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6)
2023(6083)
2022(4946)
2021(4656)
2020(3681)
2019(8034)
2018(7570)
2017(14752)
2016(8156)
2015(8617)
2014(8389)
2013(8062)
2012(7417)
2011(6310)
2010(6265)
2009(5743)
2008(5993)
2007(5517)
2006(4507)
2005(4128)
作者
(21611)
(18078)
(17623)
(17186)
(11549)
(8682)
(8099)
(6839)
(6686)
(6548)
(6179)
(6033)
(5805)
(5682)
(5676)
(5411)
(5361)
(5285)
(5186)
(5032)
(4379)
(4343)
(4339)
(4080)
(4060)
(4055)
(3917)
(3893)
(3626)
(3578)
学科
管理(29374)
(26419)
经济(26384)
(25692)
(22396)
企业(22396)
(18389)
(12308)
财务(12300)
财务管理(12262)
企业财务(11869)
方法(11377)
数学(9819)
数学方法(9701)
(7779)
中国(7739)
国家(7504)
(7434)
(6795)
业经(6543)
(5973)
地方(5784)
财政(5664)
(5512)
银行(5506)
(5178)
金融(5177)
农业(5114)
(4993)
(4841)
机构
学院(106751)
大学(104765)
(40892)
经济(39997)
管理(38480)
研究(35185)
理学(33193)
理学院(32816)
管理学(32314)
管理学院(32088)
中国(27115)
(26323)
科学(21266)
(21044)
财经(19402)
(17788)
(17661)
(16602)
中心(16269)
(16106)
研究所(15808)
财经大学(14534)
业大(14456)
经济学(13183)
(13046)
(13033)
北京(12991)
(12975)
农业(12943)
师范(12873)
基金
项目(71507)
科学(56338)
研究(52865)
基金(51950)
(45551)
国家(45165)
科学基金(38505)
社会(34041)
社会科(32380)
社会科学(32369)
(28218)
基金项目(27095)
教育(24392)
自然(24223)
自然科(23671)
自然科学(23665)
(23614)
自然科学基金(23247)
资助(20891)
编号(20727)
成果(17863)
(16675)
重点(16383)
(15950)
(15346)
(15261)
课题(14919)
国家社会(14388)
创新(14350)
(14113)
期刊
(45244)
经济(45244)
研究(32242)
(25480)
中国(20904)
学报(17856)
(15547)
科学(15076)
管理(13542)
大学(13521)
学学(13037)
(11922)
金融(11922)
教育(11170)
农业(10340)
财经(10030)
(8487)
财会(8245)
经济研究(7902)
会计(7563)
技术(7236)
业经(6971)
(6209)
通讯(5622)
会通(5596)
问题(5566)
(5072)
(4903)
科技(4562)
(4491)
共检索到15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志军  
地方政府性债务陷入"监管增长"的困局2008年以来,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2010年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2010年中央政府开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迎喜  董素  
目前,日益沉重的政府性债务已成为束缚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地方财政实际,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全面阐释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芬  罗志恒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明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面对短期内外需迅速下滑、内需难以迅速提升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采取反危机措施,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依靠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借此,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激增。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2万亿元,占GDP的26%。其中,省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海涛  马金华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洁  寇铁军  
我国《预算法》和《担保法》明确指出,除法律和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各类债务合计达178908.66亿元,这部分公共财政资金一直脱离于预算监管体系之外,隐匿性风险日益严重。编制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框架的初步构想,并对推进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冠森   李一花   李佳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通过PSM方法进行一对一近邻匹配和多期DID回归,实证研究减负与补偿这两种不同路径对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而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则恰恰相反。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重新构造研究组、更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改变样本范围、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两种路径的效果差异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效应有关。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县和县级市更为明显;而生态补偿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普通县更为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系。文章的研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昝志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由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遏制债务风险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系统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及成因,并全面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而探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传导路径,最后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规模审计和各种风险形式,提出推动现代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推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审计等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丽珍  安秀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地方财政风险最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其治理将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事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类型及具体表现形式,设定债务风险系数、或有债务转化率、政府负担比例指标,分类估算出2017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为9万亿元~15万亿元,包含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处在安全边界内,但债务风险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个别省份已突破警戒线。近三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呈现扩大化趋势,且主要集中于救助责任类债务。因此,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应遵循"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理念,坚持以稳为主、分类施策、激励与问责并举等基本原则,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制定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优化债务主体治理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统筹规划能力、落实行政问责制等具体的分类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剑蕾  
适度发行的地方债务能提供地方财政自主能力,调节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1994年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层层向上集中,而事权则层层下压。以湖南省为例,自1997年起,全省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其G D P的比重不断加大,从1997年的24.25%增加到2015年的52.19%。从全国范围来看,全社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雁雁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扩张,收支不平衡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因此,分析研判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