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4)
- 2023(5989)
- 2022(4737)
- 2021(4817)
- 2020(3954)
- 2019(9748)
- 2018(9984)
- 2017(17922)
- 2016(10823)
- 2015(12471)
- 2014(12762)
- 2013(11662)
- 2012(10499)
- 2011(9538)
- 2010(10072)
- 2009(8658)
- 2008(8197)
- 2007(7424)
- 2006(6543)
- 2005(5986)
- 学科
- 济(37231)
- 经济(37205)
- 管理(20905)
- 方法(20163)
- 业(19917)
- 教育(19503)
- 数学(18972)
- 数学方法(18417)
- 中国(17100)
- 企(14555)
- 企业(14555)
- 农(11034)
- 理论(10660)
- 教学(8892)
- 学(8315)
- 地方(7967)
- 农业(7340)
- 业经(6374)
- 财(5877)
- 技术(5862)
- 发(5845)
- 劳(5551)
- 劳动(5534)
- 贸(5438)
- 贸易(5435)
- 易(5229)
- 制(4838)
- 发展(4811)
- 学法(4738)
- 教学法(4738)
- 机构
- 大学(138993)
- 学院(135590)
- 管理(47887)
- 济(46568)
- 研究(46371)
- 经济(45282)
- 理学(41491)
- 理学院(40943)
- 管理学(39624)
- 管理学院(39367)
- 京(31839)
- 教育(30249)
- 范(29081)
- 师范(28930)
- 中国(28770)
- 科学(27521)
- 师范大学(23809)
- 所(22118)
- 江(21753)
- 中心(21282)
- 北京(21108)
- 研究所(20194)
- 财(19947)
- 技术(19623)
- 职业(18267)
- 业大(18002)
- 州(17300)
- 农(17209)
- 院(16871)
- 财经(16159)
- 基金
- 项目(89293)
- 科学(72089)
- 研究(71449)
- 基金(61043)
- 家(51789)
- 国家(51236)
- 科学基金(44302)
- 教育(43039)
- 社会(42063)
- 社会科(39640)
- 社会科学(39629)
- 省(35962)
- 划(33420)
- 编号(32461)
- 基金项目(30967)
- 自然(28170)
- 成果(27918)
- 自然科(27597)
- 自然科学(27592)
- 自然科学基金(27047)
- 资助(26655)
- 课题(26067)
- 年(21687)
- 重点(21523)
- 部(21359)
- 规划(20348)
- 发(19672)
- 教育部(19249)
- 项目编号(18922)
- 创(18436)
共检索到210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一种行动与实践。为解决中职学校劳动素养培育途径不畅、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不强、劳动体验匮乏、劳动教育主体和阵地分割等问题,早在2009年,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就开始探索劳动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校园劳动教育文化。打造劳动故事墙、节约粮食食堂、最美寝室、最美教室、个性化劳动公共区域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环境文化。夯实思政课和劳动课、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日活动、专业劳动文化活动、"海潮劳动"活动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制订《学生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生活劳动细则》《实训工作实施细则》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制度文化。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日活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校园劳动实践日活动、劳动成果分享活动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行为文化。
关键词:
劳动技能 职教中心 教育模式 素养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针对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发挥不充分、成效不明显的现实状况,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以立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提出的“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办学理念和“养成性”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研究和探索形成以“五育融合、五化并举”为主要特征的中职学生劳动养成教育模式。该模式基于“系统教育力”,着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五育融合、五化并举”育人特征,将劳动教育纳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家校企社协同育人的劳动养成教育新格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扬群 吕红
建设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筑牢职业教育质量底线的创新工程。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坚持行动导向,扎实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创新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两链"建设;立足搭建平台,构筑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数据支撑系统;着眼长效,建立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八大机制;切实落地,推进实时性和周期性相结合的诊改实施。从5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校本化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瑞 夏少辉
CIPP评价模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的本质特征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CIPP的全程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改良性评价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系统性、阶段性、差异性特征高度契合。基于CIPP模式,可以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4个维度构建具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高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CIPP模式 评价体系 高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魁 尹镜涵
在“大思政”背景的支撑下,各院校越发注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政策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为目标,不断探索“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的展开方式,立足于实际,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打造良好的德劳融合氛围。文章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展开工作出发,分析当前高职类院校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德劳融合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问题与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扬群 吕红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共建项目,同时也是重庆市2014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从研究、完善、试点到应用推广,历时2年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内容不断完善、平台不断优化、影响不断扩大。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德育工作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依据教育部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在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过程中,立足本校德育实际状况,研究并实施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改革,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荣获重庆市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风采优秀组织单位光荣称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见君
劳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但目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劳动观养成教育、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缺失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生不尊重劳动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三维度四策略”劳动教育模式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并从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两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评价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策略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瑞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生成性”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效。
关键词:
SPOC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孟
人工智能具有改变社会生产劳动的"奇点"意义,推动劳动方式、内容、过程、观念、价值与目的发生巨变。劳动巨变内在驱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变革,教育方式需要走向智能,教育内容需要突出社会性、情感性的非物质性劳动内容,教育过程需要侧重创造与愉悦,教育观念提倡热爱劳动,教育价值强调创造,教育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改革的理路,职业院校可以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环境创设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贯通"教、学、育、评、管"等教育各环节,构建以智能、个性、创造、多元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鹤婷
数智时代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数字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进而引发了终端移动化、信息互联化、虚实交互化、生活工作互嵌化的公共生存样态。智能劳动带来了工具智能化和产品虚拟化。情感劳动让劳动者呈现人际关系过载和倦怠社会下的劳动精神退避等新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握不全面、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方法运用不科学、劳动教育的途径和体系建设不系统的问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必须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内容,剖析“不珍惜劳动成果”问题,加强劳动价值取向教育,扩展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科学设计劳动教育关键环节,对标“不会劳动”问题,加强数字智能劳动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智能化水平,系统筹划劳动教育途径和体系,化解“不想劳动”问题,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关照数字劳动者精神健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孟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桂庭
蜀山脚下,钟灵毓秀。在渝北回兴工业园区,毗邻江北国际机场,屹立着一座环境优美的中职校园——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办于1990年,由原重庆市渝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原重庆市龙溪职业中学合并组建而成。历经20多年风雨历程,已跻身于中华职业名校之列。这所诞生于文化融会之地、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华职校,在全国职教界享有较高声誉。学校以"乐业乐群,志远行近"为校训,形成了"即知即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海英 车明朝 高卫东
追求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每一个教育实践者的追求。从普适而言,我们有一般性的答案,例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但是落实到每一所具体的学校,每一个具体学生,每一位具体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追索又有了不同的内容和形态。正是这种千姿百态的追求,促成了无数成功的而又独具特色的学校。重庆旅游学校,作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一所区属中职学校,能够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