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0)
- 2023(9902)
- 2022(8214)
- 2021(7284)
- 2020(6024)
- 2019(13562)
- 2018(13146)
- 2017(25816)
- 2016(13555)
- 2015(14525)
- 2014(14292)
- 2013(14584)
- 2012(13779)
- 2011(12576)
- 2010(12623)
- 2009(11711)
- 2008(11083)
- 2007(9895)
- 2006(8925)
- 2005(8007)
- 学科
- 济(86223)
- 经济(86170)
- 管理(36811)
- 业(36647)
- 方法(29121)
- 企(27574)
- 企业(27574)
- 数学(26181)
- 数学方法(26073)
- 地方(22479)
- 农(18742)
- 中国(17102)
- 业经(16528)
- 学(15442)
- 地方经济(14955)
- 财(14238)
- 农业(13194)
- 产业(13181)
- 贸(12024)
- 贸易(12020)
- 制(11670)
- 易(11550)
- 环境(10948)
- 体(9732)
- 技术(9633)
- 融(9275)
- 金融(9274)
- 经济学(8802)
- 银(8547)
- 发(8541)
- 机构
- 学院(204073)
- 大学(202769)
- 济(101835)
- 经济(100389)
- 管理(77190)
- 研究(75796)
- 理学(67344)
- 理学院(66551)
- 管理学(65597)
- 管理学院(65232)
- 中国(55328)
- 科学(45660)
- 京(42084)
- 财(40498)
- 农(39361)
- 所(38576)
- 研究所(35350)
- 中心(33640)
- 经济学(33224)
- 财经(33035)
- 业大(32996)
- 农业(30965)
- 经(30067)
- 江(30032)
- 经济学院(29908)
- 院(26847)
- 北京(26127)
- 财经大学(24403)
- 科学院(23980)
- 范(23821)
- 基金
- 项目(139859)
- 科学(110566)
- 基金(104001)
- 研究(95284)
- 家(92841)
- 国家(92123)
- 科学基金(78516)
- 社会(66221)
- 社会科(63183)
- 社会科学(63169)
- 基金项目(55804)
- 省(53998)
- 自然(50577)
- 自然科(49411)
- 自然科学(49393)
- 自然科学基金(48578)
- 划(45497)
- 资助(41724)
- 教育(40942)
- 编号(34198)
- 发(32857)
- 重点(31833)
- 部(30656)
- 创(29209)
- 国家社会(28765)
- 创新(27498)
- 计划(26530)
- 科研(26520)
- 发展(26287)
- 教育部(26017)
共检索到302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小艳
本文主要运用灰色关联理论,从产出结构、投资结构及劳动力结构三方面,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结论;最后本文就今后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的变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理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捷锦 黄志亮 周兵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在重庆市经济增长中贡献并不明显;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第一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最小;说明了加快重庆市传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文章主要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提出了重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先华 ,杨青 ,郭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利 刘定祥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省份相比,重庆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理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文传浩 黄磊 兰秀娟 李春艳
将技术创新分解为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成果三个层面,采用1997—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C—D函数,对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已十分明显,但其地位尚不牢固,投资和要素驱动仍是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技术创新人才和投入是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技术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重庆经济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崇举 陈新力 刘幼昕
教育消费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消费。本文从重庆市学生教育支出入手,通过大样本抽样,对学生教育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阐明重庆市学生教育消费基本特征的同时,论证了教育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是宏观经济决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基本教育支出 扩展教育支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秋生 刘雪娇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模型,考察分析了江苏省2000年至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实际情况,认为江苏省农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现代服务业。期望这一结论对江苏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玲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使稀缺的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的要素流动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短缺和过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要素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效应和要素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趋势。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依然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大空间。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结构效应 要素重置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振华 周永文
传统的新古典学派观点认为,产品和要素市场总是能够保持均衡的,无论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部门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即产业结构变动)不会对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国平 祝伽伽
文章基于1985年—2004年重庆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重庆市经济增长(GDP)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滞后期不同,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也不相同。最后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重庆市的情况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洪铭 张宗益
本文基于1997~2009年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OLS方法对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具体为: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就会增加0.865个百分点。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涵养税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阳 林恬竹 张琦
文章选取2000~2013年面板数据,并基于经济收敛模型及其衍生模型,考察重庆市及其五大功能区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重庆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且相互抑制;经济增长对人口流动的抑制明显小于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人口稀疏的地区靠人口流动推动经济增长,人口稠密的地区则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文章认为,政府有必要对人口流动进行合理调控与适度监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