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6)
2023(15568)
2022(13410)
2021(12442)
2020(10078)
2019(23384)
2018(23367)
2017(43970)
2016(23998)
2015(27057)
2014(27189)
2013(26942)
2012(25314)
2011(23291)
2010(23523)
2009(21642)
2008(21087)
2007(18864)
2006(17058)
2005(15004)
作者
(72587)
(60338)
(59975)
(56700)
(38442)
(28927)
(26877)
(23567)
(23149)
(21663)
(20667)
(20572)
(19288)
(19162)
(18507)
(18377)
(17723)
(17626)
(17304)
(17197)
(15196)
(15025)
(14552)
(13856)
(13480)
(13449)
(13445)
(13432)
(12212)
(12117)
学科
(102499)
经济(102391)
(66114)
管理(65790)
(50424)
企业(50424)
方法(40386)
(37354)
数学(34046)
数学方法(33649)
中国(30249)
地方(27774)
业经(25543)
农业(24996)
(23813)
(22730)
环境(19787)
(18458)
(17455)
贸易(17437)
(16816)
(16743)
(16640)
(16159)
理论(16152)
银行(16110)
(15811)
金融(15808)
(15563)
技术(15545)
机构
大学(349785)
学院(349589)
(136522)
管理(135689)
经济(133350)
研究(124036)
理学(116838)
理学院(115393)
管理学(113314)
管理学院(112687)
中国(92044)
科学(79058)
(76358)
(64223)
(63519)
(61237)
研究所(57987)
中心(55615)
业大(54262)
(52962)
(50416)
师范(49959)
农业(49198)
北京(48682)
财经(48356)
(44815)
(43874)
(43143)
师范大学(40427)
经济学(39805)
基金
项目(237905)
科学(186592)
研究(174429)
基金(170778)
(149500)
国家(148157)
科学基金(126169)
社会(109068)
社会科(103018)
社会科学(102990)
(93939)
基金项目(91225)
自然(81497)
自然科(79520)
自然科学(79499)
(79143)
教育(78575)
自然科学基金(78059)
编号(71751)
资助(69232)
成果(58939)
(54704)
重点(53566)
(51507)
课题(50152)
(48762)
创新(45410)
科研(45047)
国家社会(44409)
发展(43484)
期刊
(160424)
经济(160424)
研究(104365)
中国(72436)
(63093)
学报(58070)
科学(54808)
管理(49008)
大学(43725)
(43677)
农业(43082)
教育(41698)
学学(41053)
(32009)
金融(32009)
技术(29273)
业经(28969)
经济研究(23612)
财经(22685)
问题(21124)
(20327)
图书(20060)
(19289)
资源(17963)
(17920)
科技(17655)
理论(16610)
技术经济(16567)
现代(15950)
业大(15525)
共检索到526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李颢颖  何焱洲  马小苏  周明茗  
乡村人居环境是一复杂巨系统,其可持续发展力是各子系统间物质、信息与能量相互流通与交换的结果,本文从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入手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1997—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运用发展水平(衡量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态势)、发展效率(反映乡村人居环境发展趋向可持续的快慢程度)和协调指数(反映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衡程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模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力并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为因地制宜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供策略支持。结果表明:1997—2015年,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时序上总体态势向好,其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发展效率波动剧烈,协调性稳步提高,各子系统间可持续发展力差异性较大;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力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西高东低、"中心-边缘"的分异格局,区县间差异性明显,其中经济发展子系统呈"多级核心-外围"辐射圈层式差异化增长格局、生产生活子系统呈自西向东扩散式增长格局,生态环境子系统总体上先降后升,呈波浪式不均衡增长格局;从政府"制导引导"、城乡"双轮"联动、"点-极-核"整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整治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茜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3)发展旅游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茜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3)发展旅游上游产业链和理顺旅游下游产业链来构建产业生态链。[结论]政策性建议:(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规范和产业管理特别是正向引导性管理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做好信息和技术的服务,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保障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3)通过资本信贷、管理和技术培训,竞争性奖励政策和"互联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谢欣  吴华超  
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不断上升,而生态承载力在不断下降,出现了持续且不断上升的生态赤字,年平均增长率已达5.87%。可见,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了其承受的范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创新发展模式,提倡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模式,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  代蕊莲  陈静  沈悦  冀萌竹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研究区,以2009年、2014年、2019年为研究时点,以2009—2019年为研究时段,按照思想缘起、理论基础、实证演绎、提升路径的研究思路,建立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重庆西部片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水平不断上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子系统韧性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差异明显:自然系统韧性与人类系统韧性分别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和"东西部向中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居住系统韧性与支撑系统韧性则分别呈现出由"低值点缀分布"逐渐过渡到较为均衡和"普遍均衡、高低值点缀"的空间格局;社会系统韧性表现为"西部增强、东部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借助障碍度模型对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及不同区县面临的主导障碍进行诊断,根据结果将重庆西部片区划分为单一主导障碍型、双重障碍型与三层障碍型三种类型,据此设计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差异化路径,以期打破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多重制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亚明  罗天佑  李康明  
[目的]基于乡村人居环境五大子系统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解析其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制定有效提升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文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06—2020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但在东西方向,呈现出由东、西部水平相当,到西部高于东部,再到东部逐渐又高于西部的交替演变发展特征;而在南北方向,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2)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自然系统质量整体稳定发展,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人类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呈现由“南高北低”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社会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降低,东部提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发展特征;居住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巨大,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相对均衡”的演变发展特征;支撑系统质量整体提升较大,呈现“相对均衡”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结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应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措施,以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洛坤  冯维波  
[目的]探索乡村振兴新时期下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能推动着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还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落实。[方法]基于筛选的2006-2022年的698篇国内乡村民宿文献,分析了国内乡村民宿研究历程,并利用Cite Space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概述了国内乡村民宿主要研究内容;从微观视角,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的乡村民宿为实际案例,基于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当地乡村民宿发展困境探寻解决路径。[结果]国内乡村民宿的研究历程以2014和2017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振兴、主客体互动与游客行为等领域;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乡村民宿现存问题包括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结论]当地乡村民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科学规划民宿的建设和发展;(2)提升民宿经营管理水平能力;(3)深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4)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民宿旅游体验;(5)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帮扶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冯毅  张瑾  
采用多因素偏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1997—2004年重庆市主要卫生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卫生资源利用率低、护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居民有效卫生服务需求不足,同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慧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宁  王成  杜相佐  
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理清其空间分异特征,对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具有最直接的指导性作用。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区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旨以剖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出局部圈层与多核心共存、"两极"分化明显以及"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厘定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势区、良好区、一般区、较差区4种乡村人居环境类型。(3)提出优势区分类开展、重点治理,兼顾后期管护;良好区规划先行,辅以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 ,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结构模型 ,指出 :①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丁”字型格局 ;②环境污染东、中部严重 ,西部较轻 ;③生态退化西重东轻 ,北重南轻 ;④中国“环境与发展”时序上大致呈现“U”字型规律 ,2 9个省市分别与“U”曲线的逆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减速 )阶段在地域上联系起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昕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蔚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rea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 are crucial for “the goal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cluding torsion of the trend of big gap of incom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formation of 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increase of family property a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