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2)
2023(14396)
2022(12500)
2021(11530)
2020(9505)
2019(21829)
2018(21836)
2017(41657)
2016(22421)
2015(25188)
2014(25453)
2013(25363)
2012(23660)
2011(21673)
2010(21855)
2009(20142)
2008(19355)
2007(17046)
2006(15455)
2005(13889)
作者
(67050)
(55552)
(55317)
(52572)
(35538)
(26683)
(25020)
(21788)
(21208)
(19890)
(18982)
(18927)
(17904)
(17725)
(17085)
(17029)
(16459)
(16118)
(15982)
(15845)
(14064)
(13862)
(13327)
(12784)
(12556)
(12402)
(12355)
(12205)
(11254)
(10936)
学科
(111735)
经济(111638)
管理(61122)
(57407)
(45929)
企业(45929)
方法(41230)
数学(34787)
数学方法(34455)
地方(29145)
中国(29117)
(26136)
业经(23629)
(23120)
(19939)
农业(18223)
地方经济(16926)
(16572)
(16439)
环境(16436)
贸易(16425)
理论(16069)
(15762)
(15760)
(15304)
金融(15302)
(15153)
银行(15113)
(14806)
(14630)
机构
大学(327265)
学院(326977)
(136206)
经济(133274)
管理(127156)
研究(117474)
理学(108858)
理学院(107525)
管理学(105753)
管理学院(105160)
中国(86888)
科学(72799)
(71408)
(59826)
(59814)
研究所(54324)
中心(51599)
(51471)
(48517)
财经(47396)
业大(46690)
北京(46186)
(46159)
师范(45743)
(42892)
(42544)
经济学(40646)
农业(39895)
(39700)
师范大学(37154)
基金
项目(217372)
科学(170577)
研究(160024)
基金(156176)
(135799)
国家(134645)
科学基金(115136)
社会(100648)
社会科(95367)
社会科学(95343)
(85067)
基金项目(83494)
自然(74016)
自然科(72224)
自然科学(72211)
教育(72178)
(71475)
自然科学基金(70906)
编号(65127)
资助(64527)
成果(52878)
(50885)
重点(48709)
(47154)
课题(45622)
(44452)
创新(41453)
科研(40906)
国家社会(40868)
发展(40806)
期刊
(161737)
经济(161737)
研究(102311)
中国(64645)
学报(49384)
管理(48283)
科学(47610)
(47225)
(42594)
大学(37039)
教育(36912)
学学(34750)
农业(33229)
(29313)
金融(29313)
技术(29045)
经济研究(25925)
业经(25812)
财经(23115)
问题(20552)
(19816)
图书(17767)
技术经济(17214)
(16823)
理论(15930)
资源(15640)
科技(15517)
现代(15175)
商业(15125)
世界(14434)
共检索到498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昕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迎  张军民  
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借助Geo DA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新疆85个县(市)旅游总收入及其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格局,并用地学统计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异规律,得出:(1)新疆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全局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表现为集聚度高、异质性强、差异性大的空间极化分异态势;(2)局部上则表现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随的两极分化格局,热点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昌吉州和吐鲁番、阿勒泰地区为延伸,沿交通网络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喀什、和田地区为冷点区;(3)交通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连阳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林区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环境优越,林分类型多样,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耦合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关系,对大湘西各县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林业经济有序开发,以及提升生态旅游的地方经济贡献至关重要。【方法】运用2000—2020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旅游经济数据,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耦合体系;采用货币价值法核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指数,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分解为森林生态功能类型、不同龄组、森林起源和森林管理单位4类指标;构建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大湘西24个县域二者的耦合关系与时空特征。【结果】研究表明,森林生态功能类型、不同龄组、森林起源和森林管理单位的拟合系数为0.81、0.82、0.85、0.74,慈利县、永顺县、桑植县、永定区、沅陵县的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耦合价值较大。近20年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分别提高0.21和0.29个单位。四时段,不同等级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县域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同属性与旅游经济耦合价值同林分面积及森林管理单位类型有关系。耦合模型具有较好适应性。二者相互影响,耦合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从耦合度看,初期耦合度极不显著县域集中在大湘西中部地区。到2020年耦合极为显著县域出现,很显著县域明显增多,无极不显著县域,耦合状态进入拮抗后期;从耦合协调度看,初期低度协调县域集中在大湘西南部和北部,中度协调县域集中在中部地区,张家界所辖县域及邻近县域为高度协调地区,耦合协调格局由低协调的南北部向高度和良好协调的东北部、中部演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略  查得利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鹏  冯娟  谢双玉  方叶林  乔花芳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0年-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G指数、锡尔系数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格局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中国大陆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均有所提高,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内部,但区域差异已波动缩小;旅游业综合效率受旅游产业地位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纯技术效率受到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最大,规模效率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驱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峰  
选择教育经费为人力资本投入的替代指标,以1999~2009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不同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属于明显的长期投资,对旅游经济的效用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但是长期效用十分显著;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这种分异受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综合影响;应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实际,立足旅游产业升级的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杨清可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变,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转型"4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呈现自我建设发展、区域大开发、趋同竞争、产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呈现"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热点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和次核心冷点区。经济发展经历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交替,区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而趋于均衡,符合"不平衡增长理论"规律。(3)地理加权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发展、科技教育、金融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的正向内在动力,发展成本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是核心驱动力,科技教育是重要推动力,地形条件是发展基础。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考虑不同行政区和不同驱动要素的异质性和特殊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乔学忠  张瑾  李亚丽  曾永明  
以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以14.91%的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6 164.6×104t增长到2015年的20 739.5×104t,同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开始减弱;②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较高碳排放类型为主,在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差异都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对区域内差异的依赖程度呈下降态势;④在各影响因素中,旅游业经济规模、人数规模、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负向阻碍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花芳  高茜茜  谢双玉  冯娟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是我国旅游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年~2017年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旅游经济的专业化程度缓慢提升;2)从上中下游各区域看,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游地区较低的区域经济水平突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中游各省市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下游的相对差异最大.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对此亦有贡献.4)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已经形成了下游网络化、中游均质化、上游专业化的空间结构,并有望向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周艳兵  王国刚  曾志炫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1996—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1996—2009年间,县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增大而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省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经济发展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集聚特征增强。基于1996年各县人均GDP及1996—2009年间人均GDP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中等增长较快型等6种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农村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业已逐步完善,农村经济也在国家的重视下有所发展,如何让农村生态旅游与经济互动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重庆地区农村生态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一种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对该地区的农村生态旅游和经济互动互动发展做出一定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农村生态旅游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几个最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互动发展的情况从整体上来分析处于良好状态,但仍存在众多的制约旅游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其中,在所有影响农村生态旅游业和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燕玲  潘卓  潘美含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14年乡村旅游运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乡村旅游资源投入数据和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考察分析重庆38个评价单元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空间分异,并回溯刻画了各评价单元效率损失主导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从效率数理特征来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呈现资本、劳动力与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状态;(2)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都市功能区已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主城近郊、渝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琰   张瑶   刘鲁  
文章以2010—2019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旅游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了中国旅游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同时,运用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对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水平每上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的共享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将分别上升0.089、0.048和0.012个单位。(2)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具有非线性影响。2010—2016、2017—2019年的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54和0.052。(3)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呈现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林琳  盖世杰  
伴随着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乡村节事逐渐由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策略转变为区县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区域尺度下,由于各节事举办地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节事发展在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演绎出嬗变与分异的基本特征。研究区域范围内节事时空分异现象,准确把握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事区域性时空布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于区域尺度下节事与节事旅游的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样意义深远。本文以北京郊区作为区域样本,以1980-2009年节事举办数据为时间样本,综合SPSS回归分析、波士顿矩阵、GIS等研究方法,首先阐释了京郊区域10个区县节事举办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发展的阶段分期及其阶段性特征;随后,在定量测度区域范围内10个区县节事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的引入,分别从城市化水平和空间可达性二个角度对其与乡村节事空间分异现象形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验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京郊乡村节事在区域层面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解释了空间分异现象的若干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