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4)
2023(9311)
2022(7532)
2021(6863)
2020(5809)
2019(13581)
2018(13715)
2017(26470)
2016(14896)
2015(17263)
2014(18012)
2013(17658)
2012(16392)
2011(14737)
2010(15075)
2009(14006)
2008(14291)
2007(13340)
2006(11600)
2005(10676)
作者
(45016)
(37861)
(37579)
(36181)
(24061)
(18264)
(17412)
(14742)
(14284)
(13771)
(12811)
(12676)
(12210)
(11967)
(11903)
(11896)
(11737)
(11077)
(11018)
(11005)
(9549)
(9332)
(9284)
(8750)
(8693)
(8536)
(8498)
(8407)
(7704)
(7683)
学科
(64607)
经济(64551)
管理(39803)
(38538)
(29319)
企业(29319)
方法(27598)
数学(24188)
数学方法(23976)
(20833)
中国(18485)
地方(15468)
(15424)
业经(14572)
农业(13553)
(13328)
(12750)
(11400)
贸易(11396)
(10980)
理论(10037)
(9644)
(9560)
银行(9532)
(9415)
财务(9384)
财务管理(9346)
环境(9090)
(9010)
(8924)
机构
学院(218007)
大学(216932)
(87264)
经济(85183)
管理(78974)
研究(74312)
理学(66698)
理学院(65872)
管理学(64555)
管理学院(64146)
中国(56718)
(47397)
科学(46987)
(40812)
(40253)
(38765)
(36200)
中心(35546)
研究所(34923)
业大(33927)
农业(32046)
财经(31616)
北京(29974)
(29923)
师范(29601)
(28860)
(28477)
经济学(27038)
(26501)
技术(24635)
基金
项目(138118)
科学(106420)
研究(101934)
基金(96484)
(83740)
国家(83000)
科学基金(69950)
社会(62240)
社会科(58721)
社会科学(58700)
(55337)
基金项目(51292)
教育(47575)
(46387)
自然(44334)
编号(43756)
自然科(43227)
自然科学(43213)
自然科学基金(42414)
资助(39510)
成果(35941)
重点(31498)
(30998)
课题(30737)
(30181)
(28084)
科研(26403)
创新(26340)
大学(25881)
(25818)
期刊
(102807)
经济(102807)
研究(64578)
中国(47057)
(37849)
学报(35093)
(33147)
科学(31205)
管理(27328)
教育(26637)
大学(25973)
农业(25025)
学学(24185)
技术(20969)
(20440)
金融(20440)
业经(18035)
经济研究(15770)
财经(15641)
问题(14482)
(13614)
(13497)
图书(12147)
技术经济(11526)
(11344)
理论(10697)
(10555)
商业(10554)
统计(10168)
资源(10134)
共检索到333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5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判定,得出了重庆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的结论。针对该结论以及重庆市工业化进程中现行阶段存在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结合新型工业化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庆市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新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小梅  
重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直辖市,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当前重庆市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有利条件,接着对重庆市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重庆市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阳  王钊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技术构成的多层次性都决定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地处西部的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已经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能否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重庆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巩固和发展重庆区位优势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纪玉山  常忠诚  代栓平  
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微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产业结构及宏观的体制政策三个层面寻求创新,走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和新的道路,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并且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和激烈争论。简新华和余江撰写的专著《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晓燕,董富华,陈志新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探索了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目前金华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并分析研究了金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对该市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六大战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民礼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党的十六大提出 :我国要走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体现了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其思想的立足点就是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国情。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思想一直体现在建国以来的工业化道路探索之中。本文试从产业间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间关系、科技与人才的作用、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对新型工业化所蕴涵的战略思想进行探析 ,得出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的结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占元  
文章从四个方面就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定位提出了看法,同时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八个方面具有新的内涵,并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起步提出了五点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建海  李海舰  
我国探索和推进工业化的道路 ,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个世界现象 ,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遵循。当前正在发生着的信息技术革命 ,为我国走出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怎样走出新世纪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方式、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系、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与教育、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 8个方面进行了回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它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本文主要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变化5个方面,对渝北区工业化程度进行定位,并与其他8区进行横向比较定位,最后对渝北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星  高碧凤  
新时期"内陆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格局重大特征,内陆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作为典型的内陆中心城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着传统工业转型和新兴产业突破的重任。应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内陆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型道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充分认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明确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廉水  宋乐伟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重叠的时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是核心;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新型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是大量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型工业化要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