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3)
- 2023(18487)
- 2022(15684)
- 2021(14368)
- 2020(11979)
- 2019(27381)
- 2018(27074)
- 2017(52417)
- 2016(28373)
- 2015(31492)
- 2014(31253)
- 2013(31460)
- 2012(29127)
- 2011(26271)
- 2010(26440)
- 2009(24455)
- 2008(24326)
- 2007(21571)
- 2006(19290)
- 2005(17543)
- 学科
- 济(125693)
- 经济(125563)
- 业(101020)
- 管理(92219)
- 企(88084)
- 企业(88084)
- 方法(54656)
- 数学(44539)
- 数学方法(44124)
- 农(36163)
- 业经(35094)
- 财(34844)
- 中国(33717)
- 地方(28241)
- 农业(25537)
- 务(24513)
- 财务(24442)
- 财务管理(24404)
- 制(24034)
- 企业财务(23222)
- 学(23214)
- 技术(22553)
- 贸(21978)
- 贸易(21960)
- 易(21236)
- 和(21221)
- 理论(21026)
- 银(19148)
- 银行(19104)
- 环境(18723)
- 机构
- 学院(409114)
- 大学(407320)
- 济(168662)
- 经济(165106)
- 管理(164474)
- 理学(141131)
- 理学院(139597)
- 管理学(137542)
- 研究(137146)
- 管理学院(136773)
- 中国(105442)
- 京(87554)
- 科学(83733)
- 财(78244)
- 农(69436)
- 所(69235)
- 研究所(62500)
- 中心(62251)
- 财经(62251)
- 江(61988)
- 业大(60382)
- 经(56640)
- 北京(55513)
- 农业(54230)
- 范(52430)
- 师范(51926)
- 经济学(50283)
- 州(50251)
- 院(49692)
- 财经大学(46092)
- 基金
- 项目(272420)
- 科学(215238)
- 研究(200199)
- 基金(198018)
- 家(172137)
- 国家(170592)
- 科学基金(147513)
- 社会(127454)
- 社会科(120871)
- 社会科学(120841)
- 省(106567)
- 基金项目(104553)
- 自然(95345)
- 自然科(93169)
- 自然科学(93147)
- 自然科学基金(91528)
- 教育(90419)
- 划(88910)
- 资助(81591)
- 编号(81183)
- 成果(65504)
- 发(60764)
- 重点(60457)
- 部(59900)
- 创(58129)
- 课题(55393)
- 创新(53711)
- 国家社会(52515)
- 科研(51789)
- 教育部(51407)
- 期刊
- 济(191354)
- 经济(191354)
- 研究(122362)
- 中国(80740)
- 管理(64523)
- 农(63714)
- 学报(62119)
- 财(61293)
- 科学(58340)
- 大学(47344)
- 学学(44483)
- 农业(44196)
- 教育(43109)
- 融(39121)
- 金融(39121)
- 技术(36626)
- 业经(33191)
- 财经(31043)
- 经济研究(29849)
- 经(26647)
- 业(25188)
- 问题(24783)
- 图书(22990)
- 技术经济(22086)
- 现代(19630)
- 理论(19365)
- 科技(19277)
- 商业(19192)
- 贸(18496)
- 版(18018)
共检索到61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芬
本文就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产业、专业化技术产业对工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重庆工业发展的源动力主要来源于金融业、房地产业,而缺乏专业化技术产业的影响,而重庆工业演进进程实际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文中分析认为,重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金融业、房地产业,然而,这两个虚拟经济行业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并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表明了重庆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实体经济由于专业化分工不足,很难在市场上吸收资金支持。重庆要改变这一局面只能从加大产学研投入,并且促进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的中间产品市场以提供融资平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英
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这种促进作用将通过四个过程得以实现,分别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分工深化、产业集聚和地区发展环境改善。通过对我国省级数据进行面板回归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积极推动作用,但现阶段所起作用并不十分大,需要继续通过上述四个过程进一步加深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发展 关联性 面板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振中
文章根据2005—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城市化水平、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昌南 苏婷
文章选取了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和制造业中代表性行业8个,采用我国200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以上8个代表性制造业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业对大部分制造业存在促进作用。科学研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为正,而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影响很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细分行业 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颖慧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农户数量规模、政府补贴和农户劳动力变化是影响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对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分布密度、政府补贴和城镇化率提高1%,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135、0.955和2.714。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翁春颖
根据2004-2010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对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影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因素中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较大,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其目前的影响还不明显。据此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伟娜 汤莉 汪海霞
本文以1997-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兵团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并不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格兰杰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湘君 孙志军 王玲
以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及水平。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外溢效应的存在性,并重点分析了其产生渠道。最后指出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雪松 司有和 龙勇
以重庆4家有代表性的生物制药企业为对象,应用跨个案分析方法,探究企业环境、知识管理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IT型知识管理战略、获取型知识管理战略、或学习型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在面对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威胁性的变化时,环境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并由此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郑雯雯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少华
近年来,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内部发展水平不一。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长株潭3+5城市群中8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维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关联。空间关联是影响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未形成高度集聚的空间布局,但是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等已经对周边的城市有了一定的辐射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国安 张志彬
运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工业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报酬激励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并没有导致利润水平的同步上升。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特大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而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形成有机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加快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宇玮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效率角度分析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及其动态。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效率总体不高,主要受产业关联机制方面的纯技术效率制约;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推动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007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效率以3.4%的年均速度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但纯效率技术变动的贡献增强;大多数省份的推动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东部地区的效率增长较快,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增长则主要由技术效率特别是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引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市、区)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