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8)
2023(13312)
2022(10912)
2021(9781)
2020(8216)
2019(19048)
2018(18963)
2017(36307)
2016(20286)
2015(22981)
2014(23720)
2013(23603)
2012(22358)
2011(20306)
2010(20752)
2009(19289)
2008(19386)
2007(17859)
2006(15943)
2005(14781)
作者
(61984)
(51880)
(51753)
(49401)
(33113)
(25169)
(23770)
(20336)
(19875)
(18745)
(17694)
(17470)
(16713)
(16685)
(16253)
(16250)
(15913)
(15404)
(15107)
(14989)
(13310)
(12973)
(12790)
(11879)
(11858)
(11756)
(11707)
(11589)
(10692)
(10574)
学科
(94023)
经济(93932)
管理(53349)
(53319)
(39931)
企业(39931)
方法(35768)
数学(31112)
数学方法(30804)
中国(29307)
(28870)
地方(26844)
业经(21357)
(20508)
农业(19444)
(18837)
(16932)
(16392)
贸易(16380)
(15749)
(15011)
(14982)
银行(14974)
(14860)
金融(14857)
(14414)
环境(13956)
(13928)
地方经济(13892)
技术(12750)
机构
学院(297511)
大学(297232)
(122310)
经济(119528)
管理(109249)
研究(109066)
理学(91944)
理学院(90781)
管理学(89152)
管理学院(88590)
中国(82198)
科学(67893)
(66148)
(57288)
(56960)
(55980)
研究所(51717)
中心(50213)
(48644)
业大(46024)
农业(44479)
财经(43336)
北京(42622)
(42318)
师范(41873)
(39111)
(39024)
(38817)
经济学(37089)
(35451)
基金
项目(190410)
科学(147591)
研究(139751)
基金(133110)
(116261)
国家(115217)
科学基金(96835)
社会(86779)
社会科(82075)
社会科学(82047)
(76629)
基金项目(70182)
(64372)
教育(63975)
自然(60898)
自然科(59411)
自然科学(59392)
编号(58277)
自然科学基金(58263)
资助(54853)
成果(48320)
(46924)
重点(43590)
课题(41849)
(41552)
(38648)
发展(37612)
(37003)
创新(36295)
科研(36090)
期刊
(145786)
经济(145786)
研究(91568)
中国(67702)
(53371)
学报(47692)
科学(43683)
(43208)
管理(38939)
教育(36897)
农业(36037)
大学(35446)
学学(33026)
(30378)
金融(30378)
技术(27308)
业经(25140)
经济研究(22562)
财经(21092)
问题(19976)
(19696)
(18138)
技术经济(15762)
图书(15447)
统计(14899)
(14653)
资源(14468)
(14467)
商业(14241)
世界(13742)
共检索到467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引  杨庆媛  李闯  杨孟禹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理解,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效率两个子系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庆市1996—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机拟合计算并根据结果对重庆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评,将重庆市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应综合考察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贡献率、发展要素产出率、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城镇化效率及其区域协同程度;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虽然在快速提高,但仍远落后于东部中心城市;重庆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发展要素与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之间匹配度相对较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要素配置和城镇体系格局,推进城乡统筹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娇娇  
近期,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实体要素。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金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VAR模型,在城镇化、工业化、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四个变量框架内,选取重庆市1978-2011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和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城镇化进程,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伟  冷炳荣  李鹏  
从重庆市政府对城镇化政策推动的角度,反思当前的政府主导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重庆市陆续推出了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一系列决定,并且这些城市(黔江区除外)将作为未来的特大城市发展目标,而对于大中小城市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相关政策分析表明,当前的重庆城镇化战略存在过高城镇化目标、重城不重乡、重量不重质、重大不重小等不良现象,也将不利于城乡统筹、城市健康发展、城镇体系的合理化布局,论文最后从规划调控、规划衔接、部门协调等角度提出了重庆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鹏成  廖宗义  罗芸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通过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对重庆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分类判断标准。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1996年来,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四个阶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文宝  张婷婷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小城镇是推进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在研究彭水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城镇化建设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强  曹蕾  邱道持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炜  
[目的]分析城镇化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法]在综合选取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代表性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的协整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检验两者之间的互馈关系。[结果]2000—2016年重庆市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复种指数对城镇化人口比例由最初的负向效应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对其余指标表现为正向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其对上述指标在第八期总贡献率达70%,复种指数对自身影响较大,解释水平较高;化肥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负向影响,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人口城镇化表现为正向影响,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及自身有负向影响。二、三产业比例的冲击对化肥投入冲击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11%~14%之间,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总贡献率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冲击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城镇人口比例对其贡献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后期变化较小。[结论]综合来看,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能够正向推动耕地利用集约化,而耕地利用集约化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仅具有较小的正向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卫东  高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伟  严思湘  田家华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与土地利用、生活保障、统筹协调五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2010—21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每一年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动态的增长趋势,以2012年和2014年为转折点先增长迅速后趋于平缓随后又再次加速提升。最后,从提取出的三个公共因子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优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晓群  沈琦  徐恭位  
根据系统论观点,协调是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和谐共生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是指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一致程度。文章采用空间描述方法构建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并以重庆2000~2012年数据为样本,对其功能分异明显的五大功能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在2000~2006年较为理想,但从2007年起,城镇化发展指数的增幅明显高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增幅,协调度几乎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其中,五大功能区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特点各异。就2012年而言,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冉启秀  周兵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变农民为市民、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以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研究发现,重庆市及其各个区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口也聚集在城镇造成城镇化率偏高,而绝大多数区县工业化发展又没有推动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涛  廖和平  杨伟  庄伟  时仅  
综合运用熵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挖掘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对研究区2002—2012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度、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测算、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未来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区位条件、国家和地方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格局上看,重庆市县域城镇化质量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空间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呈现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中心,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差异特征;3城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偏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现阶段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胜春  赵思悦  胡娟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7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受到邻近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以及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显著影响;本地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生态绿色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本地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提高还将促进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国胜  
长江三峡成库后,库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产业空心化日益突显;随着库区移民投资的逐渐减少,库区城镇化动力已显不足。本文分析了库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建设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ARCGIS9为工作平台,应用多级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度评价并进行了协同性等级划分,针对各等级提出了城镇化和生态的发展调控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