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1)
- 2023(13426)
- 2022(11617)
- 2021(10808)
- 2020(8933)
- 2019(20524)
- 2018(20506)
- 2017(39317)
- 2016(21328)
- 2015(23863)
- 2014(24152)
- 2013(23989)
- 2012(22292)
- 2011(20227)
- 2010(20308)
- 2009(18464)
- 2008(17830)
- 2007(15680)
- 2006(14011)
- 2005(12389)
- 学科
- 济(94526)
- 经济(94440)
- 管理(57373)
- 业(56693)
- 企(45298)
- 企业(45298)
- 方法(37644)
- 数学(31390)
- 数学方法(31069)
- 中国(26841)
- 地方(26258)
- 农(25549)
- 业经(22607)
- 学(19366)
- 财(18125)
- 农业(17518)
- 贸(15614)
- 贸易(15600)
- 技术(15180)
- 环境(15027)
- 理论(15027)
- 易(15011)
- 制(14937)
- 和(14763)
- 地方经济(14536)
- 产业(14017)
- 银(13870)
- 银行(13830)
- 发(13817)
- 融(13683)
- 机构
- 学院(304246)
- 大学(303168)
- 管理(121189)
- 济(120614)
- 经济(117928)
- 研究(105870)
- 理学(104220)
- 理学院(102996)
- 管理学(101343)
- 管理学院(100787)
- 中国(77590)
- 科学(66688)
- 京(66403)
- 所(53347)
- 财(52939)
- 农(49094)
- 研究所(48612)
- 中心(47048)
- 江(45086)
- 业大(45029)
- 范(43193)
- 师范(42790)
- 北京(42650)
- 财经(42165)
- 院(38672)
- 经(38176)
- 农业(38169)
- 州(37224)
- 经济学(34916)
- 师范大学(34641)
- 基金
- 项目(207331)
- 科学(162842)
- 研究(153430)
- 基金(148081)
- 家(128593)
- 国家(127476)
- 科学基金(109383)
- 社会(95504)
- 社会科(90535)
- 社会科学(90515)
- 省(82428)
- 基金项目(79696)
- 自然(70494)
- 教育(69058)
- 划(68848)
- 自然科(68800)
- 自然科学(68787)
- 自然科学基金(67519)
- 编号(63167)
- 资助(60842)
- 成果(50737)
- 发(49048)
- 重点(46265)
- 部(44573)
- 课题(43950)
- 创(43168)
- 创新(40162)
- 发展(39372)
- 科研(38874)
- 展(38755)
- 期刊
- 济(139012)
- 经济(139012)
- 研究(91297)
- 中国(60045)
- 学报(46036)
- 农(45455)
- 管理(45072)
- 科学(44381)
- 财(36901)
- 教育(36386)
- 大学(34559)
- 学学(32313)
- 农业(32180)
- 技术(26873)
- 融(25988)
- 金融(25988)
- 业经(24959)
- 经济研究(21443)
- 财经(19402)
- 问题(18244)
- 图书(17468)
- 经(16623)
- 业(16356)
- 科技(15642)
- 技术经济(15024)
- 理论(14915)
- 商业(14538)
- 现代(14282)
- 资源(14175)
- 实践(13740)
共检索到453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绍友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文章在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评价基础上,讨论了空间格局和不同地域旅游行业部门的聚集内容,指出了政府对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推进方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谢燕娜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产业形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发展和培育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发展依托,有较好的投资条件,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及有独特的空间结构。未来其数量将有所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区域的影响逐步彰显,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发挥作用逐步显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昕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杨 许宁
文章利用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旅游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新型城镇化也会形成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能够显著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信息化水平、技术创新、市场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旅游产业集聚作用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尚不明显。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献忠 刘泽华
沿海地区的主题旅游区通过众多主题旅游项目的相继开发建设,促进了相关旅游要素和旅游流的集中。同时需求市场的积极推动与旅游要素的集中优势,又进一步推动了旅游流的拓展集聚与主题旅游集群的发育成长。研究分析华侨城等典型主题旅游区的旅游流集聚特征、拓展模式以及主题旅游集群成长的集聚效应,有助于决策机构部门进一步改善环境政策与布局规划,通过促进产业链延伸与竞争力提升来打造国际化主题旅游集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宏兵 刘芬 庄军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关键词:
旅游业 空间集聚 旅游业集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茜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3)发展旅游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茜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3)发展旅游上游产业链和理顺旅游下游产业链来构建产业生态链。[结论]政策性建议:(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规范和产业管理特别是正向引导性管理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做好信息和技术的服务,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保障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3)通过资本信贷、管理和技术培训,竞争性奖励政策和"互联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开龙 张荣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徐开龙张荣单位:渝州大学三峡经济系(重庆,630033)文章指出,直辖市的建立和三峡工程的动工,使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具有一系列优势;同时又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要使旅游业真正成为重庆市国民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华语 陈国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重庆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并已步入全国旅游热点城市的行列,然而,重庆旅游业的发展与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和其他旅游热点城市的差距仍相当明显。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忽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重庆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寿,清
旅游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重庆旅游文化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但重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重庆旅游文化资源对加快重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重庆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特点:①围绕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②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若干相应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重庆 旅游文化 开发 战略 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国生
当前重庆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重点:一是围绕重庆旅游文化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把重庆市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二是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四项基本措施。
关键词:
重庆 旅游文化 开发 战略 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路璐 朱淑芳
本文在分析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重庆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探讨重庆旅游业由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条件,结合重庆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行性分析 重庆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爱忠
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新特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作用显著。文章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旅游业在"新特区"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了"新特区"背景下旅游业呈现的新特征,最后提出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旅游业 统筹城乡 重庆 新特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