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5)
2023(8182)
2022(6108)
2021(5581)
2020(4368)
2019(9810)
2018(9842)
2017(19191)
2016(10456)
2015(11469)
2014(11639)
2013(11444)
2012(10358)
2011(9462)
2010(9587)
2009(8816)
2008(8656)
2007(7966)
2006(7335)
2005(6629)
作者
(30109)
(26203)
(25338)
(24485)
(16062)
(12509)
(11338)
(10056)
(9986)
(8871)
(8858)
(8617)
(8222)
(8039)
(7936)
(7915)
(7544)
(7486)
(7348)
(7222)
(6519)
(6488)
(6297)
(6058)
(5918)
(5863)
(5758)
(5517)
(5276)
(5166)
学科
(49438)
经济(49398)
(45363)
(33478)
农业(30205)
管理(20154)
业经(16337)
中国(14599)
地方(14045)
方法(13752)
(12467)
企业(12467)
数学(12141)
数学方法(12033)
(11529)
农业经济(10439)
发展(9559)
(9552)
(9533)
土地(9395)
(9132)
农村(9112)
(8678)
(7596)
(7569)
(7560)
人口(7473)
收入(7217)
及其(6904)
环境(6858)
机构
学院(150674)
大学(144863)
(64393)
经济(63072)
管理(55914)
研究(54433)
(48702)
理学(48404)
理学院(47837)
管理学(46888)
管理学院(46655)
中国(42622)
农业(36967)
科学(34390)
(31314)
业大(30746)
(27588)
中心(26487)
(25341)
研究所(25108)
(24357)
农业大学(22844)
(21426)
师范(21275)
财经(19978)
(19259)
(18959)
北京(18927)
经济学(18802)
(18686)
基金
项目(104113)
科学(82936)
研究(76933)
基金(76081)
(66675)
国家(66035)
科学基金(56777)
社会(50933)
社会科(47860)
社会科学(47849)
基金项目(41745)
(41649)
自然(35610)
自然科(34709)
自然科学(34702)
(34162)
自然科学基金(34051)
教育(32624)
编号(32434)
(28789)
资助(28538)
(24947)
成果(24516)
重点(23176)
(22777)
国家社会(21468)
课题(21362)
(21048)
发展(20496)
(20207)
期刊
(80781)
经济(80781)
(54693)
研究(42693)
农业(37043)
中国(34318)
学报(24667)
科学(24583)
业经(20181)
大学(19567)
学学(18886)
(17309)
(17127)
金融(17127)
(16573)
管理(15152)
农业经济(13715)
农村(13600)
(13600)
问题(12662)
教育(12263)
技术(11496)
资源(10438)
经济研究(10030)
世界(9831)
(9781)
经济问题(9132)
农村经济(9084)
财经(9033)
业大(8167)
共检索到229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涛  廖和平  褚远恒  孙海  李靖  杨伟  
为探寻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确定影响因素对重庆市及所属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力。研究基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1997—2013年重庆及所属37个区县(不含渝中区)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时空动态地域性差异特征明显,呈现以区域Ⅰ为中心,区域Ⅱ为中心拓展区,区域Ⅲ和Ⅳ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异格局;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非均衡特征,其空间非均衡程度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明显的"W"型波浪变化形态,地区间差距仍是导致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的主因;重庆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孝宇  谢新朋  张安录  
在5期时间跨度20多年的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基础上,利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和空间分析功能,拟合出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洛仑兹曲线并制作了基于耕地非农化速度分级的重心曲线,结合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非农化扩散路径及其与经济、人口重心曲线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是个典型的单中心城市,其耕地分布不均衡,耕地非农化仍是在围绕城市中心进行,耕地非农化在乡镇级别上是非均衡发展的,但非均衡程度在逐年减缓;2基于耕地非农化速度分级的耕地非农化重心曲线表明,耕地非农化速度快的点到速度慢的点的密度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并且速度快的点到速度慢的点还有向外围扩散的趋势;3武汉市耕地非农化扩散路径、GDP重心变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学辉  王如渊  
研究目的: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考察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政治性任务的完成程度、地方政府行为4者间的关系及农地非农化的均衡过程。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和经济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农地非农化均衡状态下,农民应得的增值收益并不能充分实现,土地市场存在着效率损失,中央政府的政治性任务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这是由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最大化的目标决定的。研究结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胜超  王良健  刘敏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8年农地非农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运用Moran’sI指数测度出我国农地非农化与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省际间农地非农化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收益、城市化水平、耕地资源禀赋对农地非农化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地非农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地保护政策对农地非农化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郭跃  
在地理信息技术体系支持下构建了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态的测算方法体系,以重庆市为例开展了该方法体系的实证研究。区域经济非均衡态表征了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非均质特性,本研究结合遥感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构造了七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表征指标并生成了相应空间趋势面模型,应用高维空间数据聚类模型对其进行了数据集成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经济发展度与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度的测算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测算了重庆市、重庆市三大经济分区和重庆市全部四十个区、市、县的发展度和非均衡度,得出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其空间分异状况的基本特征。通过本研究表明,重庆市区域经济出现了两大断裂带:其一为东西断裂带,位于垫江、丰都、武隆西边界;其二为都市圈核心区断裂带,位于渝北、北碚、沙坪坝、江津、巴南、江北各区内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本文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飞  孔伟  
农地过度非农化虽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地方政府无疑是造成当前农地过度非农化的重要主体。本文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促使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动机,并具有促使农地过度非农化的现实途径。因此,要遏止农地过度非农化,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削弱地方政府促使过度非农化的动机,并割断它的现实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张安录  
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使包括耕地在内的大量开放空间被不断侵蚀,随着人们对耕地非市场价值和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如何合理高效可持续地利用耕地被广泛关注。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乡镇尺度定量研究了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关系,以探讨快速发展时期平原城市耕地非农化空间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研究表明:(1)全局Morans I显示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在1990~2011年的4个时期均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其聚集强度以2005年为分界点,前3个时期不断加强后有所下降;(2)通过EB修正的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LISA图显示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聚集区域由开始处于区域外围的LL型聚集为主导逐步转变为处于城乡交错区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文新  蔡玉梅  吕国玮  张伟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探讨土地流转情形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农用土地。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及田野调查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重庆市燕坝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分析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要开展村地籍调查,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还需探索土地流转新形式及保障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玲玲  邱道持  赵亚萍  石永明  
伴随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普通农户和农业经营大户是农地流转中的二维主体,研究二者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对于促进农地快速健康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构建了农地流转中二维主体利益模型,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各主体的利益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培育农地流转中介体系、完善农地价格机制、增强主体流转意识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