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7)
2023(15433)
2022(13399)
2021(12714)
2020(10570)
2019(24453)
2018(24576)
2017(46982)
2016(25892)
2015(28976)
2014(29202)
2013(28639)
2012(26092)
2011(23660)
2010(24009)
2009(22321)
2008(22065)
2007(19504)
2006(17763)
2005(15931)
作者
(74201)
(62059)
(61322)
(58381)
(39045)
(29661)
(27634)
(24103)
(23609)
(22082)
(21037)
(20998)
(19562)
(19508)
(19187)
(18725)
(18353)
(18004)
(17802)
(17434)
(15493)
(15341)
(14849)
(14257)
(13900)
(13819)
(13738)
(13712)
(12512)
(12219)
学科
(102476)
经济(102329)
(77804)
管理(73979)
(56588)
企业(56588)
(51795)
方法(40019)
农业(34354)
数学(34340)
数学方法(33858)
业经(28657)
(27814)
中国(27559)
(26869)
(22123)
地方(20960)
(18914)
(17505)
银行(17465)
(16965)
贸易(16957)
(16636)
(16515)
理论(16221)
(16128)
财务(16051)
财务管理(16008)
(15828)
(15678)
机构
学院(363359)
大学(363217)
(144422)
管理(143918)
经济(141078)
研究(123918)
理学(123441)
理学院(122084)
管理学(120029)
管理学院(119358)
中国(95895)
(78314)
科学(76065)
(74648)
(69086)
(62883)
业大(59115)
中心(57372)
农业(57118)
研究所(56490)
(55705)
财经(53285)
北京(49636)
(49057)
师范(48664)
(48338)
(44599)
(44199)
经济学(41405)
(40302)
基金
项目(242895)
科学(190698)
研究(181606)
基金(175047)
(152100)
国家(150734)
科学基金(129026)
社会(113632)
社会科(107235)
社会科学(107204)
(95052)
基金项目(93240)
自然(82601)
教育(82213)
自然科(80582)
自然科学(80566)
(79531)
自然科学基金(79091)
编号(76338)
资助(70656)
成果(62974)
重点(53951)
(53902)
(52013)
课题(51877)
(50034)
(47982)
创新(46635)
国家社会(46302)
教育部(45846)
期刊
(170051)
经济(170051)
研究(110875)
中国(79535)
(75561)
学报(58027)
科学(54011)
(52881)
农业(51022)
管理(50700)
大学(44958)
教育(43424)
学学(42046)
(36651)
金融(36651)
业经(31768)
技术(30854)
财经(25910)
(24002)
经济研究(23470)
问题(23188)
(22042)
图书(19535)
(19315)
理论(18292)
科技(17288)
技术经济(17040)
现代(16742)
资源(16678)
实践(16625)
共检索到556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覃琳  李陶  杨皋伶  邱凌  
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是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直接影响着户改工作的效果。目前,农村土地的处置与利用存在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收益归属界定不清,农房交易及农房置换等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夹心房、连体房等暂不能复垦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利用困难,承包地和林地的流转市场及政策环境尚不成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需构建农村土地处置利用常态化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档案信息管理、落实监管措施等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增阳  陈玉华  吴小艳  
自古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社会里,户籍和地籍是高度重叠、紧密相连、共生互动的。户籍是分配土地的依据,也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当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户口变动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农民流动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等等,从而使这些人与其原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霄  鲍家伟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民土地使用权退出的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立足于国内外土地银行实践和重庆相关制度条件,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有助于破解重庆农村土地使用权退出实践中的深层次难题。基于对重庆构建农村土地银行运作的思路、内容和机制的认识,其结论是:"农民保留权益退地"、"土地权益资产流转"和"财政、金融保障"是实现以土地银行为突破口,引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协同发展的三大核心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霄  
根据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案例的调查研究,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中一定程度上出现"半市民化"现象,即多数农民转户但并没有放弃农村土地资源。转户农民同时占有城镇社会福利和农村土地保障两种资源,这加重了重庆户籍制度后续改革的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转户农民土地占有权、经营权和分离权的剥离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土地资本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作用与实施路径,主张建立以"农村土地托管中心"为核心的土地资本化运行机制,实现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涨价归农"和"涨价归公",以形成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土地的激励机制,以及为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筹集和支付新增城镇人口社会福利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以更好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农村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宇德良  郑财贵  张孝成  孙静  
为确保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顺畅运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建设,通过对比分析法与调研材料综合分析法等改革运行问题诊断方法,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运行总体顺畅,但也还存在着转户对象逐步偏离改革初衷、转户进程放缓、户改资金周转与后续土地处置利用困难等问题。亟待通过构建户改退地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予以完善解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张佰林  藏波  
本文以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为基础,并基于重庆市1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已定居城镇、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土地是否有撂荒或闲置、退地补偿或补助是否按时足额发放、退地后生活质量预期的高低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在外非农务工、土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退地政策是否多变、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新农保、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预期的高低仅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华  
在户籍制度福利功能弱化和农村土地财产功能显化的推拉作用下,农村宅基地的配置机制正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化;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改革动力呈现出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相交织的局面。鉴于此,本文提出户籍制度改革视角下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改革策略:即以还权赋能为重点,显化宅基地资本属性;以收益共享机制构建为关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宅基地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淑清  
针对重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指出,重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对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改革。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制的矛盾关系,采取有效对策正确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是从战略上保证重庆统筹城乡发展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振军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一直备受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千夫所指。正是基于对户籍制度过去作用的认识,人们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户籍改革寄予厚望。但由于历史惯性以及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户籍改革的作用是有限的,激进改革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或战略重点应当放在城市发展和农地改革上。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甦  牛元钊  
分析"农转非"居民住房保障的意义后,分析了包括土地确权、地票交易、住房券流通和换购等为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提出完善该体系的政策意见,为完善重庆城市住房保障整体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虹  
“农转非”是指公民的户籍管理类别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 ,获得“农转非”的身份对于公民来说 ,能够享受到不同于农民的特殊待遇。比如 ,可获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和实惠 ,享受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而在现实中 ,“农转非”仅仅指因“征地”而转为居民的这部分人。由于城乡差别太大 ,“农转非”要真正成为“居民”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在文化素质、就业技能、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 ,“农转非”这个群体从整体上还难以与城市居民进行平等竞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跃  欧书阳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6月启动全面户籍制度改革。本调查报告通过对转户农民工群体的实地走访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重庆此次户改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谢家智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韩冬  周璇  王艳西  
研究目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以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历次重大的变革均是与农村户籍制度变革形成内生联动,而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管制程度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一是通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支撑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生产要素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提出试点范围、权利认定、土地权限、必要条件和制度保障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