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5)
2023(6145)
2022(5194)
2021(5118)
2020(4211)
2019(9791)
2018(9436)
2017(18049)
2016(9970)
2015(11740)
2014(11413)
2013(11579)
2012(11054)
2011(10327)
2010(10374)
2009(9780)
2008(9901)
2007(8896)
2006(8166)
2005(7854)
作者
(28399)
(23883)
(23733)
(22823)
(15264)
(11351)
(10635)
(9140)
(9056)
(8417)
(8358)
(8004)
(7875)
(7702)
(7623)
(7374)
(7027)
(6897)
(6817)
(6359)
(6230)
(5827)
(5712)
(5511)
(5403)
(5249)
(5218)
(4910)
(4823)
(4761)
学科
(46771)
经济(46712)
管理(27533)
(26807)
(19256)
企业(19256)
方法(19200)
中国(16913)
数学(16901)
数学方法(16727)
(14874)
(11962)
贸易(11953)
(11760)
(11656)
(10584)
业经(9424)
农业(9328)
(8707)
(8675)
银行(8674)
(8397)
(8069)
金融(8068)
(7319)
(6943)
环境(6816)
(6678)
关系(6639)
教育(6415)
机构
大学(155250)
学院(151492)
(75340)
经济(74230)
研究(60089)
管理(52804)
中国(49420)
理学(43811)
理学院(43292)
管理学(42784)
管理学院(42494)
(35303)
(34257)
科学(32059)
(31095)
财经(27725)
研究所(27705)
中心(26052)
经济学(25473)
(25421)
(24450)
北京(22955)
经济学院(22825)
(22369)
(21523)
师范(21426)
财经大学(20618)
(20446)
农业(18856)
科学院(18559)
基金
项目(89776)
科学(71881)
研究(69653)
基金(67973)
(59388)
国家(58933)
科学基金(49224)
社会(47230)
社会科(44858)
社会科学(44849)
基金项目(33945)
教育(31746)
(30121)
资助(29179)
自然(28203)
自然科(27547)
自然科学(27539)
(27191)
自然科学基金(27085)
编号(26477)
成果(23565)
(22776)
中国(22177)
国家社会(21478)
重点(20886)
教育部(19995)
(19968)
课题(19193)
(18777)
人文(18388)
期刊
(86246)
经济(86246)
研究(56182)
中国(33134)
(27056)
(23735)
学报(21786)
科学(20929)
管理(20776)
教育(18687)
(17445)
金融(17445)
大学(17396)
农业(16743)
财经(16161)
学学(15924)
经济研究(14335)
(14193)
(12979)
问题(12635)
技术(12583)
世界(12457)
国际(11459)
业经(11169)
(9965)
技术经济(8228)
经济问题(7583)
图书(7012)
(6920)
论坛(6920)
共检索到249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其人  
坎蒂隆是再生产理论的开山祖;斯图亚特提出"自由的手"理论;马克思实质上提出生产食物的部类,亦即第二部类,决定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亦即第一部类;在这问题上中国的经验与教训;可贵的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镔  
马克思高度重视农业的作用。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与他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没有相违。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鹏  
正确审视粮食问题 积极保护粮食生产王雅鹏改革的大潮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成为农村经济的主题。粮食及其生产作为最主要的农产品和农村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当前粮食形势的审视据国民经济统计公报,1993年我国粮食在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孝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 ,市场前景看好 ;激励机制日臻完善 ,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 ;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 ,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 ,后备资源不足 ;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 ,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 ;粗粮比重上升 ,细粮比重下降。在其地域结构上表现为尽管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东部地区仍然是粮食增长的主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李倩  
利用我国七大粮食主销区近5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粮食产量为切入点,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实证分析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土地投入、自然条件五大关键变量对主销区粮食生产安全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主销区五大关键变量的变动都会引起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除自然灾害具有相反的作用外,其余变量的提高均能增加主销区的人均粮食产量,且土地投入产出弹性最大,对保护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安全来说最为重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国斌  刘昌明  
该文概述东南地区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地位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东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将 90年代以来东南地区粮食增长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归于 3个原因 : ①耕地面积减少 ; ②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 ; ③粮食单产增长幅度减少。并在分析东南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粮食生产水需求问题的基础上 ,考虑该区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缩减、灌溉面积扩大和灌溉定额减小、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对农业用水的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未来该区的农业用水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星明  
本文论述了我国粮食市场持续疲软的内在机制,简述了部分省市实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政策偏差,以及1992年以来粮食产销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在确定2000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总量目标为52000万吨的前提下,提出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若干战略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荣青  戴尔阜  吴绍洪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安全一方面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围绕中国粮食生产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总结粮食生产力的计算指标、粮食生产力格局与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提出的生产力计算方法和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区域生产力水平和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作为中国生产力格局的最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地域层次和生产能力的差异,粮食生产力格局的变化主要是粮食生产重心和粮食主要生产区的变化以及某一时间点的潜在生产力变化;同时,影响粮食生产格局与变化的因素众多,各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力。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所起作...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江建云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全国粮食供需状况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当前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食物消费结构转变、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四大问题的困扰。加入 WTO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加及限制国内支持三方面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农业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 ,降低粮食自给率 ,可使我国粮食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