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5)
2023(7313)
2022(6067)
2021(5784)
2020(4841)
2019(11371)
2018(10896)
2017(20743)
2016(11179)
2015(12841)
2014(12165)
2013(12598)
2012(12126)
2011(11371)
2010(11139)
2009(10303)
2008(10110)
2007(8863)
2006(7953)
2005(7469)
作者
(35671)
(29873)
(29725)
(28317)
(18835)
(14420)
(13176)
(11561)
(11532)
(10512)
(10384)
(9923)
(9865)
(9791)
(9586)
(9409)
(8972)
(8674)
(8559)
(8354)
(7564)
(7511)
(7452)
(6804)
(6773)
(6672)
(6654)
(6159)
(6132)
(6064)
学科
(53320)
经济(53270)
管理(26966)
(26643)
方法(23686)
数学(21394)
数学方法(21242)
(19307)
企业(19307)
中国(17202)
(14362)
(12765)
贸易(12757)
(12535)
(12370)
(10941)
(10381)
业经(9775)
农业(9054)
(8385)
银行(8344)
(8340)
金融(8340)
(8151)
地方(7868)
(7778)
环境(7509)
(7429)
(7154)
产业(7125)
机构
大学(171810)
学院(167251)
(81884)
经济(80750)
研究(73969)
管理(57742)
中国(56911)
理学(49508)
理学院(48832)
管理学(48010)
管理学院(47723)
科学(44965)
(39926)
(39397)
(37139)
研究所(36785)
(33450)
中心(30715)
农业(29803)
业大(27473)
经济学(27466)
财经(26999)
(26607)
北京(25661)
(25010)
经济学院(24668)
科学院(24159)
(23654)
(20893)
师范(20566)
基金
项目(113898)
科学(89890)
基金(86774)
(80339)
国家(79831)
研究(76899)
科学基金(65397)
社会(51358)
社会科(48886)
社会科学(48875)
基金项目(44286)
自然(43079)
自然科(42082)
自然科学(42063)
自然科学基金(41385)
(39184)
资助(37340)
(36133)
教育(33874)
重点(27399)
(27160)
编号(26765)
(25515)
中国(25451)
国家社会(23595)
(22922)
教育部(22481)
科研(22366)
计划(22109)
创新(21886)
期刊
(86807)
经济(86807)
研究(54496)
中国(35105)
学报(33770)
(33237)
科学(30660)
大学(24801)
学学(23611)
(23519)
农业(23407)
管理(23130)
经济研究(16309)
(15794)
金融(15794)
财经(14580)
(14342)
世界(12968)
(12896)
教育(12746)
(12732)
技术(12225)
问题(12107)
国际(12075)
业经(10763)
技术经济(8930)
资源(8888)
业大(8691)
(8248)
统计(7882)
共检索到260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孝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 ,市场前景看好 ;激励机制日臻完善 ,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 ;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 ,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 ,后备资源不足 ;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 ,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 ;粗粮比重上升 ,细粮比重下降。在其地域结构上表现为尽管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东部地区仍然是粮食增长的主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友孝  蔡运龙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趋势的有利因素都十分突出 ,而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则出现了崭新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 ,这将形成粮食生产的代价上升、区域冲突加剧、收益与产量的“两难”选择和食物结构的改善受到制约等一系列新的矛盾 ,对中国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柴玲欢  朱会义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1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延缓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英基  
为探究中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投入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了粮食生产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化肥、农药的边际作用呈递减趋势,劳动力、农用柴油、机械动力的边际作用呈递增趋势,各能源要素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在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中,要提高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要素的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劳动力的生产贡献程度,推动粮食生产向精细化和能源节约方向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立慧  
[目的]粮食的生产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粮食的生产现状,探索优化粮食布局的措施,有利于粮食的平稳增产,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2006—2015年为研究时间尺度,以我国南北方为研究的地域尺度,系统分析五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和薯类)及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探究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转移趋势。[结果]我国玉米生产重心向北偏移,薯类和大豆生产重心向南偏移。南北方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显著提高,其中北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南方,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向北方偏移。[结论]今后,我国应注意优化粮食生产格局,引导粮食种植逐步向主产区转移,加快推进主产省份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对于产量较低的省份,逐步淘汰单产量较低的粮食作物生产,或整合粮食种植资源,在一些城市边界引导发展乡村观光旅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钟昱  亢霞  
受到人口数量下降和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粮食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阶段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生产环节,产量下降,结构趋稳,单产贡献为主,生产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加;在流通环节,储备数量下降后趋于平稳,流通链扁平化趋势明显;在消费环节,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加工、饲料等非主食消费快速增加。未来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与日本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在借鉴日本经营所得安定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目前正在试点的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适当减少粮食储备数量并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充分重视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其人  
坎蒂隆是再生产理论的开山祖;斯图亚特提出"自由的手"理论;马克思实质上提出生产食物的部类,亦即第二部类,决定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亦即第一部类;在这问题上中国的经验与教训;可贵的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奇,吕鸣伦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传统的“南粮北调”格局愈益明显地被“北粮南调”格局所取代。对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这一调运格局变化乃是生产地域重心由南向北逐渐推移的结果。粮食生产重心渐趋北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粮食需求压力、生产知识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变革是最基本的动力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海涛  姜长云  
本文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呈现波浪型上升的态势。2004~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进入快速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土地和农资等成本快速上升的推动。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呈现波浪型上升的趋势,一定时期后将趋于相对稳定。2009~2012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下跌,但其平均生产成本可能高于本轮上升期;2013~2020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再次上升并明显高于本轮上升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