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8)
- 2023(12989)
- 2022(10958)
- 2021(10295)
- 2020(9018)
- 2019(20716)
- 2018(20695)
- 2017(39953)
- 2016(21665)
- 2015(24495)
- 2014(24709)
- 2013(24102)
- 2012(22338)
- 2011(19708)
- 2010(19680)
- 2009(18063)
- 2008(17860)
- 2007(16040)
- 2006(13285)
- 2005(11815)
- 学科
- 济(85744)
- 经济(85630)
- 管理(62680)
- 业(58780)
- 企(48436)
- 企业(48436)
- 方法(43548)
- 数学(38773)
- 数学方法(38276)
- 财(24948)
- 农(22444)
- 中国(21773)
- 制(19358)
- 学(19053)
- 业经(17072)
- 务(16107)
- 银(16089)
- 银行(16053)
- 财务(16049)
- 财务管理(16003)
- 地方(15383)
- 融(15351)
- 金融(15343)
- 行(15316)
- 企业财务(15232)
- 贸(15196)
- 贸易(15193)
- 易(14777)
- 农业(14584)
- 理论(14290)
- 机构
- 大学(304359)
- 学院(303958)
- 济(121832)
- 经济(119159)
- 管理(117126)
- 理学(101326)
- 理学院(100213)
- 研究(99504)
- 管理学(98235)
- 管理学院(97671)
- 中国(76114)
- 京(63524)
- 科学(62496)
- 财(57718)
- 农(54042)
- 所(50231)
- 业大(48015)
- 中心(47963)
- 财经(46236)
- 研究所(45887)
- 江(45296)
- 农业(42901)
- 经(42104)
- 北京(39056)
- 范(38696)
- 师范(38208)
- 经济学(37694)
- 院(36136)
- 州(35759)
- 财经大学(34644)
- 基金
- 项目(209508)
- 科学(164731)
- 基金(152831)
- 研究(149389)
- 家(134440)
- 国家(133347)
- 科学基金(114224)
- 社会(94077)
- 社会科(89127)
- 社会科学(89104)
- 省(82193)
- 基金项目(80964)
- 自然(75847)
- 自然科(74151)
- 自然科学(74125)
- 自然科学基金(72819)
- 教育(70446)
- 划(69684)
- 资助(63209)
- 编号(60088)
- 成果(48559)
- 重点(47459)
- 部(46892)
- 发(43728)
- 创(43384)
- 课题(41605)
- 科研(41139)
- 创新(40619)
- 教育部(40022)
- 大学(39143)
- 期刊
- 济(125488)
- 经济(125488)
- 研究(83355)
- 中国(56575)
- 学报(51930)
- 农(47638)
- 财(47349)
- 科学(45508)
- 管理(41383)
- 大学(39201)
- 学学(37268)
- 农业(31960)
- 教育(31512)
- 融(28476)
- 金融(28476)
- 技术(27383)
- 财经(23050)
- 经济研究(20970)
- 业经(20573)
- 经(19768)
- 业(17176)
- 问题(16949)
- 版(15811)
- 统计(15716)
- 技术经济(14524)
- 理论(14286)
- 策(14043)
- 财会(13767)
- 科技(13583)
- 商业(13245)
共检索到435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峻慈 尹久
本文基于总体流动性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认为其与总体流动性理论关注的两个环节(即流动性自身变化规律,以及流动性总量、结构、趋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相关,但存在片面性。宏观审慎监管应拓展其维度内涵,变金融分析为"货币-金融-经济"整体链条分析,以建立与总体流动性分析适应的调控新框架。
关键词:
总体流动性 宏观审慎监管 调控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路妍 闫振坤
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与信贷/GDP的月度数据,采用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探究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相互影响关系,而且长期的效果更明显;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调控,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真 彭建刚 黎灵芝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李青川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书朦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确有必要。本文在对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智利、韩国、巴西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历史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得出我国如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发林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识别的不足与困难、政策工具的银行导向与行业割裂、机构设置协调乏力、执行效果全面评估的困难等。通过详述这些问题,本文为推动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如下政策着力点:积极响应G20信息缺口动议,加快金融统计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强对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金融监管行业割裂、形式合作和协调乏力的问题;推进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效果的整体性评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刘嘉
本文以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代表,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运用贷款成数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贷款成数作为逆周期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本文认为,贷款成数一是可以降低居民不审慎借贷的风险;二是可以抑制银行不审慎放贷的动机;三是可以衡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四是可以抑制金融体系信贷过度扩张。但简单静态使用该指标也有一系列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反映跨产品多维度变动标准的监管指标体系,并将贷款成数与其他措施一并使用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 政策工具 贷款成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耿楠 徐秀军
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监管标准,并没有考虑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发展阶段和金融体系的特征。这使得新兴经济体在实施国际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并不完全适用目前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标准。究其原因,除了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特性有关,还与现行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标准制定机制的缺陷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丹
一、金融监管新视角——宏观审慎监管(一)从微观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具体包括:(1)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发展。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为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模式。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类似观点,可以说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审慎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关键词:
进化博弈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书朦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非常必要。本文在对同样是世界新兴经济体的智利、韩国、巴西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历史实践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得出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刘秀兰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华 刘灿辉 曾繁华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2008年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如何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对此,我国应在"巴塞尔Ⅲ"的基础上,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巩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顺周期 宏观审慎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