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9807)
- 2022(8195)
- 2021(7551)
- 2020(5779)
- 2019(13466)
- 2018(13461)
- 2017(23884)
- 2016(13659)
- 2015(15327)
- 2014(15678)
- 2013(15156)
- 2012(14776)
- 2011(14028)
- 2010(14522)
- 2009(13179)
- 2008(12675)
- 2007(11590)
- 2006(10936)
- 2005(10470)
- 学科
- 济(76641)
- 经济(76585)
- 管理(27386)
- 地方(26921)
- 中国(26381)
- 业(24841)
- 教育(19730)
- 方法(18796)
- 农(18105)
- 数学(16346)
- 地方经济(16303)
- 数学方法(16215)
- 企(15975)
- 企业(15975)
- 学(15753)
- 业经(14996)
- 发(13705)
- 农业(13012)
- 融(11045)
- 金融(11043)
- 理论(10926)
- 环境(10627)
- 发展(10403)
- 展(10276)
- 制(10218)
- 银(9974)
- 银行(9964)
- 行(9866)
- 财(9429)
- 贸(9335)
- 机构
- 大学(196704)
- 学院(194394)
- 济(84820)
- 经济(82934)
- 研究(81293)
- 管理(62128)
- 中国(56270)
- 理学(51044)
- 理学院(50184)
- 管理学(49274)
- 管理学院(48870)
- 科学(46633)
- 京(45846)
- 所(41725)
- 范(38098)
- 师范(37882)
- 研究所(37408)
- 财(36365)
- 中心(34789)
- 江(32667)
- 教育(31986)
- 北京(31066)
- 师范大学(31038)
- 农(29471)
- 院(28726)
- 财经(27602)
- 经济学(27087)
- 州(26535)
- 经(24846)
- 经济学院(23935)
- 基金
- 项目(116261)
- 研究(94135)
- 科学(92004)
- 基金(78765)
- 家(67167)
- 国家(66400)
- 社会(58821)
- 社会科(55476)
- 社会科学(55466)
- 科学基金(55278)
- 教育(48638)
- 省(46518)
- 划(41114)
- 基金项目(40647)
- 编号(40217)
- 成果(35758)
- 发(33366)
- 课题(32305)
- 资助(31729)
- 自然(30872)
- 自然科(30062)
- 自然科学(30053)
- 自然科学基金(29476)
- 重点(27971)
- 发展(27873)
- 展(27392)
- 年(26782)
- 部(26721)
- 规划(24823)
- 性(24147)
共检索到33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琚晓星 袁利 叶勇
教育对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测算重庆市高等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贡献。2000-2005年重庆市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的贡献取平均值为4.305%,从而指出增大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实现重庆市经济持续、高速、高效增长的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勇
目前,信息化成为工业化之后最具潜力的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文章对重庆市1997~2006年信息化水平发展状况进行测定,然后建立信息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并对重庆市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 经济贡献 生产函数
[期刊] 改革
[作者]
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贡献研究课题组 温涛 彭智勇 许洪斌 宋乃庆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一个人们公认的事实,虽然国外早有实证,并由此形成了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国内至今尚无通过调查研究与数学方法有效结合的手段予以充分证实。正因为如此,教育对经济贡献的认同度也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地位和经济对教育发展的支持。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而进一步发挥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则有赖于实施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发展 重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华 周承东
本地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在当前人才工作的转型阶段尤为重要,区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地方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地的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起来。文章从地方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教育的经济意义、老百姓的教育支出统计,就业与社会问题等方面分别论述了本地高等教育事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
关键词:
人才 本地化 高等教育 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蕴诗 陈玉婷
文章对比分析广东省对外依存度高的中山市和对外依存度低的韶关市的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同时以中山市为例,从产业、技术、资金、就业、消费、国际化等多方面探究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关联贡献。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贡献的若干提升空间。在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应该重新认识外经贸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竭力提高外经贸对地区的经济贡献。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经贸 经济贡献 地区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艳娜 陶陶
建立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1996年统计数据对全市43个区(市、县)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值划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据此揭示了区域差异的空间特点,并讨论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重庆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斌,万伦来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虚拟企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虚拟企业的偏差,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虚拟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虚拟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Sylvie Dmurger 杰夫·萨克斯 胡永泰 鲍曙明 张欣
以往关于中国省级地区发展不均的研究中 ,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在省级地区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中引入地区虚拟变量的重要性。其中有为数不多但颇有影响的研究认为国家给予地方的优惠政策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 ,我们用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 (其地理位置 )和优惠政策指数取代以往研究中的地区虚拟变量。我们发现地理和政策要素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各占 3个百分点 )。不过 ,相对政策要素而言 ,地理要素比政策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长得多的滞后效应。政策指数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最高 ,而在中部和西北部省份则最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促进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取消限制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光洪 刘卫国
从经济结构、企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教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同京津沪三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和缘由,并指出正视差距的存在是制定未来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重庆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娅 闵维方
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对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水平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各地区间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地区差异 高等教育 成本补偿 属地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远 刘智勇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国应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贵锋 徐建华
植被是陆地表面主要的覆盖物,也是许多地球系统过程的重要变量。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在区域尺度上是显著的。以重庆市为例,使用滑动平均和SG滤波对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结合GDP和人口栅格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相关场两个方面分析了植被与人类活动因子之间的时空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998到2005年,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状况并没有随GDP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而增加。在时间序列上,植被覆盖与GDP和人口之间总体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空间上,这种相关关系表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空间相关场表明:较强的负相关主要发生在相对发达的主城区周围,反映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使得植被面积和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周彦兵 李玥 张宏敏 李会杰 赵占辉
[目的]为探求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1997—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重庆市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正异速增长类型,城市各功能性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呈同质性变化特征。(3)GDP在滞后1、2阶时,在90%、99%的置信水平下,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但城市建设用地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不明显,说明盲目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并不一定促进经济发展。(4)经济发展主要受自身波动的影响,短期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明显, 90%以上的城市用建设用地扩张在经济发展波动中得到解释。[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限,但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未来应深化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关联的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管控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章勇
[目的]作为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有效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R"原则对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从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得出了权重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稳中有进,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4年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5年发展速度显著提升,2015年后又趋于稳定。在4个影响方面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属于核心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农户沼气池普及率及复种指数等方面;而资源减量投入指标与环境安全指标作用相当,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农用药品物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强度控制、农村用电强度、农业能耗指标控制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的控制。相对而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较小,推动力较弱。[结论]重庆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4点对策与建议:(1)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开拓技术型市场;(2)调整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新政策、新结构;(3)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加大信息透明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