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2)
2023(10370)
2022(9251)
2021(8779)
2020(7314)
2019(17284)
2018(17283)
2017(33266)
2016(18324)
2015(20610)
2014(20815)
2013(20542)
2012(18463)
2011(16583)
2010(16269)
2009(14722)
2008(14193)
2007(12194)
2006(10440)
2005(8893)
作者
(53387)
(44043)
(43724)
(41654)
(27883)
(21383)
(19854)
(17569)
(16847)
(15522)
(15269)
(14763)
(13839)
(13823)
(13581)
(13396)
(13370)
(13021)
(12630)
(12304)
(11057)
(10706)
(10568)
(9894)
(9880)
(9844)
(9723)
(9657)
(8910)
(8817)
学科
(70969)
经济(70899)
管理(51121)
(48066)
(40675)
企业(40675)
方法(34730)
数学(30106)
数学方法(29669)
(18379)
地方(17109)
中国(17101)
(16586)
(16266)
业经(15791)
(12595)
贸易(12583)
(12440)
农业(12373)
(12181)
理论(12161)
环境(11988)
技术(11117)
(10961)
(10584)
财务(10512)
财务管理(10493)
(10377)
企业财务(9849)
教育(9480)
机构
大学(253950)
学院(253082)
管理(104496)
(93782)
经济(91560)
理学(91200)
理学院(90182)
管理学(88510)
管理学院(88089)
研究(83521)
中国(59682)
科学(55996)
(54343)
(42005)
(41840)
业大(40973)
(40944)
研究所(38895)
中心(37353)
(35197)
北京(34393)
(34004)
师范(33708)
财经(33494)
农业(32780)
(31042)
(30451)
(29359)
师范大学(27412)
技术(27216)
基金
项目(182986)
科学(142370)
研究(131417)
基金(130802)
(114944)
国家(114016)
科学基金(97363)
社会(79835)
社会科(75568)
社会科学(75545)
(72230)
基金项目(70603)
自然(65681)
自然科(64052)
自然科学(64035)
自然科学基金(62825)
(61448)
教育(59454)
资助(54194)
编号(54179)
成果(42725)
重点(40847)
(39061)
(38692)
(37587)
课题(37080)
科研(35241)
创新(35001)
计划(34260)
大学(33314)
期刊
(98894)
经济(98894)
研究(70565)
中国(44279)
学报(42475)
科学(38996)
(36929)
管理(36480)
大学(31358)
学学(29526)
(29521)
教育(27956)
农业(26319)
技术(22497)
业经(16721)
(16650)
金融(16650)
经济研究(14976)
财经(14703)
图书(14365)
(13972)
科技(13758)
资源(13714)
问题(12863)
理论(12698)
技术经济(12489)
(12332)
实践(11978)
(11978)
(11667)
共检索到35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傲蓝  何灏  曹银贵  邱敏  
[目的]文章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对其旱地改水田潜力进行测算,以期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内部结构调整和占补平衡,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方法]基于2010—2018年旱改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构建旱改水适宜性评价模型,该模型涵盖地形条件、土壤条件、耕作条件3个评价维度,包括海拔高程、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等10个评价指标的旱改水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利用模型评价旱改水整治潜力,并识别整治的障碍因素,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旱改水的整治措施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寿区旱地改水田整体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密度最高的乡镇是海棠镇、云台镇和葛兰镇。(2)总的来说,重庆市长寿区旱地改水田整体适宜性不高,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改为水田的旱地面积分别为159.81hm~(2)、8 115.64hm~(2),两者占全域总面积的25.22%,这些地块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北部的石堰镇、葛兰镇等乡镇;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改为水田的旱地占比为74.78%,这些地块限制性因素较多,难以改造为水田。[结论]综上,未来长寿区可通过改造有效土层厚度低、地形坡度较陡、田块面积小、灌溉保证率低等障碍因素推动耕地旱改水工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全年门诊、急诊、入院、出院、手术分别比上年增长11.95%、17.99%、6.02%、5.94%、7.60%……2017年,长寿区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三甲医院复评工作,大力开展"医疗质量安全落实年"主题活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着力提高基础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使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1规范内部管理抓基础医疗质量控制去年11月,长寿区人民医院成功通过市卫计委三甲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李靖  李涛  蔡进  何田  
研究中国相对贫困问题将会为后2020时期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因此,论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后2020时期相对贫困的新内涵和新特点,尝试构建相对贫困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维视角划定相对贫困线,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相对贫困指数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能够全面反映或量化人口实际生活状况的需求;②相对贫困人口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身能力和获得发展的机会等方面较少,主要源于产业带动作用较弱,参与合作社发展和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户主教育水平较低,且超过1/3的相对贫困户属于老人户、残疾户和重病户;③扶贫政策、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和个人条件是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菲  杨庆媛  樊天相  冯应斌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援  姚蔚  
本文对重庆市长寿区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粮食产销平衡地区众多国有粮食企业无论是在收购还是在销售方面,其主渠道作用都在日益降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历史负担重、经营成本高以及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等,但其实质原因却是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家应把培育和完善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公平参与粮食市场竞争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保证粮食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以及粮食市场稳定。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娜   张仕超   张湘   张煊赟   唐俊霞   欧云梅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空间布局,可为县域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探究花椒适宜性布局,进而在目标规模的约束下引入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进行连片性优化,促成紧凑性空间格局的形成。【结果】①仅考虑“园地”时,石门镇、先锋镇和白沙镇无法达到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的情况下石门镇和白沙镇能满足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水田”的情况下先锋镇仍无法达到规模需求;②利用市场、管理和生产因子对花椒生态适宜性进行修正后,村域差异更加明显,其中高度适宜主要聚集在绣庄村,中度适宜主要位于夹滩社区和永丰村等村社,勉强适宜在各村社均有分布;③差异化发展乡村花椒产业,将68个村划分为4大发展区,其中椒乡社区和绣庄村等4个村社为优先发展区,白坪村和双河村等19个村社为重点发展区,黄桷村和小园村等30个村社为一般发展区,毗罗村和新桥社区等15个村社为缓慢发展区。【结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评价产业用地适宜性,AgentLA模型能够提供紧凑度更高的用地方案,二者结合可为江津乡村花椒产业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凯  任元明  
新经济地理学从市场潜力的角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但识别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这类文献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以重庆市直辖作为市场潜力变化的外生冲击,以四川省县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就边界效应导致的市场潜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直辖导致位于川渝边界附近的四川省县市的市场潜力损失大于四川省其他县市,进而导致在重庆市直辖之后位于川渝边界附近的县市的经济增速低于其他县市约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结论。进一步的发现是,市场潜力是解释基准回归结果的重要因素,而经济结构差异则没有足够的解释力。同时我们也排除了与其他省市加强合作以及“三线”建设的长期影响和三峡移民等竞争性假说。最后,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提出畅通国内循环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闫睿  
对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定量估算和动态分析,可为生态建设和森林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为碳汇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重庆市第六次(2002年)、第七次(2007年)、第八次(2012年)、第九次(201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连续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了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周期内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并进行动态分析;利用分起源主要优势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Logistic生长方程,预测2022年重庆市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1)2002~2017年,重庆市乔木林碳储量由4086.02×10~4t增至10923.65万t,碳密度由2002年的26.67t/hm~2增长至44.84t/hm~2;(2)天然林的碳储存能力远大于人工林;(3)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近几年对碳储量的贡献逐步增大,但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仍然是全市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4)重庆市乔木林结构逐步改善,结构更加合理,碳密度随着林龄增加而升高,碳储量增长潜力大;(5)到2022年,重庆市乔木林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达到15561.74万t和52.79t/hm~2,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42.5%和17.7%。全市乔木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69.3%,增加单位面积蓄积、进一步实施天然林保护、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制定合理的乔木林采伐强度和更新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碳储存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子怡  黄云  
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山丘陵区潜力值0.30.6;丘陵边缘山地区潜力值<0.3。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应基于耕地整理潜力予以分区并采取不同策略:对近期重点整理区,统筹安排项目配套政策及资金;对中期适宜整理区,通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对远期一般整理区,建立专项整理基金和拓宽耕地整理资金的筹措渠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勇  王亚风  黄晖  张启瑞  刘杰  
为解决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偏重主观经验、缺少量化评价依据、科学性和系统性较差的弊端,以国家4A级景区重庆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原理和方法提出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网络结构测评体系,通过网络密度、聚类系数、平均距离、中心度、中心势、n-派系和结构洞等结构测评指标,从网络完备程度和运行状态两方面对游线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游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长寿湖景区现状游线网络完备程度较高,运行状态良好,总体合理,但存在相关游线数量偏少,部分景点承载压力过大等问题。为此,以不同类型游线产品为线索,从游线数量、中心景点和旅游点的修正、游览的层次性等方面提出规划优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强  陈强  唐世叙  
重庆市南川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中实事求是制定林改方案,坚持做到"确权发证到位、纠纷调处到位、档案管理到位",真正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中主要从6个方面着手:搭建林业要素市场,破解"交易难";创新林地流转模式,破解"经营难";构建林业融资平台,破解"筹资难";推进采伐管理改革,破解"变现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破解"管护难";探索资源综合利用,破解"利用难"。在继续深化林业综合改革中着重解决3个方面矛盾:正视保护与发展矛盾,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正视国有林与集体林矛盾,坚持国家与集体相结合;正视传统林业与现实林业发展矛盾,坚持传统与现实相结。试验区经初步探索取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群毅  秦波  周一星  
在我国CBD(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区位选择一直是存在疑问和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CBD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和空间结构,明确CBD发展阶段是区位选择的前提和关键。以重庆市为例,在构建CBD区位选择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明确了重庆CBD在功能结构上处于商贸功能逐渐向商务功能转变的阶段,在空间结构上处于集中大于分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商贸功能和商务功能不宜分离,CBD的建设在空间上不宜分散。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渝中区和北部新区两个具体区位对CBD区位要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在渝中区培育重庆CBD的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小于  杨庆媛  毕国华  
针对重庆市江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本底和土地利用特点,从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津区2007~201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力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江津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土地资源承载力仍然偏低,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均未达到良好状态,仍需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距近年有所减小,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各子系统对承载力的贡献大小不一,承载强度贡献最大,承载潜力次之,承载效益贡献最小,承载效益是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键;(3)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林地占比、人均生态用地、环保投资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域占比、水土流失率、未利用地占比、单位农用地产出,各乡镇障碍因素差别较大;(4)障碍因素不同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城区和工业园区所在地应适当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大力实施耕地休耕和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民生计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受生态保护限制的地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作为职教名城,永川构建了齐头并进的永川职教发展格局,形成了在重庆各区县乃至成渝地区保持领先的职教规模,培养了数千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了“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所开展的探索,被教育部称为“中国职教第四种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