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5)
- 2023(10313)
- 2022(9197)
- 2021(8779)
- 2020(7470)
- 2019(17531)
- 2018(17534)
- 2017(33570)
- 2016(18676)
- 2015(21093)
- 2014(21060)
- 2013(20929)
- 2012(19047)
- 2011(17037)
- 2010(16880)
- 2009(15375)
- 2008(14730)
- 2007(12580)
- 2006(10803)
- 2005(9135)
- 学科
- 济(73133)
- 经济(73056)
- 管理(53879)
- 业(49115)
- 企(41770)
- 企业(41770)
- 方法(38664)
- 数学(33957)
- 数学方法(33416)
- 学(18104)
- 农(17811)
- 中国(17095)
- 财(16349)
- 业经(15245)
- 地方(14704)
- 理论(13222)
- 和(13134)
- 环境(12324)
- 农业(12165)
- 贸(11381)
- 贸易(11372)
- 技术(11362)
- 易(11016)
- 务(10977)
- 财务(10909)
- 财务管理(10891)
- 制(10646)
- 划(10472)
- 企业财务(10340)
- 教育(9490)
- 机构
- 大学(262372)
- 学院(260660)
- 管理(107037)
- 济(95747)
- 理学(94119)
- 经济(93529)
- 理学院(93046)
- 管理学(91010)
- 管理学院(90562)
- 研究(84922)
- 中国(60592)
- 科学(58107)
- 京(56045)
- 农(44407)
- 所(43499)
- 业大(42669)
- 财(41564)
- 研究所(40329)
- 中心(38055)
- 江(36058)
- 北京(35237)
- 农业(35075)
- 范(34707)
- 财经(34382)
- 师范(34331)
- 经(31303)
- 院(31019)
- 州(30085)
- 技术(28589)
- 师范大学(27681)
- 基金
- 项目(189002)
- 科学(147929)
- 基金(136965)
- 研究(133751)
- 家(120500)
- 国家(119544)
- 科学基金(102596)
- 社会(81136)
- 社会科(76875)
- 社会科学(76852)
- 省(74715)
- 基金项目(73334)
- 自然(70454)
- 自然科(68741)
- 自然科学(68727)
- 自然科学基金(67422)
- 划(63236)
- 教育(61614)
- 资助(57296)
- 编号(54701)
- 成果(43240)
- 重点(42123)
- 部(40638)
- 发(39376)
- 创(39075)
- 课题(37256)
- 科研(36813)
- 创新(36358)
- 计划(35701)
- 大学(34646)
共检索到361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玮 冉启凡 徐远东 张丽 范彦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88。聚类分析将10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为7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表型性状与地理信息中海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节数、叶片长、旗叶长、旗叶宽、花序长、第二外颖长、第二内颖长、花序干重、单茎干重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野生芒自身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差异和地理微环境差异导致了野生芒居群内植株在形态特征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保持了居群内的高度多样性。海拔对芒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生殖器官影响很大。
关键词:
野生芒 重庆武陵山区 表型变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亮 蒋建雄 易自力 艾辛 邓念丹 林聪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
关键词:
五节芒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曾平生 武晓玉 姚甲宝 熊光康 李家彧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红卫 王森 聂宏善 苏苒 邢怡琪 陈建华
河南省栾川县是华中五味子的适生区,经全面调查,收集了24个品种的叶和果穗进行研究;根据果穗特征分为长穗稀疏颗粒和短穗紧凑颗粒两种类型,其中长穗型的颗粒大,而短穗型株产量较高;雄株叶片宽大且厚,适于开发调料及疏菜类食品。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明宇 朱绪春 刘慧敏 柳江群 乌云塔娜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花表型性状、花粉特性、雌蕊发育程度的变异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从13个种源地共筛选出的25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西伯利亚杏的花数量性状(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个数、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花粉活力)和质量性状(花瓣颜色、花萼颜色、花瓣形状、花瓣状态、花瓣类别)以及雌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花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并对花表型性状与花粉特性以及雌蕊发育程度与坐果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晏丽 廖博儒
通过对武陵山区野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对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武陵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198种,隶属于67科142属。根据植物观赏特性,将其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和观形植物4类。并提出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开发利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的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王攀 其其格 张启昌 黄兵军 肖泽军
【目的】以山东和吉林两地的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蓝莓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保存和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7个蓝莓品种表型性状进行测量,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蓝莓品种间的表型多样性。【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根值大于0.5的包含25个性状,累计贡献率达53.48%,占调查指标的67.57%。表型数量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的有62对,显著相关的有40对。蓝莓品种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32~1.36(平均0.87)和0.22~2.06(平均1.8)。其中质量性状15个,包含52个变异类型,数量性状22个,变异系数在11.39%~46.98%之间。说明蓝莓表型数量性状相对于质量性状表现出更广泛的变异。对调查性状降维后,保留25个主要性状做Q型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为17时,将47个蓝莓品种分为5个组群,各组群与栽培生境和栽培类群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吉林、山东两地的40个蓝莓品种表型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今后在培育蓝莓新品种选择亲本时,应着重考虑树冠型、灌丛高度、树冠长径、果粉厚度、果实萼片着生姿势、果实硬度、果实萼片长宽比、果实萼片类型、长势等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良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莓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琴 韩卫娟 张嘉嘉 孙鹏 梁晋军 傅建敏
为了解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程度。对河南省各地柿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测定了146份种质资源果实、叶片和种子的43个表型性状,分析其表型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资源分类与鉴定。河南省柿种质资源均为完全涩柿(PCA),24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17个性状的所有类型均有分布,仅缺乏7个性状中的10个类型;19个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6%~50.88%,极值相差均在2倍以上;各器官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果实>种子>叶片;不同地区间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R型聚类将43个表型性状划分为5大类,各性状基本按照器官类型分别聚为一类;Q型聚类将146...
关键词:
柿 表型 多样性 聚类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光兰 肖千文 吴开志 孙权 罗永飞 韦丽
以四川省15个核桃产区411份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性状指标的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四川核桃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①果枝率、坚果外观、缝合线、取仁难易和壳厚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53.2%、34.4%、37.4%、25.7%和23.4%,品种选育中宜将果枝率、缝合线、坚果外观、取仁难易及坚果壳厚作为主要参考指标;②在15个核桃产区中,石棉产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综合表现以巴塘产区的最好;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5时,四川15个核桃产区可聚为2类,第Ⅰ类分布于甘孜州和阿坝州,第Ⅱ类分布于凉山州、绵竹和石棉。四川核桃表...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四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青 马璐琳 崔光芬 杜文文 贾文杰 王祥宁 王继华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泸定百合 种质资源 居群 表型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军 王坤 仇萍
本试验通过观测湖南怀化市不同地域鱼腥草居群,以揭示其变异规律和检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以湖南省怀化市的16份鱼腥草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其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参数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以绿色地上茎、白色地下茎和心形叶最具代表性。居群间各表型数量性状以地上茎的分枝数和鲜质量、地下茎的节间数、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和2,4-甲基-3-环己烯基异丙醇变异较大,根的直径变异最小;而居群内以地上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9.8%),甲基正壬酮含量最低(13.4%)。居群内各表型...
关键词:
鱼腥草 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分化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乔乔 周希希 王业文 李培江 王胜宝 张羽
为探究籼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以198份籼稻种质资源为试材,进行SNP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从198份样本中共识别91 421个SNPs,杂合位点占5.85%。基于Nei’s的遗传距离在0.014~0.596,平均遗传距离为0.284。Bayes算法把198个样本聚为3个亚类。91 421个SNPs构成的总变异中,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10.98%、10.47%、4.81%。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33%和1.95。15个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55~0.92。15个表型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29.44%、16.63%、10.59%,对第一主成分贡献大的性状包括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性状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值绝对值都在0.6以上,是籼稻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表型的前5个主成分反映总信息量的73.003%,前2个主成分将198份资源分为2个亚组。Mantel检验表明,SNPs和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r为0.041。综上,SNPs和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之间相关性很低,SNPs聚类比表型性状聚类更接近系谱分析。秦巴地区198份籼稻种质资源SNPs构成的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综上,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这8个性状可作为秦巴地区籼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定指标。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毛秀红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阔叶乔木,耐干旱、耐瘠薄、耐轻度盐碱、抗污染能力强、自然更新能力强,是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先锋树种,且具有观赏、材用、蜜源和饲用价值。刺槐作为外来物种,在我国已经栽培了近120年,栽培范围自青岛逐渐扩大至27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国内外关于刺槐生态特性、适应性、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的研究较多,而遗传信息相对匮乏,遗传学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中国各地区栽培的刺槐无性系来源记载不清,遗传关系不明,遗传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超华 陆鑫 马丽 刘新龙 刘洪博 苏火生 林秀琴 蔡青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
关键词:
斑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康 吴国良 赵爱玲 李登科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国家枣种质资源圃200份材料60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性状之间多样性差异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33~1.96之间,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的性状包括果形、树形、叶基形状、枣头色泽、叶尖形状、果实颜色6个;2)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在2.39%~86.84%和0.99~2.10之间,表现出广泛的变异性;3)数量性状间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的分别有68对和27对,通过R型变量聚类分为5类,充分反映了各性状之间的亲疏关系;4)枣头长度、二次枝长度、吊果率等12个数量性状含有丰富的遗传信...
关键词:
枣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