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3)
2023(13508)
2022(11790)
2021(11049)
2020(9499)
2019(21752)
2018(21482)
2017(40946)
2016(22788)
2015(25257)
2014(25060)
2013(24809)
2012(22515)
2011(20365)
2010(19942)
2009(18227)
2008(17613)
2007(15071)
2006(12814)
2005(10809)
作者
(69535)
(57950)
(57700)
(54428)
(36843)
(28265)
(25867)
(22971)
(21998)
(20447)
(19736)
(19599)
(18458)
(18262)
(17943)
(17901)
(17795)
(17297)
(16576)
(16482)
(14925)
(14195)
(14087)
(13126)
(13073)
(12932)
(12819)
(12708)
(11807)
(11773)
学科
(87475)
经济(87382)
管理(62115)
(59543)
(49265)
企业(49265)
方法(45848)
数学(40572)
数学方法(39987)
(23163)
(22589)
中国(20722)
(20512)
业经(18515)
地方(17007)
(16072)
贸易(16067)
(15583)
农业(15468)
理论(14349)
技术(14033)
环境(14023)
(13785)
(13338)
财务(13270)
财务管理(13249)
(13131)
企业财务(12538)
(12079)
(11164)
机构
大学(322188)
学院(320514)
管理(126366)
(118987)
经济(116462)
理学(111528)
理学院(110227)
研究(108772)
管理学(107682)
管理学院(107151)
中国(76196)
科学(75882)
(68280)
(65338)
业大(58895)
(57165)
研究所(53403)
农业(52116)
(50714)
中心(48096)
(44822)
北京(42520)
财经(42116)
(40845)
师范(40244)
(39626)
(38429)
(36319)
技术(35569)
农业大学(35137)
基金
项目(235824)
科学(182476)
基金(170388)
研究(159226)
(153821)
国家(152640)
科学基金(128779)
社会(98040)
(93551)
社会科(92866)
社会科学(92841)
基金项目(91186)
自然(89775)
自然科(87705)
自然科学(87676)
自然科学基金(86049)
(79660)
教育(73174)
资助(71504)
编号(62704)
重点(53439)
(50038)
(49151)
(48674)
成果(48496)
计划(47707)
科研(46771)
创新(45466)
课题(43531)
科技(42882)
期刊
(119148)
经济(119148)
研究(83696)
学报(66341)
(57545)
科学(56120)
中国(53702)
大学(47928)
学学(45913)
管理(43141)
农业(39992)
(36183)
教育(30301)
技术(26023)
(21002)
(20413)
金融(20413)
业经(20327)
经济研究(19758)
财经(19272)
业大(19061)
科技(18344)
(17434)
林业(16426)
(16327)
问题(16013)
图书(15747)
技术经济(15187)
农业大学(15151)
统计(15019)
共检索到438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清  王云琦  赵晨曦  余蔚青  刘辉  
以重庆缙云山为例,对4种典型林分(毛竹林、阔叶林、针叶林、苦竹林)夏季和秋季PM2.5进行观测,并选取典型天气,对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进行检测,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林分PM2.5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选取典型天气类型,研究其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秋季高于夏季,不同林分夏季颗粒物浓度差异不显著,秋季苦竹林明显高于其他3种林分。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为上午>中午>晚上,4种林分2个时段PM2.5下降规律在夏季有较大不同,秋季有较高的一致性。4种典型天气条件下,"雨后晴天"颗粒物浓度最低,尤其是细颗粒物。说明降雨对颗粒物的消减有一定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小院  王玉杰  王云琦  成晨  夏一平  吴云  陈林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46%,变差系数为0.061 8,月平均降雨量类似正态分布。②降雨量、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干季,4—9月为湿季;4种林地的全年径流量主要产生在湿季,湿季地表径流量约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5%以上,地下径流量约占全年地下径流量的75%以上。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峰值均出现在6月;月平均降雨量与对应的月地表径流量和月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芬  王云琦  王玉杰  张会兰  郭平  胡波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eq·hm-2)和Ca2+(1.41×1033.39×103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金兆  
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压缩为7个最佳指标。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灌木林(45.51)>混交林(41.94)>阔叶林(32.65)>楠竹林(23.35);重庆缙云山土壤从表层到底层抗蚀性能呈下降趋势(49.32,41.86,32.03,27.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19个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齐实  朱金兆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孔隙分维变异最大,从表层到底层,孔隙分维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初渗阶段(0~5 min);②过渡阶段(5~30 min);③稳渗阶段(30~180 min).在初渗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1层土壤结构影响;在过渡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B层孔隙组成和B层土壤结构影响;稳渗阶段,C层土壤结构是入渗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和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云康  齐实  郭建超  吴俊林  黄媛  
为揭示重庆缙云山森林植被的水文生态过程,选取裸地、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楠竹林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用放水冲刷径流试验方法,设计0.12、0.18、0.24、0.30、0.36 L/min 5种不同的流量,测定蓄满产流下的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在放水冲刷条件下,4种地类径流阻力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说明地表枯落物、有机质和根系能有效增加坡面糙度和阻力;随着流量的增大,径流冲走枯落物和有机质并形成细沟,浅层根系对径流的阻力效果增强,而根系较深的地类其阻力系数逐渐趋近于裸地的;2)4种不同地类的流速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地表枯落物和植物根茎对流速有减缓作用,且在大流量情况下,楠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胡亚芬  高月  华锦欣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华东  蒋永生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与颗粒物的总浓度有关,而且与其粒径大小分布有关,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兼顾其粒径大小的大气颗粒物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北京为例,在北京七个不同功能区用十级级联碰撞采样器进行采样,评价了大气颗粒物的环境污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入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林外,各林分土壤的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的1.1~1.9倍;各林分土壤持水量为:常绿阔叶灌丛(454.1 mm)>马尾松阔叶混交林(327.6 mm)>常绿阔叶林(292.5 mm)>楠竹林(218.9 mm);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10.169 mm/min)>楠竹林(0.927 mm/min)>马尾松阔叶混交林(0.743 mm/min)>常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伟聪  陈梓茹  朱志鹏  吴倩楠  李慧  董建文  丁国昌  
为合理评价城郊游憩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提高规划合理性,对5类16个游憩监测点进行大气颗粒物浓度、气象因子4季监测,分析同一环境不同类型游憩地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浓度整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介于夏季与冬季之间;(2)不同类型游憩地立地条件对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且随季节变化各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3)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因子有风速、气压、湿度、温度等;(4)不同立地条件对大气颗粒物、温度、湿度、风速等有显著影响,改善立地条件,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提高环境功能有积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郄光发  杨伟伟  房城  周志海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s(PM)in three kinds of typical recreation forests in Baiwang Mountain,West Mountain area of Beijing were observed day and night in spring.Results showed that:1)Diurnal variations of PM concentrations in three kinds of typical recreation f...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君山  段宁  张颖  
为了对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和控制,了解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有必要对其颗粒物的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形成机制。采用Partisal-plus2025型连续空气采样机在嘉兴双桥农场(长三角中心)进行采样,利用对采样样品化学分析的结果,分析了PM10、PM2.5的化学组成、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关系。PM2.5和PM10中19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的总和约占其质量浓度的23%和25%,其中Al、Si、Ca是主要贡献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约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51%和43%,其中NO_3~-和SO_4~(2-)是主要贡献成分;有机碳的质量浓度约占PM2.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