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1)
- 2023(9560)
- 2022(7954)
- 2021(7288)
- 2020(5898)
- 2019(13405)
- 2018(12736)
- 2017(24644)
- 2016(13638)
- 2015(14549)
- 2014(14248)
- 2013(13886)
- 2012(12907)
- 2011(11600)
- 2010(11670)
- 2009(10654)
- 2008(10433)
- 2007(9364)
- 2006(8391)
- 2005(7253)
- 学科
- 济(51432)
- 经济(51371)
- 管理(38337)
- 业(38304)
- 企(28036)
- 企业(28036)
- 方法(21475)
- 数学(19531)
- 数学方法(19321)
- 农(18559)
- 中国(15766)
- 财(14119)
- 农业(12935)
- 贸(11831)
- 贸易(11829)
- 业经(11788)
- 地方(11558)
- 易(11510)
- 学(10387)
- 制(10059)
- 策(9474)
- 环境(8775)
- 银(8450)
- 银行(8409)
- 技术(8356)
- 行(8032)
- 务(7927)
- 财务(7913)
- 财务管理(7900)
- 融(7676)
- 机构
- 学院(188640)
- 大学(186739)
- 济(80007)
- 经济(78495)
- 管理(72572)
- 研究(66843)
- 理学(63097)
- 理学院(62370)
- 管理学(61281)
- 管理学院(60938)
- 中国(50290)
- 科学(42265)
- 农(39961)
- 京(39287)
- 财(35802)
- 所(34210)
- 业大(32624)
- 农业(31732)
- 研究所(31289)
- 中心(31184)
- 江(29078)
- 财经(28183)
- 经(25809)
- 院(24388)
- 北京(24344)
- 经济学(24342)
- 范(23889)
- 师范(23539)
- 州(22525)
- 省(22269)
- 基金
- 项目(131807)
- 科学(103924)
- 基金(96747)
- 研究(91160)
- 家(86789)
- 国家(86022)
- 科学基金(73110)
- 社会(59673)
- 社会科(56670)
- 社会科学(56656)
- 基金项目(51186)
- 省(50713)
- 自然(48899)
- 自然科(47822)
- 自然科学(47803)
- 自然科学基金(46986)
- 划(44332)
- 教育(41420)
- 资助(39227)
- 编号(35333)
- 重点(29693)
- 部(28830)
- 发(28707)
- 成果(27642)
- 创(27579)
- 创新(25834)
- 科研(25562)
- 计划(25376)
- 国家社会(24975)
- 课题(24931)
共检索到27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成超 唐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和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流动距离、预期收益、人力资本比率对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并由此得出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莹莹 凌迎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和上升。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对西部地区超大人口城市重庆的经济增长影响,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讨重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重庆经济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物质资本、有效本地劳动力资本、有效流入劳动力资本以及有效流出劳动力资本都对重庆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物质资本、本地劳动力和流出劳动力都显著地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流入却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动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只存在"弱正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步宇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加快城镇化,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解决中国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城市再就业等问题,是今后数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城乡统筹视野下的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可为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乡统筹 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卫 张宗益 徐开龙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劳动力 迁移 收入分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亭 洪惠坤 蔡智聪 杨胜强 罗沁怡
乡村劳动力本地务工可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助推乡村振兴。论文以重庆市189个村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金插值法识别村域劳动力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甄别影响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1)重庆市村域本地务工率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呈现出“西高东低、局部突出”的空间格局,“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渝中片区、渝中周边片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偏差的渝东北、渝东南片区。(2)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宜居、宜业、和美三大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可支配收入、村两委受教育程度、乡镇路网密度、村集体收入、乡镇规模企业数量及村民对村委工作信任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镇距离和坡度是负向影响因素,任意两个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3)未来重庆市乡村吸纳更多劳动力在本地务工的重点在于推进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产业发展和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新形势下中国乡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为科学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龚海婷 侯明喜 姜凯
分析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个体特征、企业特征及权益维护等状况对于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劳动合同 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力
分析了重庆市部分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区域分布及规模,论述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增加收入的贡献,产生的非农化效应,以及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克 杜凤英
一、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至2003年末,长春市71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7.78%。农村劳动力1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6.6%。农村劳动力的分布现状是:农业种植、养殖业吸纳66.8万,占34.8%;向第二、三产业转移76.4万人,占39.8%;剩余劳动力4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4%。随着新生劳动力的增加,预计到2005年末,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24万人。 抽样调查显示,长春市农村劳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蒲艳萍 刘婧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重庆地区137个自然村有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小平
本文运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重庆市6 1 3家微观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目前重庆市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技术进步对小微型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在要素市场上,工会组织能显著提高重庆市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而融资约束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现象对小微型企业更为突出。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技术进步 工会 融资约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能力 因素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陈科颖 田书芹
目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较多,而对作为与其密切相关的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的关注显得很薄弱。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观点,相信这将会引起更多关注。因此,本文站在两者协调发展的视角,基于重庆市的调研数据分析,揭示了重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问题。然后从就业渠道、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自主创业等关键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期望可以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现实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宗益 王卫 张成翼
我国的劳动力迁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国情,对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研究较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迁移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非农劳动力迁移的人口特征,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研究了非农业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对迁移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关键词:
非农劳动力 迁移 劳动力迁移 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