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4)
2023(6865)
2022(5548)
2021(4973)
2020(3908)
2019(8733)
2018(8380)
2017(16014)
2016(8670)
2015(9609)
2014(9603)
2013(9363)
2012(8466)
2011(7759)
2010(8010)
2009(7759)
2008(7675)
2007(6824)
2006(6209)
2005(5795)
作者
(24412)
(20649)
(20311)
(19580)
(13021)
(9606)
(9274)
(7781)
(7713)
(7190)
(7061)
(6838)
(6587)
(6417)
(6390)
(6388)
(6045)
(5929)
(5876)
(5864)
(4989)
(4872)
(4829)
(4719)
(4542)
(4542)
(4528)
(4514)
(3998)
(3926)
学科
(35825)
经济(35751)
管理(31145)
(26321)
(21430)
企业(21430)
中国(14302)
(12156)
(11617)
方法(11456)
(10134)
数学(9464)
数学方法(9388)
业经(8983)
(8496)
地方(7870)
体制(7272)
环境(7205)
农业(6957)
(6641)
财务(6623)
财务管理(6605)
(6515)
银行(6509)
城市(6440)
企业财务(6290)
(6205)
(6175)
(6156)
金融(6153)
机构
大学(129990)
学院(128135)
(54940)
经济(53578)
管理(48813)
研究(44650)
理学(41630)
理学院(41147)
管理学(40617)
管理学院(40365)
中国(33021)
(28679)
(27657)
科学(24483)
财经(22109)
(20837)
(19974)
中心(19893)
(19721)
研究所(18435)
经济学(18024)
北京(17010)
(16939)
(16839)
师范(16811)
(16476)
财经大学(16425)
经济学院(16086)
业大(16009)
(15289)
基金
项目(86159)
科学(69923)
研究(64952)
基金(64721)
(55534)
国家(55090)
科学基金(48476)
社会(44882)
社会科(42616)
社会科学(42610)
基金项目(34101)
(31997)
教育(29365)
自然(29088)
自然科(28403)
自然科学(28398)
自然科学基金(27865)
(27420)
编号(25230)
资助(24556)
(22780)
成果(21217)
国家社会(19746)
(19724)
重点(19508)
(18278)
课题(18053)
(17963)
教育部(17524)
创新(16945)
期刊
(63452)
经济(63452)
研究(42287)
中国(26944)
(23399)
管理(18899)
科学(17303)
学报(16506)
(15847)
大学(13721)
学学(12977)
教育(12804)
(12073)
金融(12073)
财经(11574)
问题(10181)
技术(10103)
(9996)
农业(9966)
经济研究(9403)
业经(9228)
城市(7103)
(6930)
现代(6807)
(6127)
改革(5745)
(5745)
(5730)
财会(5573)
理论(5542)
共检索到19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雨  
"让生活更美好"是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共同旨趣。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在动力上面临三重机制: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机制;城区资源配置再平衡机制;以及国家级远景规划加速机制。在路径上应形成二元范畴下的五维框架:一是政府主责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框架;二是结构合理与功能畅通相适配框架;三是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相辉映框架;四是社区繁荣与产业兴旺相促进框架;五是"大改造"与"微更新"相衔续框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腾飞  顾敏  徐荣国  
从我国城市更新的现状出发,研究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实践情况,从而对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从而做出我国城市更新中必须开展公众参与的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树磊  
当下国家层面正式着手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主动顺应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变化,助推城市更新的模式转型。在实践层面,城市更新正在发生着场域变革,涉及发展导向、主导角色、权力层级、资本类型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核心特征是由增长逻辑向“共治体制”的转化。城市扩张期,土地财政和增长联盟主导的空间生产导致城市粗放扩张,社会矛盾累积。这些弊病藉由有机更新及共治体制出现转机,后者在助力城市更新有效实现的同时,更促进了其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衔接。在南京小西湖街区等更新实践中,即是以区属平台公司和街道为代表的基层治理主体会同专业规划角色,形成有机分工,相互赋权赋能,并通过“产权经纪人”、“双甲方模式”、类型学地图等路径,共同服务于原住居民的“城市权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一明晰高远的决断,概缘于世界各国目前已无法回避的、关涉人类生存的最重大命题:生态文明与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本研究以一项真实的项目调查为例,以探讨学术制度变迁下学术人员的行动逻辑为议题,阐释了如何使用多案例研究法来修正西方理论框架并探索理论中国化的路径。研究以"制度-行动"的经典制度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三所不同类型大学及其青年教师进行田野调查,在类型比较和理论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面向本土的"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的新理论框架,并通过多案例研究发掘出各级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及情境化意义。研究指出,多案例研究法对西方理论框架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并生产出"地方性知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冷成英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其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1998—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负向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正向的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是投资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的相对均势变化导致投资率随资本积累呈倒"U"型变化,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驱动模式必将转向高质量发展;(3)从地区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9年已越过倒"U"型的顶点,进入投资率随资本积累下降的阶段,这给部分省份期望通过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予以警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敬锁  徐鹏民  徐健  王秀华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恒江  陈继祥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内源动力机制将其转化为内生优势;政府行为和外部竞争环境等外源动力机制的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自主发展)与集群政策(外部引导)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敬勇   王盛丹   薛丽达  
数据资产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对其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泄露、歧视性分析、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为了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被引入数字治理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本质、目标、原则、要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逻辑框架,以推动理论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地,围绕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价值,提升数据资产质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亟需依靠进一步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由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及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城镇化本身难以担当中国经济全面改革的单一突破口,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更为重要。下一轮中国经济全面改革应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征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退民进"改革等四项内容为重点。改革中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时限要求,由权威班子进行组织领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扩展与延伸,是职业教育适应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举。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有其政策逻辑,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延续与创新;有其现实逻辑,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打破高职院校身份固化的利器,职业教育发展的牵引;有其理性逻辑,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运行机制上具有典型特征。为促进一流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协同发展、完善高水平培养体系、构建本土建设模式以及打造一流专业文化体系等方面着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城市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一条基本贯穿路径。健康的城市化必然是促进城市群的有序发展,以及由其促动的区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首先利用经典理论对城市群发展演化机制进行分析,构建城市群发展中的产业演化机制及促进土地价格分布变化的机制框架;其次,分析城市群发展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地资本的集聚特征,揭示城市群土地价格分布演化规律;最后,探索城市群产业布局与土地价格分布耦合关系,构建产业梯度与地价梯度关联分析的逻辑框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代志华  
本文在分析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世界电信改革的经验,回顾我国电信改革历程,提出并构建了TDG-RCP分析框架。透过这个框架,旨在使中国电信改革能够沿着“规制—竞争—产权”的演进逻辑螺旋上升、逐步推进。从趋势上看,以构建有效竞争格局为目标,在3G实施和3C融合、兑现WTO承诺与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电信立法与专业规制、运营商全业务竞争、业务开放以及向民营资本开放正逐渐成为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