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2)
2023(16842)
2022(14518)
2021(13791)
2020(11439)
2019(26620)
2018(26174)
2017(50135)
2016(26920)
2015(30481)
2014(30205)
2013(29734)
2012(27131)
2011(24418)
2010(23979)
2009(22111)
2008(21460)
2007(18431)
2006(15941)
2005(14043)
作者
(75124)
(62609)
(61947)
(59137)
(39756)
(29783)
(28174)
(24579)
(23828)
(22048)
(21308)
(21110)
(19653)
(19615)
(19283)
(19105)
(18595)
(18369)
(17801)
(17730)
(15362)
(15159)
(14923)
(14222)
(13875)
(13868)
(13670)
(13583)
(12453)
(12187)
学科
(107038)
经济(106889)
管理(80495)
(74395)
(62335)
企业(62335)
方法(50566)
数学(44400)
数学方法(43841)
中国(30291)
(29518)
(28293)
业经(23781)
(23172)
(21365)
(21016)
贸易(21005)
(20513)
地方(18851)
农业(18470)
(18259)
财务(18180)
财务管理(18140)
理论(17216)
企业财务(17203)
环境(17179)
(16998)
银行(16960)
(16882)
技术(16563)
机构
大学(381295)
学院(376746)
(156850)
经济(153726)
管理(151492)
理学(131776)
理学院(130362)
管理学(128143)
管理学院(127457)
研究(126180)
中国(95307)
(80769)
科学(75169)
(72268)
(61139)
财经(58117)
中心(56971)
(56152)
研究所(55770)
业大(54182)
(53125)
(52537)
北京(51063)
(48654)
经济学(48221)
师范(48218)
(46316)
农业(43773)
财经大学(43602)
经济学院(43420)
基金
项目(262191)
科学(207960)
研究(193330)
基金(193237)
(167722)
国家(166373)
科学基金(144039)
社会(123949)
社会科(117571)
社会科学(117543)
基金项目(102162)
(99189)
自然(92886)
自然科(90753)
自然科学(90730)
自然科学基金(89093)
教育(89015)
(84207)
资助(79455)
编号(77650)
成果(62839)
(59348)
重点(58331)
(54752)
(54557)
课题(53015)
国家社会(51834)
教育部(51595)
创新(50979)
(50747)
期刊
(167146)
经济(167146)
研究(112260)
中国(70680)
学报(57014)
管理(56087)
(55695)
科学(53773)
(50862)
大学(44765)
学学(41948)
教育(40978)
农业(35410)
技术(33137)
(30958)
金融(30958)
财经(28651)
经济研究(26874)
业经(25662)
(24500)
问题(21477)
(18569)
图书(18290)
理论(17835)
技术经济(17826)
科技(17598)
(17575)
(17163)
现代(16344)
世界(16296)
共检索到54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提炼和概括"什么是中国工匠精神"是增进工匠精神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的首要问题。基于"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作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人"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钢  
现代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其核心要义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琢如磨""独具匠心"等丰富的工匠精神思想内容。但在当代价值多元化、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等多重冲击下,存在追求短期财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新时代要通过文化引领、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优化和完善现代工匠的培养体系和素养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栋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河  王靖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孵化制造业急需的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主要可依凭三条路径:内发型实践进路、外发型实践进路及综合型实践进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春艳  
工匠精神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入中高端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更是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很好地阐释了中国语境下的工匠精神,但是工匠精神和中国制造业到底存在何种关联,工匠精神是怎样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间的逻辑主线是什么?目前的研究并未很好地诠释这些问题。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用三重创新机制来阐述工匠精神和中国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左和平  李秉强  余静  
提升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是促使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驱动。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价值取向等方面构建了测度制造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指标体系,并建立学校、企业、社会、自身、家庭等五个层级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286份企业数据,实证解析了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匠精神在性别、年龄、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区域、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征为浙江>江西>重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且采取多重事后比较分析表明区域差异显性强于行业差异;(2)各层级因素对行业的差异性影响大于区域差异,且对粗放型制造业的影响总体大于集约型,同时学校因素对各区域制造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婷  
作为制造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江苏的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引领全国。文章分析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体现的新时代要义,认为江苏要实现制造业集群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产行业一线。为应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江苏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创新创业,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氛围,为全国职业院校树立典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勇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精心雕磨达到了品种丰富、技艺高超水平,时至今日,中国工艺美术依旧是世界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闪亮明珠。在节奏飞快、商业气息浓厚的当今时代,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虽然不断有新品出现,可精品却是凤毛麟角,如此发展下去,工艺美术品质将会江河日下、走入低谷。究其原因,“工匠精神”匮乏首当其冲。如何传承“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工艺美术领域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由邱春林编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献锋  李名梁  
工匠精神的回归,契合了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的客观需求,也是当前科研的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所发布的有关工匠精神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自2016年后工匠精神相关论文爆发性增长,职教类期刊是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是研究的重要力量,东部省份作者发表论文较多,部分研究得到了基金的支持,关键词分布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展开并存在内在逻辑,总体上把握了研究的现状与呈现的趋势。未来研究中,应系统研究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强化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重视新工科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深化产教融合中的工匠精神研究,探索人工智能下的工匠精神研究,加大健全工匠精神的保障制度研究,拓展各行业、各岗位发扬工匠精神的研究,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既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也需要制造企业不懈努力。而制造企业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打造制造精品,将会更大程度地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而持续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在分析工匠精神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改变,追踪国内外工匠精神的诸多论述,阐述工业化、企业管理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总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表现的工匠精神差距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补工匠精神短板的具体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婷婷   高英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探讨工匠精神对制造业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学习目标导向的中介作用,以及此研究路径在组织创新氛围下的作用边界。通过对352份制造业员工样本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目标导向在工匠精神与利用式创新行为、探索式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感知能调节学习目标导向在工匠精神和探索式创新行为、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重视员工工匠精神的培育,在鼓励激发员工双元创新行为上做到有的放矢;关注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目标导向;为员工营造组织创新氛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既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也需要制造企业不懈努力。而制造企业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打造制造精品,将会更大程度地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而持续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在分析工匠精神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改变,追踪国内外工匠精神的诸多论述,阐述工业化、企业管理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总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表现的工匠精神差距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补工匠精神短板的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