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8)
- 2023(12303)
- 2022(10203)
- 2021(9741)
- 2020(8015)
- 2019(18478)
- 2018(17743)
- 2017(33829)
- 2016(17385)
- 2015(19557)
- 2014(18903)
- 2013(18504)
- 2012(16807)
- 2011(14956)
- 2010(14335)
- 2009(12996)
- 2008(12214)
- 2007(10019)
- 2006(8481)
- 2005(7120)
- 学科
- 济(79023)
- 经济(78846)
- 管理(47380)
- 业(46440)
- 方法(38170)
- 企(37789)
- 企业(37789)
- 数学(33435)
- 数学方法(33084)
- 农(24182)
- 中国(23647)
- 财(19668)
- 业经(18718)
- 农业(15937)
- 贸(15359)
- 贸易(15350)
- 易(15056)
- 制(13630)
- 地方(13290)
- 学(12552)
- 和(11901)
- 务(11313)
- 财务(11279)
- 财务管理(11256)
- 理论(10921)
- 企业财务(10741)
- 环境(10735)
- 银(10553)
- 银行(10544)
- 融(10422)
- 机构
- 大学(243565)
- 学院(241464)
- 济(111366)
- 经济(109720)
- 管理(97826)
- 理学(86197)
- 理学院(85320)
- 管理学(84035)
- 管理学院(83568)
- 研究(80806)
- 中国(61521)
- 京(49397)
- 财(48414)
- 科学(44979)
- 财经(40022)
- 中心(37288)
- 所(36917)
- 经(36914)
- 经济学(36588)
- 研究所(33879)
- 农(33512)
- 经济学院(33083)
- 业大(32004)
- 江(31335)
- 范(30882)
- 师范(30612)
- 北京(30583)
- 财经大学(30254)
- 院(29383)
- 经济管理(26544)
- 基金
- 项目(172967)
- 科学(140493)
- 基金(132112)
- 研究(128742)
- 家(114090)
- 国家(113178)
- 科学基金(99357)
- 社会(89116)
- 社会科(83823)
- 社会科学(83802)
- 基金项目(69744)
- 省(63227)
- 自然(61726)
- 自然科(60415)
- 自然科学(60402)
- 自然科学基金(59371)
- 教育(58941)
- 划(54160)
- 资助(52726)
- 编号(49620)
- 部(40804)
- 成果(38905)
- 重点(38883)
- 国家社会(38715)
- 发(37259)
- 创(36556)
- 教育部(36190)
- 人文(35021)
- 创新(34207)
- 大学(33450)
共检索到337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远行 李慈航
乡土中国概念是基于南宋至1840年期间中国社会结构特征的表述。乡土中国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村落社区,其本质特征是社区性。乡土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村落社区、家国政治和儒家文化。村落社区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单元深刻形塑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样态与路径。原子化、强制经济、国家政权建设等是村落社区解体后的社会结构状态和因应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则体现在再原子化、市场经济以及后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当下乡村面临的急迫问题是欠发展问题,而欠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化,即乡村失序。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促进乡村可持续性发展——以社区重构建构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乡土重建本质上就是社区重建。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社区 城乡连续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守英 王一鸽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百年结构转变及其由此带来的人地关系与乡村制度变革,得出中国已经从以农为本、以土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进入乡土变故土、告别过密化农业、乡村变故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中国"。在城乡中国阶段,一方面是农民的高度异质化及其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分野,农二代引发代际革命,农业走向劳动集约和多功能化;另一方面是要素在城乡间配置活跃,城乡分工与融合增强,乡村在分化的同时也迈向业态、产业、功能多样化。在历史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城乡中国"有必要成为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任何基于"乡土中国"或"城市中国"的公共政策都不利于中国完成伟大的转型。
关键词:
结构革命 乡土中国 城乡中国 历史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喜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饶旭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农村"乡土社会"迅速转向"新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具有乡土依赖、聚村而居、家族归属等显著特点。在向"新乡土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乡土依赖性降低、乡土意识逐渐式微、家庭规模小型化且发生了功能转向。这一社会转型过程是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
关键词:
农村 社会结构 乡土社会 新乡土社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亮 马千淇
乡土逻辑是农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探究乡土逻辑下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从乡风文明视角出发,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的整村微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乡土逻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对非普通、高学历和中青年组的农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以“礼治”为特征的传统乡土逻辑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而在现代网络渗透下形成的变迁后的乡土逻辑会放大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将农民的收入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强化乡土逻辑蕴含的人情规范,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营造良好的价值观氛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根达来
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把握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社会研究或农村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6)。由此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概括为"乡土社会",即"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也就是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或不同于"法理社会"的"礼俗社会"~([1]9)。乡土中国一直是理解和分析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视角,而且也成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式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建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行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观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与传统社会共生共存的文化内核,有着其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当前农村的"无讼"调查,我们看到的是:司法腐败导致的农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各种形式的调解在纠纷解决中仍然是主要方式;规范的缺失带来的公平危机在部分地方日趋严重。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无讼 调查 法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从社会空间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治理转型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样态及其后乡土性生成逻辑。首先,社会空间集约化转型,其实践样态表现为从村落到社区进程中的社会空间压缩与集聚;其次,社会结构多元化变迁,其实践样态表现为社会空间集约化转型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与代际关系嬗变、公共空间转型与社区意识崛起;再次,社会治理公共化转型,其实践样态表现为公共空间结构转型和国家基层权力下沉引发的治理规则公共化转型和治理逻辑现代化转向;最后,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同
在一些权威的英文字典中,情报这个单词的意思被解释为:基于一些因素,做出判断、得出认识及提出意见的能力。而其他的一些学者认为,情报的定义不应该仅仅集中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上,还应该包括这种学习能力的应用。在一些英语撰写的情报学习手册上,情报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具有迭代性质的周期性活动,认为它包括五个不同的阶段:需求(或者优先权)、搜集(有时候分为两个部分:搜集计划和搜集行动)、加工、分析和传播。加拿大James Cox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颖
笔者通过对经历农民外出流动的典型乡村的观察,在文中对"人口安于不流动"和"没有陌生人"的乡土特征做出回应。人口流动现象施加作用的层次和领域正是农村社会变迁发生的场所,即留守乡村的生活形式以及这些日常现实的社会过程。关于流动的实践意识已经成为留守社区人口的基本行为取向;乡村社会关系因农民流动而引发差序格局的纵横变化和"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流迁行为的不彻底性,又局限着农民的生存价值和自我实现具有很强的内倾性。
关键词:
农民流动 留守社区 变迁和留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伟
党的十四大根据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重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重要命题将目标与手段统一起来,既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表明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