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5)
2023(6087)
2022(5144)
2021(5170)
2020(4373)
2019(10360)
2018(10145)
2017(19009)
2016(10539)
2015(12307)
2014(12112)
2013(12373)
2012(11660)
2011(10617)
2010(10635)
2009(10212)
2008(10333)
2007(9156)
2006(8259)
2005(7798)
作者
(28721)
(23810)
(23580)
(22684)
(15638)
(11227)
(11028)
(9348)
(9029)
(8422)
(8254)
(8126)
(7868)
(7607)
(7537)
(7278)
(7151)
(6965)
(6900)
(6706)
(6237)
(5694)
(5674)
(5436)
(5363)
(5324)
(5264)
(5260)
(4918)
(4778)
学科
(42230)
经济(42175)
管理(34441)
(28005)
(24029)
企业(24029)
方法(19294)
数学(16238)
数学方法(16134)
中国(14677)
(13273)
(12646)
贸易(12639)
(12487)
(10336)
(9887)
银行(9878)
(9550)
金融(9548)
(9420)
(9061)
业经(7990)
(7986)
财务(7955)
财务管理(7934)
(7609)
企业财务(7478)
(7446)
(7127)
(7089)
机构
大学(152287)
学院(146108)
(71008)
经济(69733)
研究(56876)
管理(56223)
中国(49231)
理学(45585)
理学院(45013)
管理学(44648)
管理学院(44305)
(34309)
(34306)
科学(29815)
(28801)
财经(26085)
研究所(25919)
中心(25446)
(24047)
经济学(23495)
北京(23020)
(21164)
经济学院(21091)
(20039)
财经大学(19620)
(19617)
(18943)
师范(18801)
(16958)
科学院(16554)
基金
项目(87688)
科学(69162)
研究(66658)
基金(65911)
(57426)
国家(57025)
科学基金(47678)
社会(43751)
社会科(41609)
社会科学(41600)
基金项目(33299)
教育(30677)
资助(28663)
自然(28410)
(28343)
自然科(27776)
自然科学(27770)
自然科学基金(27318)
(26203)
编号(25373)
成果(22894)
(22171)
中国(21489)
重点(19830)
国家社会(19630)
教育部(19447)
(18580)
课题(18006)
(17852)
人文(17720)
期刊
(79748)
经济(79748)
研究(51340)
中国(33828)
(27436)
管理(25032)
科学(19709)
(19613)
金融(19613)
学报(19201)
(17034)
教育(15979)
大学(15483)
国际(14534)
学学(14044)
财经(13599)
(13523)
经济研究(13491)
世界(12119)
技术(11995)
(11939)
农业(11831)
问题(10714)
(9949)
业经(8552)
会计(7652)
图书(7648)
技术经济(7284)
现代(7040)
(6856)
共检索到246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钟伟  唐欣  
中国有可能在2005年底成为拥有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的经济体,因此有必要构建更为市场化的储备管理体制,重新审视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适度储备规模;建立储备管理战略委员会实现国家战略目标;限定过于宽泛的储备功能并发挥中央汇金公司在储备经营方面的潜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庆洋  
外汇储备作为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其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支持国内货币、抵御风险和防范危机的作用,就必须坚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三性兼顾、动态运营的指导思想。从国际实践中可见,适度规模内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该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在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障后,可以适当考虑储备的收益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昌黎  
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成为世界外汇储备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的同时,也出现了外汇储备严重过剩的状态。就中日比较而言,由于两国增加外汇储备的背景、目的和运用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更应该认真思考外汇储备严重过剩的有关问题,及时改变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局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凌云  
1990年代以来,随着外汇储备功能发生转变,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分析的均值—方差框架占据了上风。基于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验,本文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重心应向财富功能转移,并根据分档管理确定币种构成的不同基准和计值标准,渐进地调整币种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英强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与经济实力的标志,是调解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提高我国清偿能力、应付可能的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然而,过多的外汇储备规模将会对我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增大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减少对外投资收益,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由此,文章通过分析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以期发挥外汇储备特有的功能及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娟  
截至2006年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9879亿美元,储备总量居世界首位。然而,在为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如何管理好这笔巨额资金的问题。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点在于确定符合国情的适度外汇规模,完善外储管理的法律基础,促进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政策协调,强化储备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审计监督机制。此外,还要大力探索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模式,在确保储备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注重资金管理的综合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傅新  
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石油进口数量急剧扩大,2008年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按照2004年启动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规划,我国将用15年时间完成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邢毓静  巴曙松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在国际储备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储备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认为,要想合理确定适度的储备规模,首先必须确定货币当局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持有储备的需求动机。本文将其动机分为交易性、预防性、盈利性、发展性四种,并分析其对储备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储备监测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本文的结论是:要从世界范围内的演变趋势来分析一个国家储备规模的变化,合理确定一国所需的用于满足交易性需求和稳定外汇市场的储备规模;政府可以将储备存入本国银行的海外分行,或者用于促进外汇拆借市场的建立,或者向外汇指定银行提供选择性的外汇贷款,同时要将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回归央行外汇储备本质,合理分流其他外汇储备,有利于规范中央银行的职责,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有效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和币值剧烈波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秀  裴建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江华  杨能良  
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持续增加 ,而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有限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尚未完善。而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及其配套文件的发布为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德胜  
截至目前,日本的外汇储备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但没有给其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其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政策环境有关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日本拥有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德胜  
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已达38213.15亿美元,已经大大超出了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首先,由于过分强调了外汇储备防范金融危机的作用,强调外汇储备数量的积累,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始终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用来购买美国债券。截至2013年1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3167万亿美元,居美国第一大债主地位。外汇储备不但利用率低,而且收益率也不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清  高扬  付文阁  
本文对新加坡、挪威在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管理外汇储备的建议,包括流动性管理和积极管理应在监管上严格分开;根据国家战略,积极管理的程度可更加自由和灵活;外汇储备资金可根据需要在流动性管理和积极管理之间划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陈紫嫣  顾成炜  
印度储备粮流通的管理机构主要为印度粮食公司和中央仓储公司。按照储备粮食的收购原则和程序,印度粮食公司及其邦代理机构收购了大部分储备粮。储备粮的运输是印度粮食公司的主要职能,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运输。储备粮库存的出清主要通由国内公开市场销售机制和国际出口两种途径。印度储备粮流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紧守政府粮食收购量,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储备粮流通;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调节储备粮的供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