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0)
- 2023(9313)
- 2022(7920)
- 2021(7588)
- 2020(6451)
- 2019(14663)
- 2018(14206)
- 2017(27622)
- 2016(14143)
- 2015(15828)
- 2014(15238)
- 2013(14480)
- 2012(12955)
- 2011(11173)
- 2010(10872)
- 2009(9464)
- 2008(8635)
- 2007(7202)
- 2006(5883)
- 2005(4575)
- 学科
- 济(54267)
- 经济(54095)
- 管理(40219)
- 业(38427)
- 企(33030)
- 企业(33030)
- 方法(29007)
- 数学(24603)
- 数学方法(24252)
- 农(15226)
- 中国(15015)
- 财(14807)
- 业经(12754)
- 理论(10178)
- 和(10100)
- 农业(9721)
- 学(9310)
- 贸(9142)
- 贸易(9132)
- 务(9079)
- 地方(9048)
- 财务(9045)
- 财务管理(9024)
- 制(8927)
- 易(8908)
- 技术(8761)
- 企业财务(8571)
- 环境(7816)
- 划(7507)
- 融(7051)
- 机构
- 大学(183762)
- 学院(181675)
- 管理(77086)
- 济(76064)
- 经济(74749)
- 理学(68270)
- 理学院(67535)
- 管理学(66302)
- 管理学院(65935)
- 研究(54420)
- 中国(40254)
- 京(36258)
- 财(34940)
- 科学(31271)
- 财经(28676)
- 中心(27518)
- 经(26426)
- 江(25030)
- 业大(24872)
- 范(24664)
- 师范(24460)
- 经济学(24073)
- 农(23999)
- 所(23639)
- 财经大学(21869)
- 经济学院(21803)
- 北京(21653)
- 研究所(21647)
- 商学(20410)
- 商学院(20232)
- 基金
- 项目(135337)
- 科学(109820)
- 基金(101959)
- 研究(101529)
- 家(88078)
- 国家(86977)
- 科学基金(77072)
- 社会(69061)
- 社会科(64529)
- 社会科学(64507)
- 基金项目(54600)
- 省(51578)
- 自然(48816)
- 教育(47885)
- 自然科(47771)
- 自然科学(47759)
- 自然科学基金(46919)
- 划(43524)
- 编号(40487)
- 资助(39750)
- 成果(31664)
- 部(31331)
- 重点(29997)
- 创(29251)
- 国家社会(29056)
- 发(28297)
- 教育部(28120)
- 人文(27653)
- 创新(27190)
- 制(26665)
共检索到254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中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晓路 李天然
本研究对六所普通中学的61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易受到忽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且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预测同伴尊重、同伴接纳,家庭月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和同伴忽视。未来研究中需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同伴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峰 冯宁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形发生巨大变化,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务工趋势逐年改变,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模式基本形成。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外工作,但距家乡较近,可以保持时间间隔相对较短的周期性返乡探亲,其子女在家乡处于一种既非普通儿童又非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半留守”状态。本研究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且父母周期性回家频率在半年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界定为半留守儿童,从家庭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半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半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状况均优于留守儿童,但弱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家庭、学校、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针对半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吕吉 刘亮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结构与功能 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孝义 闵思宇 杨琪
研究旨在考察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并评估社会关爱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一对328名留守、非留守儿童施测家庭环境量表,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等维度上比非留守儿童得分低,但在矛盾性上得分较高。研究二确立两所学校分别作为关爱组和对照组,关爱组40名留守儿童,参加团体辅导等关爱活动,对照组43名留守儿童,无任何干预活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关爱前和关爱后测评。结果发现,关爱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等维度的得分呈上升趋势,矛盾性维度分值呈下降趋势,其它维度差异不显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关爱 家庭环境 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鹤 杨宁
采用家庭环境纷杂度问卷、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及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东省408名4-5岁留守学前儿童展开调查,探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二者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呈显著性正相关;心理弹性及自我调节、依恋/关系维度与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呈显著性负相关;心理弹性及自我调节、依恋/关系维度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李思蒙 任萍
基于人类发展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和累积效应模型,通过分析4 557名流动和留守儿童数据,考察了累积家庭风险对个体受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具体包括自尊的中介作用和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累积家庭风险显著正向预测流动、留守儿童的受欺凌水平,并且呈现出“线性模式”,即每增加一个家庭风险因素,受欺凌水平就会相应地增长一个单位;自尊在累积家庭风险与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水平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显著负向预测流动、留守儿童的受欺凌水平,具有“补偿效应”,并且呈现出“正加速模式”,即每个资源的效应都会因为其他资源的存在而得到放大,学校心理发展资源数量越多,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情况的减少速度就越快;同时,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能够调节累积家庭风险与受欺凌之间的关系,即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能够发挥“保护效应”并表现为“雪中送炭”模式,以缓冲累积家庭风险对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远行 李慈航
乡土中国概念是基于南宋至1840年期间中国社会结构特征的表述。乡土中国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村落社区,其本质特征是社区性。乡土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村落社区、家国政治和儒家文化。村落社区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单元深刻形塑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样态与路径。原子化、强制经济、国家政权建设等是村落社区解体后的社会结构状态和因应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则体现在再原子化、市场经济以及后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当下乡村面临的急迫问题是欠发展问题,而欠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化,即乡村失序。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促进乡村可持续性发展——以社区重构建构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乡土重建本质上就是社区重建。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社区 城乡连续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伟 肖汉仕
基于湖南湘潭市545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就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健康的相关性、影响效应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健康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家庭功能对其情绪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16;家庭功能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于留守儿童的情绪健康,间接效应值为0.1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菊 罗旭芳
基于M镇341名农村留守儿童和74名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双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普遍较差、自尊水平较低、问题行为较多,单留守儿童家庭中成员的角色模糊、沟通状况较差;家庭功能各维度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行为控制维度对问题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此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曹慕贤 杨莹
为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核心自我评价、未来取向、学习自主的关系,本研究对154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模型中的家庭功能对学习自主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取向在家庭功能对留守儿童学习自主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能通过影响其建立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来影响其未来取向,进而提升其学习自主性。未来研究和实践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自主性时可考虑通过网络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水平,从而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或是通过干预研究提升留守儿童的未来取向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淑娟 廖运生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农村初中中学抽取6个班,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它与一些相关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单方出去由母亲在家抚养和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而没有固定带养人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经常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与之联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因此建议最好是父亲单方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如父母必须都出去打工,一定要为孩子找好可靠的有能力的带养人,并注意经常与孩子沟通和联系。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生活满意度 家庭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