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0)
2023(8528)
2022(7236)
2021(6790)
2020(5690)
2019(12934)
2018(12823)
2017(24487)
2016(13345)
2015(14685)
2014(14377)
2013(13893)
2012(12317)
2011(11153)
2010(11365)
2009(10268)
2008(9848)
2007(8350)
2006(7271)
2005(6199)
作者
(40562)
(33598)
(33527)
(31734)
(21521)
(16455)
(15038)
(13209)
(12840)
(11871)
(11412)
(11333)
(10844)
(10535)
(10485)
(10319)
(10154)
(9946)
(9735)
(9587)
(8624)
(8268)
(7944)
(7658)
(7576)
(7430)
(7386)
(7291)
(6831)
(6740)
学科
(54205)
经济(54156)
管理(38115)
(34284)
方法(27649)
(27095)
企业(27095)
数学(25408)
数学方法(24871)
(15341)
环境(12871)
(12271)
中国(12252)
地方(11517)
(11451)
业经(11351)
(10445)
贸易(10441)
农业(10374)
(10138)
(8961)
技术(8068)
理论(8031)
(7797)
(7681)
(7187)
财务(7155)
财务管理(7145)
生态(7067)
企业财务(6734)
机构
学院(185058)
大学(182864)
管理(72772)
(71049)
经济(69596)
理学(64155)
理学院(63388)
管理学(61797)
研究(61658)
管理学院(61515)
中国(45430)
科学(42770)
(39319)
(39037)
业大(34872)
(31666)
农业(31063)
研究所(29547)
中心(28941)
(28905)
(26616)
北京(24393)
财经(23924)
(23089)
(22715)
师范(22334)
(21860)
(21532)
农业大学(21460)
经济学(20914)
基金
项目(136624)
科学(106587)
基金(99523)
(90470)
研究(89984)
国家(89788)
科学基金(76565)
社会(57340)
社会科(54506)
社会科学(54488)
(54035)
自然(53824)
基金项目(53633)
自然科(52534)
自然科学(52517)
自然科学基金(51554)
(47022)
教育(41037)
资助(41011)
编号(34360)
重点(31205)
(28945)
(28522)
(28406)
计划(28395)
科研(27037)
创新(26713)
科技(24893)
成果(24227)
大学(24104)
期刊
(72015)
经济(72015)
研究(45536)
学报(36070)
中国(33992)
(33779)
科学(31988)
大学(26320)
学学(25531)
管理(24617)
农业(23336)
(20964)
技术(15658)
教育(14543)
业经(13435)
(13021)
金融(13021)
(12861)
经济研究(12013)
资源(11546)
业大(10780)
统计(10755)
财经(10675)
(10387)
科技(10338)
(10142)
问题(9512)
(9095)
决策(9017)
商业(8921)
共检索到255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冉  朱浩楠  姜平  周杰  
利用城市微尺度模式,模拟分析了重庆广阳岛城市生态规划对局地气候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微尺度模式对原始土地利用方案的精细化模拟显示,广阳岛冬季1月以北风为主,岛屿西侧风速较东侧偏大,而夏季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风,岛屿的东北部为偏东风,西南侧为西北风。广阳岛1月和7月的温度场分布都为东高西低。全岛1月都属于舒适度较高的区域,其中岛屿东北部舒适度最高,而7月岛屿东北部由于气温较高,舒适度较低。生态规划方案的模拟表明,对局地小气候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场,能有效降低了广阳岛的近地面气温。生态规划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广阳岛的局地小气候,提高人体舒适度,广阳岛冬季1月全岛都较为舒适,而夏季7月舒适度最高的区域位于岛屿中西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浩楠  刘晓冉  孙佳  王颖  廖代强  周杰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蓓  倪广恒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了区域的陆气过程,同时高密度、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带来大量的人为热排放,加剧了城市局地气候变化。分析人为热及其动态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对探究城市陆气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中考虑人为热估算模型(LUCY),选取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在WRF中是否考虑高时空精度的人为热带来的差异,并以冬季集中供暖为例分析了大量人为热集中释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WRF-LUCY模型的模拟结果在各气象要素变化以及城乡环流中均有较为合理的表现;集中供暖前后的人为热变化导致空气温度骤增且快速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气温的升高幅度在夜间较大,日间较小。该研究为城市局地气候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为城市能耗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孔亚平  陈济丁  
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重庆市骨架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探讨一种基于规划路网与生态要素空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要素分为两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识别出规划路网对4种生态组分影响较大的地区和直接受规划路网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做出了空间分布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合理设计和布设路网提供了依据。提出的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评价方法将会促进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志跃  刁承泰  陈菲  陈敏  吕韬  
文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重庆市土地的生态特点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土地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土地进行了生态区划,将土地划分成四大生态区:丘陵平坝农业生态环境区、中低山林牧业生态环境区、库区生态环境区和城市生态环境区,以便因地制宜地对各区土地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火胜  李思韬  宛浩凯  余乾慧  吴昌广  
为精细化评估武汉市城市热岛时空分异特征以辅助气候适应性设计工作,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对武汉中心城区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连续3 a夏冬时段的6类建筑空间和3类自然空间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的时空分异,并探讨了不同LCZ类型的日平均UHII差异、逐时UHII变化及同种LCZ类内UHII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LCZ在夏冬两季可保持稳定日平均UHII类间差异,其中建筑高度越高的LCZ类型其UHII越高,特别是开阔高层(LCZ 4)和开阔中层(LCZ 5),而稀疏树林(LCZ B)、茂密树林(LCZ A)、开阔低层(LCZ 6)和零散建筑(LCZ 9)总体保持0℃以下;UHII逐时变化方面,LCZ A与其他LCZ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日出后8 h范围内LCZ A表现为快速上升后下降,其他类型则呈快速下降后稳定上升趋势;单日内,各LCZ的UHII呈“夏强冬弱、昼弱夜强”的特性,其中LCZ 9与LCZ A能够长时间维持“城市冷岛”效应以缓解局部热环境,而LCZ 4是唯一夏冬两季UHII均保持在0℃以上的类型;具有中层高度特征的LCZ 2和LCZ 5表现出显著的类内UHII差异,同类LCZ位于城区中部地块受城市冠层通风阻碍的影响其UHII比城区边界地块高。研究结果表明,LCZ类间UHII差异在夏冬两季稳定存在,而LCZ类内UHII显著性差异主要受武汉城市空间结构的驱动,密集的中心城区由于通风效能低下和人为热排放频繁而更易于导致局部高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志明  李月臣  金贤锋  刘贤  何小波  
为实现重庆多山、多云雾、少日照等典型地理环境特征下气温的空间分布精细化模拟,本文提出了一套局部回归加地形影响修正的适宜性模型方法。该方法综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Solar Analyst模型、改进的Angtrom-Prescott方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基于气象站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参数以及辐射站太阳总辐射参数,结合100 m×100 m DEM数据,进行山地起伏地形下气温空间化模拟。其中,气温的地形影响修正通过起伏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拟合而实现。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稳定性,局部回归项的模拟精度远高于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克里金插值(Kriging),也总体优于传统的基于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日照百分率、相对湿度因子构建的全局多元回归模型;采用55个区域气象站进行单一年份夏季气温模拟精度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59℃,地形影响修正后有38个站误差降低。模型具有较好的时空维度模拟能力,能反映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对气温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模型与商业化的ArcGIS软件工具相结合,便于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重庆及其周边西南山地太阳辐射低值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子珺  陈龙  覃军  郑翔  
利用2013年11月武汉市逐日空气质量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通过WRF模式模拟空气污染生消过程中的局地气象条件变化,探讨特殊地形条件下边界层结构变化和局地环流在污染物生消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1)武汉地区当背景环流场强的时候,由地形引起的局地流场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就弱,反之当背景环流场弱的时候,地形对流场影响明显:夜间为山风,白天为谷风。夜间山风与偏西北气流及偏东气流在武汉及周边地区辐合,形成气流汇聚带,在武汉地区形成一个反复污染带,即由地形引起的局地流场对污染物扩散的贡献就大;(2)武汉地区发生空气污染时,地面湿度较高,边界层呈上干下湿状态,其特征为暖而干且有偏东小风,这导致污染物不断堆积和重污染过程的形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康文  李月臣  周梦甜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采用120m×120m栅格大小的数据为模拟基准,借助CLUE-S模型、情景分析法、SPSS软件及ArcGIS10.1软件建立了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相结合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宏观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较全面地考虑了多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回归模型,提高了模拟结果的精度,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模拟及精度分析,整体模拟精度达86%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模型在研究高分辨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面有很好的适应性,对土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莹  匡鸿海  吴晶晶  程玉丝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研究区域,运用CLUE-S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2007年和2009年为基期,对渝北区2013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渝北区2013~2020年3种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式,模拟了3种情景模式下渝北区在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两期模拟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2.26%和94%,Kappa系数值分别为90.32%和92.5%,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说明CLUE-S模型适用于渝北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模拟研究,具有较好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能力;(2)地形、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河流、城镇和村庄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曼曼  蔡玉梅  祁帆  吴秀芹  
研究目的:以重庆市燕坝村为例,探讨村级尺度的耕地分等方法,并合理运用耕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野外调查法。研究结果:划分出了燕坝村耕地的三个等别,并依据耕地利用等来划定燕坝村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论:从应用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出发,耕地利用等别可以有效应用于村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但村级尺度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晓蒙  杨庆媛  刘光鹏  
研究目的:基于AO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重要成果材料——规划表格的快速更新程序,探讨规划成果快速维护的方法,以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质量。研究方法:程序设计与开发。研究结果:(1)根据规划数据库建库标准对ArcGIS扩展,能够实现规划表格快速更新功能;(2)规划表格更新程序简化数据库更新流程,节省更新80%以上的操作时间。研究结论:基于AO的规划表格更新程序能够简化数据库更新流程,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占山  张强  秦琰琰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刘秀华  周佳松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