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4)
2023(7244)
2022(6166)
2021(5859)
2020(5052)
2019(11806)
2018(11633)
2017(21638)
2016(11846)
2015(12910)
2014(12561)
2013(12519)
2012(11709)
2011(10320)
2010(10674)
2009(10061)
2008(10198)
2007(8787)
2006(8166)
2005(7710)
作者
(32907)
(27808)
(27122)
(26392)
(17742)
(13275)
(12570)
(10571)
(10465)
(10005)
(9504)
(9251)
(9164)
(9112)
(9056)
(8614)
(8162)
(8069)
(7812)
(7771)
(6923)
(6909)
(6735)
(6631)
(6248)
(6243)
(6067)
(5936)
(5794)
(5424)
学科
(46526)
经济(46457)
管理(34586)
(28308)
(26102)
企业(26102)
(25852)
方法(15708)
(14854)
中国(14283)
财政(14013)
数学(13463)
数学方法(13266)
(12820)
(12808)
贸易(12802)
(12599)
(12149)
(11896)
(11453)
(10936)
(10880)
财务(10864)
财务管理(10811)
业经(10630)
企业财务(10312)
体制(9433)
地方(8874)
土地(8597)
(8147)
机构
大学(158206)
学院(153372)
(65530)
经济(64211)
研究(61396)
管理(54398)
中国(48433)
理学(45033)
理学院(44474)
管理学(43671)
管理学院(43365)
(42342)
科学(36227)
(36039)
(32360)
(29651)
研究所(28524)
财经(28212)
中心(26912)
(26603)
(25613)
北京(23248)
农业(23092)
业大(22847)
(22700)
(21854)
经济学(21368)
财经大学(20651)
(20242)
师范(19979)
基金
项目(96956)
科学(74920)
研究(70683)
基金(70421)
(63308)
国家(62801)
科学基金(51778)
社会(44856)
社会科(42500)
社会科学(42486)
(35901)
基金项目(35711)
自然(32425)
教育(32360)
自然科(31646)
自然科学(31630)
(31181)
自然科学基金(31061)
资助(29336)
编号(27866)
成果(25098)
重点(22569)
(22521)
(20236)
课题(20115)
国家社会(19754)
(19643)
(19175)
教育部(19079)
科研(18829)
期刊
(78661)
经济(78661)
研究(56508)
中国(44173)
(38469)
学报(27859)
(26525)
科学(24370)
管理(21819)
大学(21256)
教育(20337)
学学(19565)
农业(16914)
(16879)
金融(16879)
财经(15421)
经济研究(13758)
(13388)
技术(11641)
(11563)
问题(10867)
业经(10511)
国际(9640)
会计(9557)
图书(9436)
(9432)
(9271)
财政(9271)
世界(8334)
(8170)
共检索到269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晓阳  
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产权体系的一部分,政府藉此多次、循环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天然地具有了国家公共收入的性质,同其它国有资产一样,属于国家各级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随着土地使用权出让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级地方政府供给土地的潜力不断缩小。在可预期的将来所获得的卖地收入不能得到持续保障,地方政府又不能摆脱对土地出让金依赖的情况下,把临近城市的农业用地,通过各种办法预征后纳入到城市发展土地储备,然后进行出让势必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因此,加快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将土地审批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全方位卡位;以政府收支科目改革为基础,依托将于2007年开始施行的政府收支科目新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东  
作者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股份制的进一步发展,出让部分国有股是拓展财政投资、筹措财政资金的一个新渠道。而财政再投资是国有股出让金的主要使用方向。文章提出了用国有股出让金进行财政投资的相应机制:①投资分配机制;②投资运行机制;③投资监控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中原地产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一线城市宅地平均楼面地价环比大幅回落34%。CRIC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0个典型城市5月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578亿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这是20个月来首次落入同比负增长区间。数据表明,多地土地出让金收入情况明显弱于去年同期。土地市场不景气致使地方政府压力增大。根据财政部数据,2013年全年地方本级收入为68969.13亿元,而201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41249.52亿元,占地方财政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蕾  卢新海  
解决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须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从应然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三个层面,分析土地属性,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及教育产品的公共性,以及比较历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得出,在教育投入渠道和资金均有限的前提下,土地出让金有补充教育投入不足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从财政学角度考察分析我国土地出让金这个土地财政问题。揭示了土地出让金实质是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地租收益,具有是租非税、似税非税性质;透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已成为"第四财政",评价"第四财政"的功过得失,特别指出土地出让金在为政府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短期行为、"寻租"温床、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弊端,建议当前在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应对土地出让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最后还从理论上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个新理财理念进行了辨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美涵  
一、土地出让金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土地出让金,顾名思义,它是一个与土地和土地使用权相联系的新范畴,是一个土地财政问题。土地出让金,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是调节土地的利用,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一二三产业结构、各业内部结构等,制约或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杠杆,调控在国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调节市场竞争关系等。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作为所有者,要收地租。土地出让金,实际上就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若干年限的地租之总和。简言之,现行的土地出让金的实质,可概括为它是一个既有累计若干年的地租性质,又有一次性收取的似税非...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燕萍  罗娟  
在现行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得以形成,但这种财政收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财政风险和社会风险,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从完善财政体制和土地出让制度两个方向来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规避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彦锋  
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并入物业税征收、我国土地实行批租制还是年租制、如何协调物业税改革和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国物业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我国城镇土地出让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认为我国不宜实行年租制、也不应简单地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而应赋予物业税一定土地出让金的功能,通过市场手段和税收政策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笑萍  童伟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将导致社会总需求收缩,而财政支出的增长将导致总需求扩张。如果财政支出的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表现为总需求扩张,在经济衰退时期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反之则会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海彦  韩琭  
国际制度变革和理论研究趋势表明,公共财政风险与养老金制度不再隶属于两个相对封闭的风险系统,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要求必须内外兼顾,全方位、立体化审视二者之间的风险共生现象,进而革新传统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联动性风险防范机制,即对财务类共生风险,将保险精算方法、财政风险矩阵及财务预算与管理技术相结合;对公共类共生风险,寻求联动性的制度革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湘昀  雷爱先  
国有土地出让金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的土地收益,是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出让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出让金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然而,由于管理薄弱等原因,减免、低价出让土地和挤占、截留、坐支、挪用土地出让金的现象较为普遍,土地出让金上缴财政的规模极其有限,大量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入少数单位和个人手中。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超过100亿元。因此,加强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保全国有土地资产,是财政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宝林  
土地出让金是政府出让土地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收益,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土地价格。土地资源的希缺性使土地出让金成为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该结论,并得出应该改变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制度为土地年租制的结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这次听了安徽同志关于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情况的介绍,感到收获很大。对安徽改革的评价,我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第一,安徽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很重要的步骤,完全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公共财政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市场能做的,就交给市场,市场做不了或者市场做不好的,才由政府来承担。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去一一说哪些属于公共财政的改革,哪些不属于公共财政的改革,只能是改革符合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第二,安徽的改革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的。目前,关于公共财政的改革有着种种的争论,理论上的争论,容易导致实践上的混乱。公共财政支出改革会遇到种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彪  
厘清房地产税与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相关制度设计的基础。并存说、有限制的并存说、替代说、分解说等学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需要从法律关系和社会功能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在财产权合理预期视角下设计房地产税和土地出让金制度需要遵循财产权预期稳定性、税租负担与支付能力匹配、整体性、利益平衡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就房地产税的征税对象、房地产税的税基与税率、房地产税的免征额以及土地出让金的缴付方式等提出规则设计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晓虹  席鹏辉  
以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为准实验,利用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进行双重差分回归,实证检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显著地降低了土地出让宗数。同时,财政压力也引起了土地出让面积的减少和土地出让价格的上升。这主要是源于地方政府倾向于出让商住用地,明显降低工业用地的出让比例,并优先采用易得高价的“招拍挂”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土地。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引起的土地市场中商住用地占比增加将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国工业化过早过快下降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地方财政压力及其诱发的政府供地策略密切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