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1)
2023(2805)
2022(2303)
2021(2469)
2020(1853)
2019(4348)
2018(4520)
2017(6749)
2016(4812)
2015(5446)
2014(5638)
2013(4763)
2012(4347)
2011(4108)
2010(4303)
2009(3598)
2008(3480)
2007(3402)
2006(3223)
2005(2733)
作者
(9920)
(8283)
(8044)
(7958)
(5224)
(4018)
(3981)
(3489)
(3151)
(3110)
(2829)
(2755)
(2680)
(2658)
(2621)
(2581)
(2474)
(2449)
(2443)
(2429)
(2282)
(2063)
(2054)
(1988)
(1895)
(1889)
(1846)
(1802)
(1752)
(1685)
学科
教育(18697)
中国(10417)
理论(8395)
(8394)
经济(8262)
管理(6161)
教学(5423)
(4789)
(4610)
企业(4610)
(4545)
方法(4129)
(4036)
(3761)
社会(3708)
(3631)
(3567)
业经(3506)
发展(3431)
政治(3423)
思想(3342)
(3309)
研究(3213)
改革(3158)
高等(3096)
思想政治(3031)
政治教育(3031)
治教(3031)
德育(3006)
教育改革(2798)
机构
大学(59151)
学院(53803)
教育(26173)
研究(22697)
(19543)
师范(19513)
师范大学(16394)
(14392)
管理(14009)
(12683)
科学(12504)
经济(12094)
理学(12048)
理学院(11740)
管理学(11322)
管理学院(11173)
职业(10836)
(10832)
教育学(10214)
北京(10165)
技术(9804)
研究所(9772)
(9771)
中国(9574)
中心(8914)
(7975)
教育学院(7503)
职业技术(7369)
(7332)
(7160)
基金
项目(32280)
研究(32250)
科学(27365)
教育(24173)
基金(19929)
社会(19579)
社会科(16865)
社会科学(16856)
成果(16541)
编号(16276)
(16005)
国家(15657)
课题(14699)
(13979)
(13704)
(12964)
科学基金(12927)
规划(10863)
基金项目(9732)
项目编号(9703)
(9626)
(9381)
(9229)
教育部(8982)
研究成果(8972)
重点(8835)
(8391)
年度(8357)
(8339)
阶段(8317)
期刊
教育(45076)
研究(27971)
中国(22596)
(15626)
经济(15626)
职业(10652)
技术(8295)
技术教育(6904)
职业技术(6904)
职业技术教育(6904)
大学(6532)
学报(6491)
科学(6066)
(5652)
高等(5228)
(4940)
成人(4797)
成人教育(4797)
(4694)
论坛(4694)
高等教育(4650)
管理(4479)
(4348)
学学(4272)
发展(3715)
(3715)
比较(3675)
职教(3635)
农业(3435)
财经(3118)
共检索到93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在《科学时报》(9月17日)撰文说,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对教育的敬畏感正在逐步削弱甚至丧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宜杉  
既然人工智能有学习的能力,有自生长的能力,那么有一天它必定会与人类智慧正面较量……"无人"可以是如宇宙般无边的哲学话题,也可以仅仅围绕技术做精细分析,但这个话题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哲学与科技必须不分开。当然,这也是一个扯不清的话题,很容易走入逻辑迷阵而不自知,还自顾兴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雨  
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不是我们现有的能力,而是我们的目标!没有目标我们就像是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航船。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巍岭  周欣悦  黄蓉  
敬畏感是个体面对现有认知模板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所产生的多种情绪交错的复杂情绪。敬畏体验包含感知的宏大和顺化的需求,因其对个体认知模板的改变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敬畏感的复杂性,使得其研究起步晚、进展慢,在营销研究领域更显薄弱。本文从敬畏感的本质、心理学原型、引致因素、构成维度和影响效果等方面详细评述了敬畏感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探讨了营销研究中消费者敬畏感的启动方法和测量方法,并提出敬畏感在消费行为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六大专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最近,连续发生的几件事,让山西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关于《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近百名儿童注射后或死或残》的报道及其后续调查;二是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一些官员迟到早退,被省领导点名批评;三是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150多名矿工被困。透过三个事件,我们隐隐感受到了一种冰冷——对生命的漠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费显政  黄茜  王涯薇  
敬畏是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关于敬畏对说服的影响,现有文献探讨较少,结论也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处于敬畏情绪的个体更容易被说服,且个体由敬畏情绪产生的顺从感在其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本文通过来自于国内外不同群体被试的六个实验,证实了以下结论:相对于控制组,处于敬畏情绪的个体有更高的顺从感(预实验),而且他们更容易被说服(研究1),即使这些信息并不具备充分的理性支持证据(研究2)。顺从感中介了敬畏情绪对个体的说服效果,渺小感则不具备中介效应(研究3和研究4)。同时,该效应不仅在积极敬畏中存在,也同样适用于消极敬畏(研究4)。此外,在营销领域,敬畏情绪也会增强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研究3和研究4)。本文对敬畏情绪的结果变量进行了拓展,并为企业营销实践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野  卢东  张博坚  陈宇  
以四川省成都市4家企业457名员工为样本,研究组织成员的敬畏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由组织内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等构成的积极组织形象对组织成员产生敬畏感会起到积极作用,一旦组织成员产生敬畏感体验,就能增强其心理韧性以及提高组织公平感,从而有效促进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还发现,组织成员的独立自我构念能有效调节感知积极组织形象诱发敬畏感程度的高低,但组织成员的独立自我程度越高反而越不容易对组织产生敬畏感。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曾毅玮  
2020年大年初一凌晨五点,我跟随公司领导为鼠年首班机组送福,在这个特殊时期,年轻的空勤们带着口罩,正逐个接受航医测温。黎明寒栗的冷风中,我看着他们青春面庞下坚毅的眼神和步伐,脑海闪过重重的"责任"二字。天色在远方渐明,让人坚信众志成城下春暖花开总会到来。在紧张的抗疫任务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只有筑起"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心理防线,在行动上养成交通规则不可逾越的守法习惯,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体系、赋予校车"特权"等话题引人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要把敬畏校车、敬畏生命、珍视孩子当做基本准则,否则,校车享有优先权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今年5月1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再次谈到"四个敬畏"的问题。易会满表示,推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监管部门要做到"四个敬畏",对上市公司来讲,也必须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尤其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要常怀敬畏之心。这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自今年1月26日正是走马上任以来第二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苏维欢   郭晓东  
在面对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未知病毒的蔓延时,重申“敬畏他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伦理态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显得尤为必要。现有关于敬畏感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大多仍囿于敬畏感是单一整体的前提,并重点关注了敬畏感的积极面,很少强调敬畏感的消极面对亲环境倾向的效应,更缺乏对积极和消极面双重效价的探讨。并且,现有关于敬畏感对绿色消费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考察了“提升性敬畏感”和“威胁性敬畏感”两类敬畏感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形下影响消费者的绿色品牌偏好。通过五项实验室实验和一项田野实验发现,不同类型的敬畏感会对消费者的绿色品牌偏好产生双路径效应。具体而言,相较于中性条件,提升性敬畏感被诱发的消费者更偏好绿色品牌,因为此类敬畏感激发了消费者的亲社会动机;威胁性敬畏感被诱发的消费者也会表现出对绿色品牌的偏好,因为此类敬畏感更易使消费者形成风险回避动机。本文从个体敬畏感的双重效价出发,为激活绿色消费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对企业选择多样化的情绪引导策略、开展绿色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牛璟祺  刘静艳  
旅游业尽管被称为“无烟产业”,但不适当的游客行为可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环境影响,游客是否愿意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一项关键因素,而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是影响个体环境行为的重要情绪因素,因此将两者纳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研究框架十分必要。文章在情绪评价理论和敬畏的原型理论的指导下,从“外界自然-内在自我”的双重感知评价出发,以游客的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为中介因素,构建了生态旅游具身感知情境下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驱动模型,并以云台山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情境中,游客的自然宏大感知评价和自我渺小感知评价会唤起其敬畏感,而敬畏感会通过提升预期自觉情绪正向作用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本研究丰富了旅游情境中游客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前置因素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关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驱动机制的探讨,并为生态旅游地促进游客采取环境责任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景奉杰  胡静  
本文基于社会联结的研究视角,探讨了消费者的敬畏情绪对从众选择意愿的影响,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敬畏情绪、社会联结以及从众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敬畏情绪倾向和诱发敬畏情绪状态均可有效提升个体的社会联结水平以及预测个体的从众消费意愿;社会联结对敬畏情绪与从众消费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扩展了敬畏情绪的研究领域以及从众消费的情绪前因变量和心理机制研究。建议企业可尝试将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直接引入到日常营销场景中;既可使用间接手段定位处于高水平敬畏情绪体验的人群,也可采用营销手段提升消费者的社会联结,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的从众偏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陈亚凌  
在古典语境中,教育并未脱离哲学怀抱,它承载着哲学的理想与追求,此时的教育价值观是向外和向上的,知识的传递是帮助人回归精神家园。然而,在现代语境下,随着哲学的剧烈翻转和科技的狂飙突进,教育顺势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工具,教育价值观亦由此变成向内和向下的,几乎全是引导人向往物质与功利。就本质而言,当前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失落了原初意蕴,并深陷困境中难以解脱。因此,有必要重新追溯到古典教育价值观的源头来厘清此问题,从而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古典语境下的教育价值观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