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5)
2023(17301)
2022(14856)
2021(13850)
2020(11437)
2019(26055)
2018(26063)
2017(49437)
2016(27130)
2015(30313)
2014(30348)
2013(29556)
2012(27361)
2011(24723)
2010(24833)
2009(23049)
2008(22172)
2007(19714)
2006(17730)
2005(15775)
作者
(79028)
(65006)
(64931)
(61500)
(41543)
(31143)
(29580)
(25512)
(24986)
(23319)
(22245)
(22071)
(20892)
(20568)
(20220)
(20048)
(19422)
(19264)
(18810)
(18658)
(16281)
(16212)
(15828)
(14931)
(14709)
(14671)
(14546)
(14388)
(13225)
(13038)
学科
(108213)
经济(108084)
管理(74863)
(68338)
(55504)
企业(55504)
方法(43365)
数学(36295)
数学方法(35888)
中国(33898)
(29489)
地方(28165)
(24962)
(24840)
业经(24808)
(23909)
(23162)
银行(23112)
(21988)
环境(20795)
农业(19855)
理论(19424)
(19340)
金融(19331)
(18536)
贸易(18519)
(17846)
(17380)
技术(16510)
(15989)
机构
学院(376729)
大学(375206)
(144843)
管理(143927)
经济(141312)
研究(131360)
理学(122861)
理学院(121373)
管理学(119175)
管理学院(118492)
中国(101164)
科学(83017)
(82248)
(67762)
(66652)
(64279)
研究所(60598)
中心(59728)
(57654)
业大(55964)
(53360)
财经(53294)
师范(52785)
北京(52423)
农业(50231)
(48281)
(48240)
(47455)
经济学(42712)
师范大学(42440)
基金
项目(254323)
科学(198779)
研究(186543)
基金(181339)
(158211)
国家(156839)
科学基金(134101)
社会(116039)
社会科(109750)
社会科学(109724)
(101051)
基金项目(96363)
自然(86883)
教育(85779)
(84925)
自然科(84815)
自然科学(84795)
自然科学基金(83216)
编号(77171)
资助(74641)
成果(62872)
(57576)
重点(56949)
(54576)
课题(54317)
(52507)
创新(48927)
科研(48253)
项目编号(47032)
国家社会(46958)
期刊
(166801)
经济(166801)
研究(114758)
中国(78510)
学报(60245)
(59186)
科学(55731)
管理(53129)
(50184)
教育(47838)
大学(44955)
学学(42177)
(41666)
金融(41666)
农业(40029)
技术(32550)
业经(29059)
经济研究(26123)
财经(25228)
问题(22641)
(21505)
图书(20958)
(20296)
科技(18307)
理论(17998)
(17237)
商业(17016)
现代(16969)
技术经济(16857)
资源(16818)
共检索到573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岚  张静儒  韩佳妍  
旅游活动往往发生于非惯常环境,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暂时性逃离。在大部分旅游定义中,非惯常环境或者异地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文章通过对新兴旅游活动——城市微旅行的探索性研究重新审视了这一传统观点。文章以上海城市微旅行活动的本地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数据收集方法重点剖析了惯常环境中旅游体验的实现方式以及游客参与其中的过程与意义。研究发现,城市微旅行的兴起,消解了旅游活动与惯常环境的对立关系。有别于非惯常环境中的旅游体验,城市微旅行将旅游活动嵌入惯常环境之中,参与其中的游客通过审视日常生活世界重建与周边环境的联结,重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我国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已逾40年了,但旅游学术研究尚未达到"四十而不惑"的境界,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仍然非常薄弱,甚至对旅游这一最根本的概念都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学术定义。由于旅游研究在逻辑起点上就存在分歧,造成某些研究结论很难自圆其说并达到逻辑自恰,也就无法建构起旅游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欣  邹统钎  
非惯常环境概念给出了一些旅游现象的合理解释,指出了构建旅游研究体系的一种尝试方向。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非惯常环境下人的体验的本质问题。文章指出,体验对于人们具有生命层面的意义,而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是人们以变换环境的方式去调整生命状态。文章还对基于非惯常环境视角的旅游定义做了一些补充探讨,包括主动性、暂时性、可替代性和旅游体验价值的有限性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士琴   石穆沙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在城市绿道这一偏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休闲活动为情境,通过在场和归家后的历时分析,旨在洞悉从“在场”到“难忘”这一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与反馈机制。通过对5个城市绿道中的55名受访者进行两阶段考察,采用主题分析和系统动力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在场体验以“存在性自我”为核心,且随时间推移其在场体验细节会消减,而彼时感知和感觉到的体验则抽象为情感性欣赏、满足和认同长期保存,成为记忆中的难忘体验。同时,研究提出了“在场感知-阈限自我-情感记忆-情感连接-行为动机”的体验记忆形成和促进重游的正反馈机制,与重游下体验阈限突破的负反馈机制构成体验记忆形成的S形曲线模型,对旅游体验、体验记忆以及目的地体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美合日班罕·艾则孜  麦迪娜·牙合牙  阿尔祖古丽·伊敏琼  买买提明·苏来曼  
丛藓科(Pottiaceae)立膜藓属立膜藓Hymenostylium recurvirustrum(Hedw.) Dix.曾有文献记载,但未见现存标本因而未加入新疆苔藓植物名录.依据标本对此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重新描述,并提供了该种的显微照片和形态线描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一民  
本文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对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起源作了新的研究。本文认为成都不是如过去所说的只有23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成都平原古城群和金沙遗址、大型船棺群遗址的先后发现,把成都城市的历史上推到距今4500多年前。同时也以充分的实物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而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成都城市文明的最突出特征,一是历史悠久,二是几千年来城址不变、城名不改、发展历史不断。几千年来成都城市虽然几度兴衰,但始终是在原址上不断再生、扩展,直到今天发展成为一个朝现代化迈进的特大城市,这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实属罕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本文以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这两个核心概念,重新解析了旅游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了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旅游学的学术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鹏  
<正>学术研究从来不是“形而上”的思维游戏,而是依赖资源投入与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行为。从学校、图书馆、档案馆等“设施硬件”到学术资助、生产、交流、评价等“制度软件”,学术基础设施是人类文明之火得以代代相传的薪柴。随着信息技术影响日深,学术社群及其基础设施正在经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变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不必论,数字人文的浪潮也逐步将人文领域卷入其中。恍然间,数字学术基础设施占领了高地:在通用性设施的层面,办公软件、线上会议、社交网络等嵌入了学术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
关键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新明  
2000年夏季,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整理旧藏胡适藏书时,发现了部分胡适手稿和往来书信,本文追溯了当年胡适留在大陆藏书的来龙去脉,对这些“重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关胡适资料的整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思兰  
揭开本世纪科学史上第一篇章,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00年"孟德尔法则"的重新发现。从此,遗传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的领导科学。近百年来,在"孟德尔法则"的指引下生物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其独立的观点、方法和理论体系。"基因论"是使遗传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到见解。作为其方法,是人工交配、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统计处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克莱恩·索迪安  王远达  
高等教育机构对质量保证日益增加的重视以及初等和中等教育中评估学习成就的重要机构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代表性现象。全民教育(EFA)这一全球性运动表明,人们不仅意识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承诺将教育扩展到世界各地。本文表明的是,尽管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容忽视的是挑战依然存在。笔者认为,目前在世界各地兴起的质量保证制度中关于质量构成的理解嵌入了个人主义概念。据此,笔者指出这是远远不够的,其他能够阐释我们作为个体、作为民族以及作为国家身份的更具概括性的概念需要被引入,这样才能获得关于质量的更广泛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