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7)
2023(3701)
2022(2852)
2021(2862)
2020(2329)
2019(5055)
2018(5000)
2017(9922)
2016(5488)
2015(5992)
2014(5859)
2013(5924)
2012(5645)
2011(5263)
2010(5487)
2009(5298)
2008(5256)
2007(4988)
2006(4601)
2005(4083)
作者
(15247)
(13683)
(12943)
(12576)
(8080)
(6535)
(5762)
(5258)
(5057)
(4600)
(4584)
(4393)
(4168)
(4077)
(4066)
(3913)
(3903)
(3815)
(3631)
(3612)
(3380)
(3342)
(3294)
(3220)
(3132)
(3129)
(3080)
(2838)
(2758)
(2686)
学科
(43140)
农业(28690)
(27818)
经济(27794)
(23901)
业经(11100)
农业经济(9567)
管理(9151)
(8795)
农村(8788)
(7288)
土地(6739)
中国(6654)
(6640)
劳动(6639)
(6426)
发展(6344)
(6341)
方法(6266)
农业劳动(6265)
及其(6219)
人口(6071)
收入(5984)
地方(5803)
数学(5753)
动力(5743)
(5732)
劳动力(5719)
数学方法(5718)
农业人口(5666)
机构
学院(81354)
大学(75298)
(38521)
(38228)
经济(37581)
管理(30821)
研究(28927)
农业(28922)
理学(26817)
理学院(26602)
管理学(26224)
管理学院(26100)
中国(24067)
业大(20688)
农业大学(17489)
科学(17093)
(15374)
(14820)
中心(14649)
(13903)
(13500)
研究所(13308)
(13090)
经济管理(12730)
(11334)
(11278)
财经(10778)
科学院(10609)
经济学(10469)
发展(10435)
基金
项目(53270)
研究(42168)
科学(42027)
基金(38364)
(33123)
国家(32687)
社会(27820)
科学基金(27633)
社会科(25771)
社会科学(25765)
(24360)
(22315)
基金项目(20720)
编号(19068)
教育(16981)
(16882)
自然(16230)
自然科(15599)
自然科学(15592)
自然科学基金(15307)
成果(14517)
资助(14479)
(13222)
(12464)
(12302)
课题(11682)
国家社会(11548)
(11487)
(11393)
重点(11357)
期刊
(50733)
经济(50733)
(46623)
农业(31535)
研究(22199)
中国(19289)
业经(15769)
学报(13759)
(13624)
科学(13086)
农业经济(12973)
农村(12629)
(12629)
大学(11534)
(11414)
金融(11414)
学学(11330)
(8502)
农村经济(8492)
问题(8275)
世界(7443)
经济问题(7027)
(6970)
社会(6315)
管理(6040)
教育(6019)
社会科(5947)
社会科学(5947)
技术(5841)
资源(5654)
共检索到12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贞  胡健敏  丁圣全  
尽管重农学派的"自然观"并非经济学主流理论,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自然观"思想在当前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魁奈等人所提出的"自然秩序"为切入点,概述了重农学派"自然观"的基本理论体系,综述了经济学各流派对该理论的解读与评价。鉴于历史上因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为求一己私利而肆意妄为、逆天而行,最终导致环境恶化、家园损毁的悲剧实例不胜枚举,本文对重农学派的"自然观"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得出新时代"自然秩序"的含义:人类一定要尊重自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珍惜、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耿兆锐  
17至18世纪,欧洲兴起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热"。随之,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对法国重农学派的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作为西方经济学家中最先关注中国的群体——法国重农学派——对中国的兴趣点也主要是集中于经济方面。本文以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为中心,探讨他们眼里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形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为目前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历史借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而非抑制价格升高。应重点扶持具有较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一刀切。小农依然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体,也应是制度和政策设计的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小农持续的高农业资本投入和生产经营技能的提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副导师谈敏教授的新著《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30余万字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充实而成,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出版。概而论之,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1.研究课题的不同凡响在经济学说史领域内,法国重农学派的理论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寄窗  
谈敏博士的《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一书,系统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法国重农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均有其渊源于中国古代思想的显著痕迹。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独特而又令人振奋的杰出研究成果。当然,重农学派学说曾经受过某些中国思想之影响的观点决不是谈敏博士第一次提出来的,实际上一百多年来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涉及此问题。然而惟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剑澜  邓文碧  叶文虎  
本文认为 ,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分别对原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及社会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而 19世纪后期以来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判则为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哲学前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洋  徐萱春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德章  双海军  
文章通过对《企业的性质》的回顾,认为企业的性质忽略了对企业起源的考察,对企业家权威的资格及企业家如何嵌入企业内部交易的论证不够充分,忽略了非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交易条件,对企业边界的论证也有待商榷。因此,要对企业有更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维奇  焦斌龙  
在评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城市、城市化问题,重新定义了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是一种制度,城市化是一种制度变迁的理念,并阐释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试图为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城市和城市化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解涛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维度中追寻的一种,而"公正"这一思想才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经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正兴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新加坡经验"的荐介与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得出"新加坡经验"的新解读:一是商业机制成就了"新加坡经验";二是千方百计把公民转变为读者是最成功"新加坡经验";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别服务,把读者转变为"学者"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从容  
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广泛存在 ,“公共的悲剧”时有发生 ,“搭便车”现象也不乏出现。但实验经济学证明 ,“搭便车”现象并非无处不在 ,“搭便车”也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虽然“外部性”和“搭便车”是导致“公共的悲剧”———公共物品经验不足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导致公共物品短缺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可能是造成公共物品短缺更为关键的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宪忠  
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的首要内容是制度竞争,不可改变的竞争趋势是制度趋同,国家竞争力差异和国富国贫悬殊主要归咎于制度优劣和效能的不同,制度效能与发展质态之间具有高强的可通约性。任何一个能够促进长期和谐繁荣的优好制度,必定是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绝非社会各界所长期普遍认为的相互排斥;这一理性解读具有核心意义和普适价值,从而成为所有优好制度的重大标识。国家制度优劣能够对所有重大发展现象提供令人心悦诚服的深度解释能力,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时代,没有比制度现代化更加重要的事情。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由劣坏向优好的制度转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明演进的卓越转型,从而跳出发展陷阱并完成发展革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