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5)
2023(2546)
2022(2054)
2021(1789)
2020(1426)
2019(2934)
2018(2697)
2017(5275)
2016(2870)
2015(3151)
2014(3342)
2013(3208)
2012(3075)
2011(2670)
2010(2564)
2009(2346)
2008(2311)
2007(2024)
2006(1674)
2005(1537)
作者
(8148)
(6765)
(6762)
(6295)
(4208)
(3264)
(3169)
(2645)
(2554)
(2369)
(2362)
(2288)
(2143)
(2130)
(2073)
(2057)
(2032)
(2019)
(1955)
(1811)
(1675)
(1654)
(1581)
(1566)
(1492)
(1471)
(1442)
(1394)
(1366)
(1350)
学科
(16442)
经济(16435)
地方(8805)
地方经济(6019)
管理(5897)
方法(5335)
中国(4114)
数学(3765)
文化(3742)
(3737)
数学方法(3727)
业经(3626)
(3503)
企业(3503)
(3296)
产业(3010)
(2969)
(2912)
理论(2835)
环境(2814)
教育(2630)
(2300)
区域(2295)
农业(2230)
(2024)
市场(1963)
(1816)
金融(1814)
研究(1812)
文化产业(1777)
机构
学院(41775)
大学(40760)
(15229)
研究(14992)
经济(14842)
管理(14499)
理学(12643)
理学院(12384)
管理学(12126)
管理学院(12028)
中国(10291)
科学(10074)
(8741)
(8239)
师范(8202)
(7418)
研究所(6888)
中心(6709)
师范大学(6690)
(6469)
(5885)
(5639)
(5472)
北京(5296)
(4962)
业大(4957)
财经(4895)
科学院(4795)
经济学(4715)
研究院(4411)
基金
项目(30868)
科学(25185)
研究(23733)
基金(21754)
(18909)
国家(18730)
科学基金(16093)
社会(15980)
社会科(15125)
社会科学(15124)
(12930)
基金项目(11698)
(10888)
教育(10512)
编号(10033)
自然(9337)
自然科(9084)
自然科学(9082)
自然科学基金(8894)
(8207)
成果(8133)
资助(7819)
重点(7524)
课题(7142)
发展(6863)
(6755)
国家社会(6548)
(6367)
(6349)
规划(6272)
期刊
(18163)
经济(18163)
研究(11752)
中国(7923)
教育(6885)
科学(6326)
学报(6192)
管理(4957)
大学(4661)
(4428)
学学(4319)
(3605)
资源(3477)
技术(3311)
农业(3208)
业经(3106)
图书(2888)
(2665)
经济研究(2615)
(2410)
金融(2410)
(2391)
论坛(2391)
问题(2391)
财经(2368)
地理(2303)
商业(2222)
(2217)
书馆(2188)
图书馆(2188)
共检索到59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安国  柴哲涛  
城市竞争与合作问题可以说是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区域文化认同则是影响城市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核心和基本因素。区域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成本,促进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提升城市区域的凝聚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能够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文化认同是城市区域建设与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区域文化认同的重建即是要实现区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先进思想的指导,既要反应其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又要反映现代文化和区域合作的共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新型的市民文化、竞争文化与合作文化的平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赵晓丹  
乡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二者理念相通,使命和诉求基础相同。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乡村文化的"荒漠化"侵蚀了乡土文化教育所依托的土壤,学生构建文化认同的根基趋于断裂;乡村伦理价值体系的解体削弱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强化的价值涵养,学生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日益动摇;乡村与乡村教学的剥离背弃了乡土文化教育要实现的传承目标,学生巩固文化认同的保障濒于瓦解。有鉴于此,开辟"政府+民间"和"制度+产业"的建设模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开发乡土教材和提升乡土情怀,有助于乡土文化教育的重建及文化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向阳  白丽群  杨颂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越偏好,进而给予区域品牌更多正面评价,更加愿意传播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信息;感知威胁和原型性都与区域品牌正面口碑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文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文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实现由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的改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晶  张慧智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地区三大经济体,由于缺失相互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区域合作成效不显著。而人文互信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文化特性反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又反作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在"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提升东北亚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文化包容性和认同感,增强区域合作中的人文互信,规避文化冲突将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本文从人文视角研究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的文化基础,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国别民族文化特性与差异,推进多元文化认同与适应,为深化中日韩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人文支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惠华  高腾  
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定量考查以及访谈形式的定性分析,对近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安全自觉意识以及西化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有针对性地弱化西化文化对年轻群体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小明  周红莉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历史观、文化观的生动演绎,也是文化管理的灵魂。当前高职院校在探索文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精神文化的价值"失重"、文化"失调"、信仰"失落",需要从理念维度、组织维度、过程维度重塑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价值,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勇  李海东  
区域品牌是某个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区域品牌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所关注。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顺夫  刘升平  李世娟  杜鸣竹  吕纯阳  刘大众  杨菲菲  刘航  
【目的】通过研究3种不同复杂程度植株冠层的三维重建,为更加精准获取植株冠层表型参数提供新方法。【方法】本文首先用单反相机获取3种不同复杂程度植株冠层图片序列,通过三维重建得到各植株稠密点云;随后还原植株点云原始尺度,过滤稠密点云中的噪声,再使用改进区域增长算法分割植株点云冠层;之后借助激光扫描仪,利用手动测量和激光扫描方法分别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对多视图几何重建的叶片进行精度评价,二维精度评价为叶片长宽的实际测量值分别与激光扫描仪获取的叶片的长宽值和多视图几何重建叶片的长宽值进行统计分析,三维精度评价使用传统的网格对比方法豪斯多夫距离与更加精准的工业级网格3D精度对比检测软件Geomagic Qualify。【结果】多视图几何重建的植株叶片表型信息与手动测量值间的判定系数(R2)均高于0.96,激光扫描方法获取的植株叶片表型信息与手动测量值间的判定系数(R2)均高0.99;多视图几何重建的叶片与激光扫描得到的叶片在0—±1mm偏差范围内的比例大部分达到97%以上;以激光扫描的叶片网格为参考,多视图几何重建的叶片网格的豪斯多夫距离90%以上分布在0—2 mm。本研究的多视图几何重建方法与改进区域增长算法相结合能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植株取得比较理想的重建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多视图几何方法与改进区域增长算法相结合的重建方法可以弥补区域增长算法的不足,对表面不平滑的植株冠层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适合不同复杂程度植株三维重建,为育种研究获取植株表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兵  吴思聪  陈弘扬  宋强  庄红娟  周鹏飞  杨斌  张世文  
【目的】构建土壤转换函数,利用土壤其它属性间接预测土壤容重。【方法】本文采用最优子集、lasso压缩估计、十折交叉检验等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和土壤采样深度作为预测变量,分不同垂直尺度(0~10、10~20、20~40、0~40 cm)对土壤容重进行预测。【结果】土壤容重系统变异的影响因子随土层中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不同而不同;基于融合十折交叉检验的最优子集和lasso压缩估计所构建的土壤容重预测模型比已有模型精度更高(RMSE=0.063、0.029),但不同方法在不同垂直尺度上预测效果的表现不同,最优子集在表层0~20 cm所得土壤转换函数较lasso压缩估计效果更佳,而在土层20~40、0~40 cm, lasso压缩估计预测效果更为接近实际的土壤容重的分布趋势。【结论】与以往建模方法相比,十折交叉检验规避了在选取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随机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子集保证了全局最优的变量组合;lasso压缩估计弥补了最小二乘模型方差偏大的缺陷,使模型输出的稳健性得以提升,并刻画出模型的具体形式。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土壤容重预测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惠远  蔡运龙  
针对喀斯特山区的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现状 ,提出了喀斯特山区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人类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重建战略 ,其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优化。基于所提出的生态重建战略构想 ,本文以贫困和环境退化均很典型的贵州织金县为区域案例 ,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 ,针对土地退化为主要形式的环境退化 ,确定以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该地区生态重建的主要内容。并且采用目标规划模型 ,针对不同的工农业产出要求 ,对土地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 ,为该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生态重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日常生活产品经由当代设计艺术的包装源源不断地成为大众的主要审美资源,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则就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化,是一种经过"设计"的图像符号系统。形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抽象的概念灌输和说教实现,而应该在与中国民众日常消费生活的创造性融合中,通过触手可及、形象生动的形而下之器来"润物细无声"地达成,在审美认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克平  谢俏静  
采用《青少年本民族文化认同问卷》、《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学校影响因素问卷》等工具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学校2427名学生、对照学校2287名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其民族团结教育场域下民族文化认同水平的差异及广西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对其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结果显示:(1)试点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点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学校的水平;(2)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相关显著;(3)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能显著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水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青岛市围绕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实施"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龙头拉动、项目带动、文化走出去"六大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等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北海  马艳茹  
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作为中西部乡土社会曾经的缺场者,回流农民可能面临回流后的文化再适应问题。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视为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能动行为,构建了"情境—动力—资源"的适应行为分析链,将文化距离视为文化再适应的情境要素,将回流地地域认同视为动力因素,将社会资本视为能力因素,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文化再适应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行为文化再适应水平>观念文化再适应水平>制度文化再适应水平>物态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结构特征;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是受文化适应情境、适应动力和适应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回流地的文化距离尤其是回流地的差异是导致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困境的重要情境因素;对回流地的地域认同是促进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动力因素;在回流地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回流地关系网络规模、关系网络融洽度是提升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资源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