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1)
2023(6856)
2022(6205)
2021(5802)
2020(5013)
2019(12107)
2018(11938)
2017(23562)
2016(13266)
2015(15038)
2014(15551)
2013(15608)
2012(14495)
2011(13200)
2010(13387)
2009(12496)
2008(12418)
2007(11412)
2006(9785)
2005(8731)
作者
(40311)
(34085)
(34054)
(32619)
(21405)
(16822)
(15642)
(13526)
(12865)
(12071)
(11689)
(11659)
(10835)
(10819)
(10797)
(10682)
(10628)
(10032)
(9896)
(9789)
(8556)
(8477)
(8271)
(7783)
(7778)
(7655)
(7631)
(7521)
(6976)
(6946)
学科
(61171)
经济(61124)
管理(31966)
(31469)
方法(28693)
数学(26114)
数学方法(25874)
(23425)
企业(23425)
(17405)
地方(15449)
中国(14754)
(14257)
(13280)
农业(11493)
业经(10400)
土地(9811)
(9548)
贸易(9547)
(9141)
(9085)
环境(9057)
(8725)
(8058)
(7361)
财务(7342)
财务管理(7316)
地方经济(7208)
(6913)
银行(6889)
机构
大学(193463)
学院(192368)
(77655)
经济(75787)
管理(73331)
研究(67934)
理学(62777)
理学院(61921)
管理学(60753)
管理学院(60405)
中国(50643)
科学(44970)
(42735)
(39214)
(35879)
(33771)
研究所(32888)
业大(32886)
中心(32468)
农业(31143)
(30536)
财经(27128)
(27048)
师范(26803)
北京(26696)
(24529)
(24518)
(23879)
经济学(23668)
(22368)
基金
项目(130407)
科学(101379)
基金(93284)
研究(91241)
(82381)
国家(81748)
科学基金(68798)
社会(56881)
社会科(53925)
社会科学(53898)
(51730)
基金项目(50850)
自然(45752)
自然科(44612)
自然科学(44595)
(44404)
自然科学基金(43720)
教育(41323)
资助(38079)
编号(37240)
重点(29699)
成果(29434)
(28784)
(28711)
课题(26086)
(25799)
计划(25467)
科研(25448)
创新(24355)
教育部(23516)
期刊
(85974)
经济(85974)
研究(52827)
中国(39474)
(34986)
学报(32342)
科学(30566)
(26145)
农业(23432)
大学(23010)
管理(21808)
学学(21765)
技术(16415)
教育(16017)
(14672)
金融(14672)
业经(14181)
(12848)
经济研究(12778)
财经(12762)
资源(12648)
问题(12457)
统计(11030)
(10921)
技术经济(10638)
(9861)
(9820)
图书(9271)
决策(9232)
理论(9104)
共检索到281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强  曹蕾  邱道持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雨  周宝同  付伟  王蓉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手段,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等计算方法,对渝北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形、坡度下各种景观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相似条件下的城市最佳土地利用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渝北区土地资源以中、高级地形位为主,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以下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2)渝北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林地,但耕地景观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林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长较快,总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研究期内,中低级地形位区间内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景观面积的分布趋势随着地形位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其优势地形位主要集中于高级别地形位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莹  匡鸿海  吴晶晶  程玉丝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研究区域,运用CLUE-S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2007年和2009年为基期,对渝北区2013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渝北区2013~2020年3种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式,模拟了3种情景模式下渝北区在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两期模拟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2.26%和94%,Kappa系数值分别为90.32%和92.5%,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说明CLUE-S模型适用于渝北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模拟研究,具有较好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能力;(2)地形、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河流、城镇和村庄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炜  
[目的]分析城镇化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法]在综合选取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代表性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的协整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检验两者之间的互馈关系。[结果]2000—2016年重庆市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复种指数对城镇化人口比例由最初的负向效应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对其余指标表现为正向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其对上述指标在第八期总贡献率达70%,复种指数对自身影响较大,解释水平较高;化肥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负向影响,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人口城镇化表现为正向影响,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及自身有负向影响。二、三产业比例的冲击对化肥投入冲击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11%~14%之间,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总贡献率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冲击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城镇人口比例对其贡献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后期变化较小。[结论]综合来看,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能够正向推动耕地利用集约化,而耕地利用集约化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仅具有较小的正向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骆东奇  李乐  郭英  赵伟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确定的土地利用新要求,耕地集约利用是国家实现粮食和建设保障的条件。利用规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耕地集约利用受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直接影响,在区域分异上表现为渝西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针对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变化规律,从树立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判观念、认清耕地集约利用短板、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挖掘耕地农业利用价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农用地和其他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拥军  杨庆媛  陈琳琳  洪辉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当前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环节,它旨在探明省域国土开发程度的空间差异,对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重庆市的研究为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GIS的空间聚类方法,对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领域的共计30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当前国土开发利用效率以主城区最高,十四区县次之,渝东北和渝东南为低效率区域,巫溪、酉阳一带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引  杨庆媛  李闯  杨孟禹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理解,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效率两个子系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庆市1996—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机拟合计算并根据结果对重庆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评,将重庆市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应综合考察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贡献率、发展要素产出率、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城镇化效率及其区域协同程度;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虽然在快速提高,但仍远落后于东部中心城市;重庆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发展要素与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之间匹配度相对较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要素配置和城镇体系格局,推进城乡统筹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它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本文主要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变化5个方面,对渝北区工业化程度进行定位,并与其他8区进行横向比较定位,最后对渝北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蕾  钟菲  莫燕  章明  
在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下,以重庆市38个开发区为例,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利用得到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其排序,通过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比分析,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开发区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应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突出示范效应;科学规划布局开发区及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因地制宜、做好建设用地挖潜等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工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谷艳博  宗会明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生产网络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物流业发展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在理论层面上,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加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同时为城市扩张提供动力,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空间上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缩小城市内部区域差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具体探讨江北区物流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课题组  李雄  
新时代是国家治理与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新理念、新举措。重庆市渝北区在全面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在基层调研、源头预防、监督协调、分类治理、矛盾调处、多元参与等方面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特色与示范意义,又符合渝北区地方客观实际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机制与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勇  杨帆  孙卓元  葛国钦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要素流动网络逐步完善,逐步形成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的城乡要素流动优势区,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受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影响,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从早期的“城市主导型”、中期的“城—乡—村等级型”向后期的“城乡均衡型”网络结构演化。最后从优化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结构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伟  廖和平  谢德体  朱琳  陈杰华  夏涛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一套包括7个项目层、32个次级指标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岸区5大组团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是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向,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刘秀华  周佳松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