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5)
2023(4275)
2022(3609)
2021(3714)
2020(3064)
2019(7231)
2018(6968)
2017(13292)
2016(7112)
2015(8480)
2014(8254)
2013(8473)
2012(8067)
2011(7440)
2010(7445)
2009(7039)
2008(7181)
2007(6227)
2006(5783)
2005(5654)
作者
(19991)
(16653)
(16582)
(16215)
(10696)
(7986)
(7487)
(6516)
(6438)
(5951)
(5949)
(5518)
(5468)
(5415)
(5275)
(5222)
(4998)
(4794)
(4756)
(4388)
(4353)
(3985)
(3944)
(3832)
(3771)
(3615)
(3600)
(3408)
(3378)
(3355)
学科
(34675)
经济(34624)
管理(17975)
(16723)
中国(15458)
方法(14155)
数学(12996)
数学方法(12857)
(11701)
企业(11701)
(10021)
贸易(10014)
(9880)
(9798)
(8192)
(8107)
(6776)
银行(6776)
(6568)
农业(6144)
关系(5899)
(5882)
金融(5882)
业经(5814)
(5650)
(5600)
人口(5316)
(5301)
(5300)
环境(5101)
机构
大学(109724)
学院(105787)
(56654)
经济(55859)
研究(45096)
中国(37632)
管理(37485)
理学(31065)
理学院(30685)
管理学(30352)
管理学院(30147)
(25883)
(24737)
(23229)
科学(23011)
研究所(20617)
财经(20255)
经济学(19657)
中心(19427)
(18627)
经济学院(17637)
北京(17195)
(15501)
财经大学(15097)
(14515)
(14474)
(14144)
师范(14092)
科学院(14004)
社会(13298)
基金
项目(63189)
科学(50867)
基金(49042)
研究(48414)
(42649)
国家(42368)
科学基金(35505)
社会(33891)
社会科(32185)
社会科学(32180)
基金项目(24505)
教育(21556)
资助(21359)
自然(20207)
自然科(19775)
自然科学(19770)
(19614)
自然科学基金(19454)
(18184)
编号(17609)
中国(17398)
(16376)
成果(15971)
国家社会(15677)
重点(14517)
教育部(14507)
(14068)
人文(13153)
社科(13152)
(13106)
期刊
(63705)
经济(63705)
研究(41526)
中国(23494)
(18942)
管理(14935)
科学(14816)
(14178)
(13443)
金融(13443)
学报(13282)
经济研究(11340)
财经(11107)
大学(10724)
(10440)
教育(10079)
学学(9838)
(9779)
农业(9749)
国际(9450)
问题(9401)
世界(9241)
业经(7741)
技术(7599)
(5699)
技术经济(5538)
统计(5509)
经济问题(5473)
人口(5022)
理论(4630)
共检索到17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穆光宗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迄今为止,一些涉及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几乎都存在着涉及基本概念与理论方面的这样或那样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不仅对出生性别比的基本概念、数理检测方法等做了进一步阐述与再认识,而且对出生性别比失调与近一个时期失调的初始时间做了界定。同时,对异常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变动态势进行了重新估计。指出在人为条件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生育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在人口经济学框架中重新审视近年来苏南的现代化变迁,通过对苏南鹿河、王秀、张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人口问题的相对性和变异性。作者认为:“人口要下降,经济要增长”的正确性是有限定条件的,不能对其做绝对化理解。对于像苏南这样进入“超低生育”阶段且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地区,一个合适的口号或许应当是“人口要适度,经济要发展”。该文还从人口就业和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对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解决人口问题之道历来有三种立场和观点。三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产生了三种解决人口问题之道 ,这就是西方学者总结的“减少刀叉派”(即马尔萨斯主义主张 )、“增大馅饼派”(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 )和“制度改进派”(结构主义主张 )。本文检视和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之道 ,指出在新形势下 ,“三派”合一是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第六个五年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这个项目,是考虑到: 第一,70年代以来,对我国控制人口的理论已作了较多的探讨,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在我国人口领域中,许多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放  
略论中国人口问题四川联合大学人口所王放中国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0年到1994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下降到1.12%,总和生育率从5....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池子华  
人口、资源、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全球性问题,而人口问题位居其首。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承受人口压力最大、人口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广泛关注。吕红平所著《中国人口忧思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严梅福,石人炳  
本文是对《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主要论点的再认识。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提出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但转变观念有赖于改变行为,而改变生育行为又只有在行政、经济等控制措施的“强化”下才能实现。文章认为全国低生育率掩盖了农村的较高生育率;人们生育观念尚未发生根本转变。中国未来人口战略因此只应修正和补充,而不能根本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 ,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 ,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2 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 ,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本文概括相关经验研究结果证明,诸多关于中国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这些传统观念包括:(1)人口众多是经济增长不利因素;(2)计划生育造成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3)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4)中国仍处在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5)刘易斯转折点意味着二元经济终结;(6)承认人口新趋势导致对就业的忽视。本文指出,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形成恰当的政策取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郭志刚  
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已经20年了,但长期以来人口研究对这种重大转变认识不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证实,以往严重高估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低估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发展规划目标一再出现大幅落空。人口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在21世纪中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人口规模问题转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未来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极为关键的时刻,而以往人口理论宣传和估计预测中的偏向误导了对人口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造成中国生育率严重过低,导致未来过度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玉光  
中国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八十年代初,人口学界在分析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其理论支架的明显脆弱性在于:忽略传统经济体制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巨大影响。翻阅一下有关题目的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大同小异的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更为突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生育观的强烈的影响;(3)人多是好事等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等等。以上分析和论证,基本上没有涉及传统经济体制对家庭生育需求强力的推动作用。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生育需求行为这个环节上重新思考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问题,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随着生育政策调整,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在回顾人口科学研究主要脉络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人口科学发展面临基础研究薄弱、跟风现象严重、学风浮躁等问题,原始数据共享障碍、研究创新能力缺乏的状况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文章认为,大数据时代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者需进一步加强数学、概率论与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训练,研究主题应集中在人口结构性问题和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变动规律方面。文章结合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指出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在基础数据、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学术创新方向。明确人口科学研究为相关定量社会科学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支撑的定位,以及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随着生育政策调整,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在回顾人口科学研究主要脉络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人口科学发展面临基础研究薄弱、跟风现象严重、学风浮躁等问题,原始数据共享障碍、研究创新能力缺乏的状况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文章认为,大数据时代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者需进一步加强数学、概率论与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训练,研究主题应集中在人口结构性问题和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变动规律方面。文章结合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指出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在基础数据、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学术创新方向。明确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