
- 济(22949)
- 经济(22938)
- 管理(21689)
- 业(20497)
- 教育(20178)
- 企(18750)
- 企业(18750)
- 中国(14183)
- 理论(9731)
- 业经(8074)
- 教学(7573)
- 农(7004)
- 财(6631)
- 学(6551)
- 方法(6502)
- 发(6159)
- 技术(5942)
- 发展(5412)
- 策(5351)
- 展(5290)
- 制(5199)
- 地方(4993)
- 划(4872)
- 农业(4603)
- 和(4545)
- 数学(4418)
- 贸(4409)
- 贸易(4406)
- 务(4389)
- 财务(4378)
- 机构
- 大学(110329)
- 学院(109231)
- 研究(39324)
- 管理(35566)
- 济(34081)
- 经济(32951)
- 教育(30480)
- 理学(30282)
- 理学院(29812)
- 管理学(29266)
- 管理学院(28978)
- 范(26658)
- 师范(26576)
- 京(25284)
- 中国(22886)
- 师范大学(21739)
- 科学(21039)
- 职业(18578)
- 江(18470)
- 所(18096)
- 技术(17727)
- 财(16915)
- 北京(16808)
- 研究所(16289)
- 中心(16123)
- 院(14804)
- 州(14544)
- 财经(13177)
- 职业技术(12744)
- 经(11915)
- 基金
- 项目(66266)
- 研究(60719)
- 科学(54226)
- 基金(43415)
- 教育(37108)
- 家(35784)
- 社会(35675)
- 国家(35251)
- 社会科(33374)
- 社会科学(33365)
- 科学基金(30016)
- 编号(28948)
- 省(27414)
- 成果(26534)
- 划(25216)
- 课题(23929)
- 基金项目(21122)
- 年(20930)
- 规划(17959)
- 项目编号(17507)
- 重点(16717)
- 性(16535)
- 部(16404)
- 发(16150)
- 资助(16094)
- 自然(15719)
- 自然科(15290)
- 自然科学(15288)
- 度(15261)
- 教育部(15233)
共检索到17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前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发展新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优化类型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独立形态的本位逻辑;二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逻辑;三是完善体系布局,满足人民多元化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逻辑;四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逻辑;五是改革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治理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博
伴随着现代社会在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发展,社会职业存在模式也呈现出快速变迁的态势。职业加速变迁使得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化,并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逻辑和教学组织方式。为此,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应改变传统的职业方向固化模式,仅确定基本职业方向,并提供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专业教学组织上,采用"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方式,应对动态目标的需要;同时,要通过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的职业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商译彤 康欢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高职院校经过从"扩张"到"提质"、从"示范"到"双高"、从"层次"到"类型"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下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逻辑取向。以服务升级,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化发展;学以成人,人本化办学;价值生成,精准化组群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为应然向度。高职院校应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建立综合驱动,多元主体形成产教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以高水平专业群触发集聚效应;搭建技术支持,创设智慧育人环境;启动强基工程,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关键词:
新时代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逻辑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静 曾绍玮
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和牢牢把握理念引领、系统进化、持续迭代的逻辑主线。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职业教育评价创新、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同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据治理 基本逻辑 行动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成涛 张晓敏
政府权力内容与边界的明晰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实施的重要前提。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政府的职业教育治理权力重新进行了划分调整。通过将其与1996年《职业教育法》比较发现,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演变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纵向的权力关系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到地方政府"分权治理",政府与社会主体间的横向权力关系由政府"全面管理"到社会主体"多元共治",同时,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演变遵循着一定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权力转移的内容、方式及路径等维度。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转移的衍生价值体现为:促进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形成、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成效,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政府权力清单的建立健全、企业权利保障措施的实施、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措施的完善等逻辑前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治理已成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急需探究的重要问题,而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撑性技术,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开展深度分析和精准决策。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必将加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职业教育整体性动态治理。基于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围绕数据驱动机制、挖掘机制、共享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在实践中设计并建立一揽子现代职业教育大数据治理机制,且必须在更新职业教育大数据应用思维、掌握大数据专业技术、建设大数据综合平台、培育大数据智力资源、优化大数据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士会 孙杨 张钰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内生变量。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孵化器,功不可没。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制度逻辑、搭建施展平台的产业逻辑、夯实智力支撑的教育逻辑、强化知识补给的技术逻辑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托,但也要辩证地认识到现阶段存在数量、质量、类型和效能的困境,即职业教育供给乡村的人才总量缺额,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耦合度低和职业教育乡村人才评估体系缺失等四个向度。因此,应创建乡村人才“三引凤凰计划”、构建“校—村—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乡村人才专项建设,建立因地制宜、多层级的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地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短板的困境,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乡村人才振兴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杜育红 赵冉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凸显了在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背景下,立足教育、科技、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科教兴国的时代意涵,充分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逻辑,必须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底层逻辑、新经济逻辑、创新逻辑与国际竞争逻辑。面对新的数字革命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全新战略需求,必须要依托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教育体系的高质量重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来完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科教兴国战略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晶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热衷的焦点所在,比之以往任何时代,我们都更迫切地渴求大批量工匠型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的内涵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概念。将"工匠精神"的价值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以适应"中国质造"强国战略、彰显职业院校的办学魅力并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摒弃功利化和工具化倾向,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引入现代学徒制,建构亲密师生关系。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新时代 创新 诉求 价值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