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5649)
- 2022(3976)
- 2021(3796)
- 2020(2818)
- 2019(6327)
- 2018(6534)
- 2017(10685)
- 2016(7099)
- 2015(8110)
- 2014(8499)
- 2013(7205)
- 2012(6331)
- 2011(5809)
- 2010(6027)
- 2009(5319)
- 2008(5183)
- 2007(4787)
- 2006(4501)
- 2005(4440)
- 学科
- 济(20466)
- 经济(20449)
- 教育(18783)
- 中国(14709)
- 管理(11047)
- 业(10240)
- 学(10171)
- 理论(8056)
- 农(7439)
- 发(7227)
- 企(7128)
- 企业(7128)
- 发展(6767)
- 教学(6705)
- 展(6645)
- 业经(5932)
- 农业(4969)
- 地方(4563)
- 方法(4474)
- 研究(4170)
- 技术(3917)
- 财(3824)
- 产业(3727)
- 思想(3688)
- 革(3600)
- 政治(3575)
- 制(3561)
- 经济学(3554)
- 总论(3452)
- 信息(3385)
- 机构
- 大学(93595)
- 学院(88432)
- 研究(35990)
- 济(27909)
- 教育(27459)
- 经济(27067)
- 管理(24082)
- 范(23823)
- 师范(23694)
- 京(21888)
- 科学(21196)
- 理学(20015)
- 中国(19952)
- 理学院(19661)
- 师范大学(19629)
- 管理学(19048)
- 管理学院(18864)
- 所(17909)
- 研究所(16364)
- 江(15617)
- 北京(14674)
- 中心(14580)
- 技术(14061)
- 职业(13343)
- 财(12959)
- 农(12854)
- 院(12773)
- 州(12053)
- 业大(10920)
- 教育学(10517)
- 基金
- 项目(53909)
- 研究(47523)
- 科学(43444)
- 基金(34775)
- 教育(30075)
- 家(29495)
- 国家(29087)
- 社会(27767)
- 社会科(25817)
- 社会科学(25812)
- 科学基金(23771)
- 省(22676)
- 编号(22412)
- 成果(21592)
- 划(20839)
- 课题(19023)
- 基金项目(17000)
- 年(16478)
- 重点(14030)
- 规划(13972)
- 发(13447)
- 项目编号(13224)
- 部(13098)
- 资助(12942)
- 性(12909)
- 自然(12542)
- 自然科(12235)
- 自然科学(12232)
- 度(12012)
- 自然科学基金(12007)
共检索到147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诗化"是当代人文学科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和趋势。哲学等人文学科通过与文学、诗学的联姻,借助诗化语言,追求诗意境界,走出科学主义的窠臼,达到与生活世界乃至生命的融通。在历史上,教育学也曾有过"诗化"形态,但随着近代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加快,诗化教育学迅速衰微。重建诗化教育学的实质是当代教育学的语言学转向,它不仅能推动教育学语言表达与认识论的变革,使其更加接近真实的教育生活世界,而且能引导教育逐步摆脱工具主义价值观的羁绊,走向诗化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诗化教育学 教育学 科学化 诗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教育学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矛盾甚至危机 ,但这也是其前进的动力。教育学目前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释能力的弱化。要摆脱危机 ,教育学必须从整个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出发 ,思考并实践自身的重建 ,走向总领整个教育学科群的在总体上全面研究人的成长发展及其一般规律的“成人”之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昌庆钟
本文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学科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 ,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学科教育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学 课程体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薇薇
法的诗学向度一名法学学者可能在政治观和价值立场上偏于温和保守,这应是法学的品性所要求的。而曾经崇尚现代主义法学品性的西方法治世界,逐渐步入全面反思的时代,当然很多法学家并不完全是现代主义的,有的是偏于诗学意义的反思,有的则是出自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内部的反思。在全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绍青 孙燕
李正栓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中英诗歌互译及译评,屡获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静 刘天利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诗化特征 审美价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慧仁
传统小说描绘剧烈突转、超常态、极端化情感。伍尔夫以道具结构方式取代传统情节结构方式,把被后者排除的"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纳为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以达洛卫夫人为道具人物,展开所有人物的感知及他们的感知差异,在相互映衬中生成心心相异的情感逻辑,刻画出达洛卫夫人等众多饱满的人物形象。这种道具结构手法,显示出比情节结构更加经济、更加自由的优势,使人物刻画更加多维、多向,形象更加立体,成就了其诗化小说的风格,主题因果更具阐释性。但这一手法使小说文本成为智性文本,文学性减弱,为普通读者
关键词:
情节结构 道具结构 诗化 文学性 困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景舟
对于我国而言,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职业教育概念长期存在争议。"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即"字面意义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因此,基于概念纯净性的原则,当下所谓的职业教育学应该相应分为3个方面,即教育职业学、技术教育学与职业培训学。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名称 职业教育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子云 刘佳 王聪颖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自2016年开始,江苏省每年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定向招录乡村定向师范生,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学对象的变化促进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如何推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定向乡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准乡村教师"职业道德从而"铸魂塑魄";如何重新理解和重建更具乡土性、在地化、开放性的教学逻辑,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实践转向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构与重建,将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情境,具有乡土性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与"准乡村教师"的职业生命体验相融合,同时将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形态转向乡土的实践形态,让地域性和地方性知识走进课堂,促进具身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紧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展开双向评估,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表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温明丽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彰显思觉行盼是教化哲学观的基本要素,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兼顾具自主意识的个体主体性与实践伦理的社会性。质言之,若教育活动不违其以德为核心的本质,则教育与教化乃一体之两面,即两者均在化育人才,使其知书达礼,恪尽职责,有守有分,是士人、是君子、是高尚品格的仁者,乃至于圣人。确立了教化乃主体性与社会性辩证合之知行活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社会性意义,也是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龙
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影响着其学科地位及合法性,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知识生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缺乏学术品性是导致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原因。要提升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不能仅靠模仿经典学科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学科地位取决于学术旨趣的价值取向。因此,高等教育学应重塑自身的学科品性,高等教育学的本体价值需要通过批判及变革的品性才能实现。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术品性 批判与变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昌玲
文化研究以跨学科为方法论基础,在研究方向上实现了三重转向,分别是文化工业、文化社会学和文化政治学的转向。这三重转向最终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基本面貌,但也使得文化研究远离了文学文本,给当前文论带来危机。在文化研究转向的理论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读,恢复文学文本所具有的诗性,回归文学文本的诗学构建,在文化研究和文本研究之间寻找交叉的缝隙,重建文本诗学。这对纠正当前由文化研究所带来的诸种文论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论危机 本文诗学 路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