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7)
2023(15730)
2022(13519)
2021(12428)
2020(10580)
2019(24154)
2018(24006)
2017(47640)
2016(25531)
2015(28519)
2014(28224)
2013(28519)
2012(26197)
2011(23238)
2010(23218)
2009(21898)
2008(21639)
2007(19502)
2006(17547)
2005(15431)
作者
(72719)
(60659)
(60556)
(57530)
(38663)
(29125)
(27186)
(23823)
(23099)
(21797)
(20640)
(20581)
(19334)
(19099)
(18689)
(18573)
(17824)
(17783)
(17458)
(17319)
(15066)
(14907)
(14777)
(14021)
(13624)
(13534)
(13526)
(13424)
(12247)
(12105)
学科
(113691)
经济(113558)
(101246)
(82863)
企业(82863)
管理(82836)
方法(52529)
(48588)
数学(43175)
数学方法(42840)
(33706)
业经(33599)
农业(32336)
中国(27688)
(22993)
财务(22932)
财务管理(22902)
地方(22253)
企业财务(21733)
(21350)
技术(20213)
(19512)
贸易(19503)
(18938)
(18906)
(18672)
理论(18217)
(17496)
(17031)
(16079)
机构
学院(369528)
大学(365070)
(156205)
管理(153922)
经济(153257)
理学(133468)
理学院(132188)
管理学(130346)
管理学院(129680)
研究(116130)
中国(90589)
(76665)
(71924)
(69579)
科学(69406)
财经(57777)
业大(57247)
(57062)
(55209)
中心(54095)
农业(53316)
(52668)
研究所(51382)
北京(47815)
经济学(46717)
(44337)
(44126)
师范(44004)
财经大学(42592)
经济学院(42534)
基金
项目(248623)
科学(197432)
研究(184480)
基金(182798)
(156973)
国家(155551)
科学基金(136137)
社会(119429)
社会科(113069)
社会科学(113041)
基金项目(97749)
(96807)
自然(87192)
自然科(85202)
自然科学(85182)
自然科学基金(83716)
教育(82395)
(79684)
编号(75804)
资助(74616)
成果(59811)
(55553)
重点(53999)
(53179)
(53172)
课题(49750)
国家社会(49264)
创新(49061)
人文(48018)
教育部(48012)
期刊
(176823)
经济(176823)
研究(108770)
(69157)
中国(67947)
管理(56825)
(55729)
学报(53731)
科学(51627)
农业(46879)
大学(41992)
学学(40176)
(34043)
金融(34043)
业经(34035)
技术(31932)
教育(31516)
财经(28358)
经济研究(26416)
(24213)
问题(23942)
(23811)
技术经济(20393)
现代(18002)
理论(17671)
商业(17387)
(17375)
科技(17139)
世界(16998)
经济问题(16047)
共检索到543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何娟  毛建兵  
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认真分析研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找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聪群  王玉钏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德生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梦芬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艳丽  
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或工业地区的转移形成的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直接构成经济的变化,而且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我们要关注处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阳俊雄  
The recent slow dow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transfer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hampering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ransfer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 with challenges and chances co exist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ustain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if appropriate measures were attached.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黄桂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度出重庆市1998-2010年区域竞争力指数后,基于VAR模型,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重庆市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不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竞争力冲击响应的滞后期长且总体影响为正,区域竞争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竞争力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