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8)
2023(2803)
2022(2385)
2021(2330)
2020(1726)
2019(3937)
2018(3820)
2017(6755)
2016(3626)
2015(4050)
2014(3899)
2013(3765)
2012(3766)
2011(3577)
2010(3596)
2009(3204)
2008(3225)
2007(2825)
2006(2800)
2005(2659)
作者
(10029)
(8215)
(8025)
(7852)
(5548)
(4116)
(4009)
(3299)
(3155)
(3051)
(3010)
(2727)
(2718)
(2651)
(2601)
(2566)
(2431)
(2420)
(2325)
(2198)
(2181)
(2043)
(1987)
(1985)
(1945)
(1844)
(1801)
(1775)
(1715)
(1677)
学科
图书(10126)
书馆(9634)
图书馆(9634)
(9441)
经济(9421)
管理(7568)
(7239)
工作(6011)
(5664)
企业(5664)
(4937)
中国(4907)
(3984)
读者(3717)
(3044)
农业(2648)
方法(2625)
(2517)
网络(2516)
地方(2510)
(2471)
业经(2332)
教育(2321)
图书馆学(2282)
理论(2254)
自动(2237)
自动化(2237)
网络化(2224)
(2152)
(2132)
机构
大学(52791)
学院(46674)
图书(19803)
书馆(19336)
图书馆(19333)
管理(17826)
研究(16220)
(15696)
经济(15225)
理学(14367)
理学院(14113)
管理学(13818)
管理学院(13678)
中国(11331)
(11120)
科学(10145)
(9839)
师范(9801)
大学图书馆(8522)
(8138)
师范大学(7809)
(7792)
(7694)
中心(7570)
研究所(7384)
北京(7215)
(7161)
(6720)
财经(6055)
业大(5935)
基金
项目(29622)
研究(24116)
科学(22312)
基金(20701)
(18786)
国家(18123)
社会(14871)
科学基金(14458)
社会科(13967)
社会科学(13961)
成果(12035)
编号(11832)
基金项目(10887)
(10584)
教育(9918)
(9034)
(8397)
项目编号(8354)
自然(7909)
自然科(7712)
自然科学(7708)
自然科学基金(7581)
资助(7486)
研究成果(7175)
国家社会(6306)
重点(6226)
(6207)
(6120)
课题(6091)
之一(5857)
期刊
图书(27017)
书馆(22226)
图书馆(22226)
(19271)
经济(19271)
研究(13793)
学报(10913)
中国(10609)
大学(7630)
管理(6617)
教育(6406)
(6394)
论坛(6394)
(6391)
情报(6391)
科学(6343)
(5714)
学学(4813)
图书馆学(4575)
建设(4338)
农业(4188)
(3664)
(3664)
杂志(3664)
工作(3558)
情报工作(3223)
财经(3069)
科技(2938)
(2938)
金融(2938)
共检索到87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丽萍  
《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是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论文集,此书从多个方面反映和研究了有关汶川地震中图书馆的问题及图书馆人的精神。综观此书,它呈现出如下特色:有主编程焕文先生的为民请命,有图书馆同仁的自强不息,还有图书馆精神的继续发扬。而在图书馆重建问题上,则主要有整体性建议、特色性建议、经验性建议等方面的思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浦东开发开放二十五年来,地区面貌日新月异。陆家嘴群楼相继拔地而起,以绰约的风姿不断地讲述着浦东经济建设的新高度。而东方艺术中心、中华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颜务林  
以图书馆主要职能(第一职能)为依据划分图书馆发展阶段,分析图书馆各历史阶段的职能定位,认为近代图书馆是阅读中心,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公园。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认为其基本特点是服务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服务对象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图书馆的重要价值是阅读和共享,阅读是图书馆的原生职能,教育、信息和文化是图书馆的次生职能。提出要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后现代图书馆是学习中心,进而是社会交流中心,图书馆的最高发展目标是成为人类理性的精神家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精神,它既是延续一所大学的精神文脉,更是大学人共享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家园。作为当代中国大学人精神家园的共享核心价值体系,"人文、理性、创新、和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生命信念与精神境界辩证统一"的人文关怀观、"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性辩证统一"的科学理性观、"自强不息与时代精神辩证统一"的开拓创新观和"人的发展与开放包容辩证统一"的和谐发展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翁敏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教育有两个最根本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接受,教育便失去了实效。教育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教育者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应是"人文性"的,而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力求学生成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桂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笔者分析了导致大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的各种原因,提出了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骆郁廷  陈小丹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民心所向、网意所趋。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提供网络美好精神食粮、满足网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形塑网民美好精神风貌、增强网民追求美好生活精神正能量的网络精神世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旨归是在网上精神家园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网络强基固本、网络铸魂育人、网络凝心聚力三者的有机统一。面对多元多样的网民精神需求、不断出现的网络乱象、隐匿渗透的西方意识形态等现实挑战,实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必须铸牢队伍精神支柱、浸润网民精神世界、激发网民奋进动力、构筑道德法律防线、过滤网络空间雾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洁  
通过浙江图书馆建立盲人图书馆的事例,描述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概念和具体的实践,为打造盲人读者的精神家园做了有益的尝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刚刚过去的第28个全国土地日,以"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为宣传主题,让公众再度接受了一次"爱地、惜地、节地、护地"的系统教育,也促使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核心在于理顺城乡发展关系。能否以新的发展理念重塑城乡关系、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影响甚至决定着城乡空间的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的格局。如果片面强调城市的扩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琰  
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为例,通过其项目的推广、地区的推广、对象的推广三方面的宣传推广活动,证明图书馆讲座进社区的实践价值,并就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方旺  
井冈山干部学院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由"红色基因"和"井冈山精神"所铸造的"井冈山映象"将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专题教学中的深度解读,循循善诱;现场教学中的身临其境,深度体验;激情教学中的引吭高歌,品味经典;访谈教学中的时空穿越,致敬楷模……在这十多天里,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和洗礼,领悟了井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方旺  
井冈山干部学院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由"红色基因"和"井冈山精神"所铸造的"井冈山映象"将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专题教学中的深度解读,循循善诱;现场教学中的身临其境,深度体验;激情教学中的引吭高歌,品味经典;访谈教学中的时空穿越,致敬楷模……在这十多天里,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和洗礼,领悟了井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心  孔杨  
随着我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伴之而来的便是政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大学承载着他被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也从社会的边缘站到了众目睽睽之下。也许在大学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从来不曾像今天一样肩负如此多的责任,也从来不曾像今天一样被打上如此深刻的社会烙印。曾几何时,大学用所谓"高门危墙"来象征灵俗两界之隔,"象牙塔"曾经为大学的神秘与特立蒙上了萧然物外的一种精神。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