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7)
2023(12953)
2022(10701)
2021(10026)
2020(7865)
2019(18329)
2018(18188)
2017(34003)
2016(18583)
2015(20960)
2014(21400)
2013(21129)
2012(19604)
2011(18135)
2010(18737)
2009(17229)
2008(16922)
2007(15536)
2006(14047)
2005(13030)
作者
(54543)
(45641)
(45083)
(42895)
(28953)
(21945)
(20410)
(17654)
(17492)
(16482)
(15590)
(15416)
(14701)
(14401)
(13980)
(13961)
(13428)
(13213)
(13162)
(13072)
(11524)
(11272)
(11233)
(10846)
(10351)
(10263)
(10233)
(9997)
(9451)
(9094)
学科
(88263)
经济(88181)
(53146)
(50496)
管理(43625)
农业(33711)
(29951)
企业(29951)
方法(29178)
中国(28856)
地方(26868)
数学(25790)
数学方法(25235)
业经(23212)
(16829)
(15908)
(14885)
(14455)
(13555)
银行(13534)
(13428)
贸易(13411)
(13137)
(13132)
金融(13130)
发展(12953)
(12921)
(12857)
理论(12810)
农业经济(12787)
机构
学院(268624)
大学(259904)
(108723)
经济(106052)
管理(99799)
研究(94221)
理学(84396)
理学院(83354)
管理学(81559)
管理学院(81072)
中国(74011)
(60817)
科学(57601)
(57449)
(47729)
(47415)
农业(45988)
中心(44986)
(44369)
业大(44305)
研究所(42540)
(38661)
师范(38337)
北京(36617)
财经(35993)
(35984)
(33534)
(32794)
(32480)
经济学(31208)
基金
项目(170997)
科学(133930)
研究(129559)
基金(119565)
(103205)
国家(102202)
科学基金(87655)
社会(81213)
社会科(76512)
社会科学(76488)
(70357)
基金项目(62984)
教育(58683)
(57322)
编号(56007)
自然(54277)
自然科(52979)
自然科学(52970)
自然科学基金(51943)
资助(48337)
成果(44638)
(42948)
课题(39474)
重点(38247)
(36296)
(35130)
发展(34904)
(34348)
(33600)
创新(32763)
期刊
(137992)
经济(137992)
研究(82023)
中国(65959)
(64957)
农业(43951)
学报(38837)
科学(38542)
教育(35661)
管理(35041)
(34438)
大学(30929)
(29751)
金融(29751)
业经(29187)
学学(29099)
技术(26787)
(21074)
问题(20120)
经济研究(18865)
财经(16540)
农村(15556)
(15556)
农业经济(15482)
(15079)
(14269)
资源(14259)
技术经济(13789)
世界(13706)
统计(13625)
共检索到429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春淦  范大路  
重庆市的发展应按照“点轴”式开发模式进行,即以重庆市主城区和万县区为基本的两点组成重庆城区经济圈和三峡库区经济圈;以长江为一轴,通过梯度的逐层逐级传递,走城市辐射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的双向渗透发展道路,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伍瑞凡  冯祁善  
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是重庆市的重要特点。目前 ,由于财政对农业投入有限、农业贷款能力差以及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重庆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应采取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共同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 1)各级政府应从宏观上指导和扶持 ,为农业信贷造就有效的承贷主体 ;( 2 )构造支持农村产业化的信贷体制 ;( 3)完善金融服务手段 ;( 4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5 )鼓励农户自身积累 ;( 6 )积极引进外资进入农业产业领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锡文  
重庆要探索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道路陈锡文重庆改为直辖市,不仅是原重庆市,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我是搞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想就重庆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重庆改为直辖市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将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国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前  
在城乡统筹改革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重庆市作为改革的试验区之一,有自己的经济特点,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模式。深入探析这些模式,我们会发现城乡二元结构对统筹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比如农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征用补偿费过低、相关中介组织和社会保障缺位等。加快农地流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比如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合理评定被征土地的使用价值、完善相关中介组织及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失地农民就业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孝坤,王忠诚  
本文在对特色农业基本内涵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了重庆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重庆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并对大力发展各区县特色农业 ,加强区域合作、培植特色农业“大户”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科技兴农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晶晶  张坤  魏朝富  
重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和"地票"的实质都是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但两者在运行程序和增值收益分配上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挂钩与"地票"的区别在于:(1)挂钩中耕地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式,而"地票"是采取"先补后占"的方式,"地票"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2)挂钩指标只能是小范围的置换,不能突破项目区的范围,而"地票"指标能够大范围、远距离的置换,其落地范围受限小、城市建设用地更集中、布局更优化、对于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有效;(3)挂钩收益分配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组织和当地政府,而"地票"收益主要是在农民和集体组织之间分配。因此,增减挂钩可以说是"地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建  彭珏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反映结果和行为的、相对系统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市1997—2006年为样本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AHP法、熵值法计算重庆直辖十年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最终加权计算出综合绩效。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绩效较差,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陶,刁承泰,黄京鸿,谭青,葛永军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一臣  孙建武  
大城市农村金融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周围的郊县,这里的农业一般称之为城郊型农业。本文试就城郊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作用,以及农村金融工作如何根据城郊型农业经济特点进行改革和深入开展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城郊型农业的战略地位所谓城郊型农业,就是在大城市周围,与大城市经济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农业地区。城郊型农业经济与一般农业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赖景生  
1997年末,重庆市总人口为304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8.3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46%。消费作为人口的函数,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变化趋势,对农村市场开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整个重庆市消费水平和变化趋势,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顾永昌  周小江  
关于重庆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顾永昌,周小江一、1993年以来重庆农村合作基金会超常规发展的新动态自1987年在重庆市农村合作基金会成立以来,现已初具规模。92年末,重庆市农村合作基金会集资总额4.4亿元,比1991年底的2.58亿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巫昊燕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吴江  周璐璐  陈鸿基  刘燕  
乡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空间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格局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主要包括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电商及地票等5种类型,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形成1个高密度半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1个以云阳、巫溪、巫山及奉节为主的次高密度环状区域,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以武隆和石柱为中心形成2个高密度区域。(2)从全局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从局部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高—高集聚区县分布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低—低集聚分布于主城都市区北部,高—低集聚位于铜梁。(3)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在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刺激下,进行乡村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生产,在“消费乡村”的推动和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乡村空间商品化集聚形态。文章提出未来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互联网+农产品”“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土地要素市场化+乡村产业”田园综合体模式及其空间指引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