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2)
2023(11325)
2022(9953)
2021(9661)
2020(7950)
2019(18839)
2018(18578)
2017(35594)
2016(19170)
2015(21776)
2014(21632)
2013(21593)
2012(19892)
2011(17994)
2010(17556)
2009(16020)
2008(15433)
2007(13068)
2006(11269)
2005(9831)
作者
(54211)
(44839)
(44531)
(42559)
(28633)
(21392)
(20169)
(17785)
(17128)
(15800)
(15417)
(15186)
(14205)
(13986)
(13827)
(13705)
(13362)
(13118)
(12701)
(12621)
(11051)
(11003)
(10672)
(10144)
(9984)
(9915)
(9868)
(9768)
(8918)
(8815)
学科
(77970)
经济(77887)
管理(52277)
(49132)
(40281)
企业(40281)
方法(37520)
数学(33018)
数学方法(32716)
中国(22876)
(19725)
(17473)
(16575)
贸易(16566)
(16324)
(16199)
业经(16008)
地方(14165)
(13099)
农业(13012)
(12633)
环境(12485)
理论(12146)
技术(11510)
(11284)
银行(11252)
(10768)
教育(10719)
(10691)
金融(10690)
机构
大学(273338)
学院(268224)
(112742)
经济(110553)
管理(109477)
理学(95343)
理学院(94310)
研究(93373)
管理学(92876)
管理学院(92413)
中国(69830)
(59147)
科学(56641)
(47965)
(46012)
研究所(42409)
中心(40956)
(39916)
财经(39508)
业大(38935)
北京(38033)
(36299)
(35594)
(35404)
师范(35128)
经济学(34314)
(34075)
农业(31285)
经济学院(30946)
财经大学(29710)
基金
项目(188942)
科学(149000)
研究(139476)
基金(139041)
(121083)
国家(120101)
科学基金(103054)
社会(88408)
社会科(83800)
社会科学(83779)
基金项目(74060)
(70090)
自然(66573)
自然科(65046)
自然科学(65031)
自然科学基金(63874)
教育(63242)
(60304)
资助(57577)
编号(55822)
成果(45347)
(43020)
重点(41856)
(39763)
(39004)
课题(38075)
教育部(37139)
国家社会(36789)
创新(36399)
大学(35943)
期刊
(119326)
经济(119326)
研究(81116)
中国(48231)
学报(41405)
管理(39519)
科学(39487)
(36049)
(33827)
大学(31582)
教育(29513)
学学(29407)
农业(26029)
技术(22463)
(20287)
金融(20287)
经济研究(19435)
财经(18921)
业经(17449)
(16147)
问题(15409)
图书(15109)
(14048)
理论(13433)
(13199)
技术经济(13117)
科技(13061)
世界(12621)
实践(12151)
(12151)
共检索到38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提炼和概括"什么是中国工匠精神"是增进工匠精神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的首要问题。基于"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作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人"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龙  刘园园  郭名  
本研究立足中国情境,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14家企业584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师徒关系对徒弟工匠精神的内在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师徒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徒弟的工匠精神;师徒关系主要是通过促进徒弟工作繁荣进而激发徒弟工匠精神;学习目标导向不仅正向强化师徒关系与徒弟工作繁荣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工作繁荣在师徒关系和徒弟工匠精神之间发挥的效应产生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师徒制传承的意义,发现了企业师徒关系激发员工工匠精神的路径,也为企业培养和提升员工工匠精神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栋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庆军  吴杰  
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现代建筑业更需要发展工匠精神。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阐述建筑行业"管理求精、技术求专、生产求柔"的当代工匠精神,提出提升工匠荣誉、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工匠标准等措施,保障"工匠精神"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现着现代建筑人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的品德,对工程项目的建造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庆军  吴杰  
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现代建筑业更需要发展工匠精神。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阐述建筑行业"管理求精、技术求专、生产求柔"的当代工匠精神,提出提升工匠荣誉、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工匠标准等措施,保障"工匠精神"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现着现代建筑人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的品德,对工程项目的建造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宇  
工业发展将许多传统手工业淘汰在历史长河中,而互联网时代又给传统手工业带来新的生机。国人在国外疯狂购买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等产品,更是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那么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如何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积累,分析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传承"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策略,供商科类高职专业师生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钢  
现代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其核心要义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琢如磨""独具匠心"等丰富的工匠精神思想内容。但在当代价值多元化、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等多重冲击下,存在追求短期财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新时代要通过文化引领、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优化和完善现代工匠的培养体系和素养结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河  王靖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孵化制造业急需的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主要可依凭三条路径:内发型实践进路、外发型实践进路及综合型实践进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勇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精心雕磨达到了品种丰富、技艺高超水平,时至今日,中国工艺美术依旧是世界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闪亮明珠。在节奏飞快、商业气息浓厚的当今时代,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虽然不断有新品出现,可精品却是凤毛麟角,如此发展下去,工艺美术品质将会江河日下、走入低谷。究其原因,“工匠精神”匮乏首当其冲。如何传承“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工艺美术领域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由邱春林编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树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必须肩负历史责任。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建设新时期宏伟工程、打造精神世界"大国重器"的实践中,更应该发挥工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芳  
工匠精神凸显了勇于创新的意识,倡导坚持执着的创业精神,呼唤主动创造的使命感,坚定了创业创新责任感,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存在内生逻辑关联,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主动传承和协同融通的路径是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大城工匠"的师生培养模式,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校内校外"双师协同的教学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宽松浓郁的"大创业"校园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玉剑  刘燕  
促进劳动者执着追求产品质量的极致,回应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跨越是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对劳动者"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更是对劳动者"德"(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考验。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传承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着三大现实的困境:一是文化困境,即历史文化传统的偏见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异化;二是制度困境,即工匠培养制度的缺失与市场管理制度的失位;三是模式困境,即培养模式的"技术主义"偏差与教学模式"说"和"做"的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文俊  
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推动工匠精神的发展,培育从业者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培育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成为职业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在明晰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以学校为主、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