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9)
- 2023(8089)
- 2022(6752)
- 2021(6300)
- 2020(5050)
- 2019(11389)
- 2018(10968)
- 2017(20644)
- 2016(11219)
- 2015(12395)
- 2014(12504)
- 2013(12476)
- 2012(11756)
- 2011(10995)
- 2010(11374)
- 2009(10800)
- 2008(10488)
- 2007(9626)
- 2006(8728)
- 2005(7471)
- 学科
- 济(50589)
- 经济(50544)
- 业(33298)
- 农(27600)
- 管理(25859)
- 方法(21161)
- 数学(19091)
- 企(18877)
- 企业(18877)
- 数学方法(18831)
- 农业(18739)
- 中国(15683)
- 业经(13611)
- 地方(13508)
- 学(11020)
- 制(10893)
- 险(10888)
- 财(10884)
- 保险(10796)
- 银(9666)
- 银行(9648)
- 行(9186)
- 发(8961)
- 融(8709)
- 金融(8706)
- 农业经济(8196)
- 环境(7765)
- 策(7243)
- 发展(7071)
- 展(7060)
- 机构
- 学院(169526)
- 大学(168742)
- 济(66863)
- 经济(65187)
- 管理(64168)
- 研究(60282)
- 理学(54524)
- 理学院(53771)
- 管理学(52486)
- 管理学院(52201)
- 中国(49618)
- 科学(39526)
- 农(37720)
- 京(37381)
- 财(31189)
- 所(30767)
- 中心(29298)
- 业大(29050)
- 农业(28483)
- 研究所(28284)
- 江(26940)
- 财经(24460)
- 范(24046)
- 师范(23806)
- 北京(23333)
- 经(22205)
- 院(21683)
- 州(21579)
- 经济学(20349)
- 省(20337)
- 基金
- 项目(117480)
- 科学(92938)
- 基金(86293)
- 研究(82273)
- 家(76272)
- 国家(75619)
- 科学基金(64689)
- 社会(53895)
- 社会科(50806)
- 社会科学(50788)
- 基金项目(46156)
- 省(45867)
- 自然(42482)
- 自然科(41474)
- 自然科学(41462)
- 自然科学基金(40669)
- 划(39284)
- 教育(35906)
- 资助(35097)
- 编号(32392)
- 重点(26601)
- 发(25636)
- 成果(25371)
- 部(25212)
- 创(23177)
- 课题(22875)
- 国家社会(22646)
- 科研(22358)
- 计划(22257)
- 创新(21868)
共检索到256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 樊荣荣 龙卓奇
科学评价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水平并揭示其空间格局特征,差异化设计风险管控措施,对引导和调控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元主体行为选择、实施健康可持续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理清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机理的基础上,从风险源压力、风险载体状态、风险控制机制响应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2016年为研究时点,评价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水平并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据此提出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管控的差异化措施。研究表明:(1)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的产生是风险源压力、风险载体状态、风险控制机制响应三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2)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风险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并从空间管制、土地利用模式、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等维度提出了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焱洲 王成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燕玲 潘卓 潘美含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14年乡村旅游运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乡村旅游资源投入数据和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考察分析重庆38个评价单元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空间分异,并回溯刻画了各评价单元效率损失主导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从效率数理特征来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呈现资本、劳动力与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状态;(2)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都市功能区已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主城近郊、渝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棋 李静 何志明 金贤锋 王昌博
[目的]分析重庆市县域乡村性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重庆市城乡关系及其互动过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重庆市32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SDA空间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分析方法,探讨2000年以来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0年以来,重庆市县域乡村性逐渐减弱,主城都市区乡村性较弱、渝东北和渝东南乡村性较强的整体格局稳定,巫溪县、城口县、彭水县、酉阳县等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县(区)的乡村性较强。(2)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在多种作用力的交互影响下,呈现出重庆市域的多圈层结构和区域性的双圈层结构。(3)自然力和区位力形成了重庆市县域乡村性分异的基础地理格局,市场力和行政力对这种格局进行调整、优化,在四种力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了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结论]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探索了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乡村振兴潜力区域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性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 县域 重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棋 李静 何志明 金贤锋 王昌博
[目的]分析重庆市县域乡村性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重庆市城乡关系及其互动过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重庆市32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SDA空间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分析方法,探讨2000年以来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0年以来,重庆市县域乡村性逐渐减弱,主城都市区乡村性较弱、渝东北和渝东南乡村性较强的整体格局稳定,巫溪县、城口县、彭水县、酉阳县等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县(区)的乡村性较强。(2)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在多种作用力的交互影响下,呈现出重庆市域的多圈层结构和区域性的双圈层结构。(3)自然力和区位力形成了重庆市县域乡村性分异的基础地理格局,市场力和行政力对这种格局进行调整、优化,在四种力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了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结论]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探索了乡村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乡村振兴潜力区域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性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 县域 重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骆东奇 李乐 郭英 赵伟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确定的土地利用新要求,耕地集约利用是国家实现粮食和建设保障的条件。利用规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耕地集约利用受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直接影响,在区域分异上表现为渝西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针对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变化规律,从树立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判观念、认清耕地集约利用短板、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挖掘耕地农业利用价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农用地和其他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评价 空间分异 重庆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永青
[目的]探讨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完善区域旅游资源,进而促进其均衡发展。[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其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层析分析法对其乡村旅游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1)重庆市都市区的最邻近指数最高为0.814,其次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0.735,城市发展新区为0.697;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0.402,可以看出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总体上呈凝聚分布;(2)重庆市乡村旅游优化评价指标中旅游资源、道路设施、生态环境和综合管理的权重分别是0.357 1,0.253 6,0.230 1和0.159 2,得分大于70分以上包括乡村森林覆盖率、公路的便捷性、乡村气候舒适度、保障机制、经济水平、游客容量和客源条件,其他指标得分低于70分,包括服务中心数量、乡村旅游专线、乡村空气质量、农民拥有的道路面积密度、乡村公路等级、文化价值和管理者素质,这些也是重庆市急需优化的方面。[结论]整体上重庆市乡村旅游综合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应加强该方面的投入和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分布 优化评价 重庆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耀华 陈荣蓉 杨朝现 信桂新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荣昌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中部弱"的差异性格局;②乡村性空间分布趋于空间集聚,已形成环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的乡村性冷点区域和分散分布于研究区域边缘的乡村性热点区域;③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强乡村性-传统农业型、中等乡村性-现代农业型、中等乡村性-农工混合型、弱乡村性-非农主导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国泓
[目的]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重庆市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空间结构进行整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数据统计法和文献查阅法对各区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乡村空间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重庆市乡村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山地类型的居民点面积占到56. 4%,丘陵面积占37. 5%,平坝所占比例为6. 1%;大渡口区和南岸区村庄密度最大,分别为0. 31个/km2和0. 39个/km2,分布密度从内而外逐渐减小;重庆市乡村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包括地形因素、交通条件、城镇化水平和耕地因素等。[结论]重庆市乡村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其分布特征与城乡距离有关。为了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建议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乡村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乡村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重组,为我国乡村空间结构的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刘亭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进行测度,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诊断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近32.43%的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处于低协同状态,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态势;产业结构、省会城市临近度、海拔和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不同类型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综合发展型、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经济因素—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资源环境—经济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5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力 张传华 王钟书 张凤太 邓炜 代杰
【目的】探明长江上游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议。【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深度0~20 cm)45件,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Cd、Hg、Pb、As和Cr)来源定量分析,通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利用地统计法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控建议。【结果】①研究区土壤Cd、Hg、Pb、As、Cr平均含量分别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0.67、3.18、1.03、2.05、4.22倍,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异常;②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点位占比分别为2.23%、44.44%和53.33%,主要影响因子为Cd和Cr,土壤以酸性为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较高;③土壤Cd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58.55%和30.30%,土壤Hg和Cr含量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1.55%和75.41%,土壤As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贡献率为63.12%,土壤Pb含量主要受到道路交通的影响,贡献率为90.90%;④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1的点位占比为6.67%,总体健康风险较低,高风险区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影响因子为Cr;农业活动与道路交通贡献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结论】建议研究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测,积极开展有机肥代替等化肥减量措施,推广使用电动农用车,减少由于农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的输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巫昊燕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吴江 周璐璐 陈鸿基 刘燕
乡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空间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格局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主要包括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电商及地票等5种类型,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形成1个高密度半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1个以云阳、巫溪、巫山及奉节为主的次高密度环状区域,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以武隆和石柱为中心形成2个高密度区域。(2)从全局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从局部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高—高集聚区县分布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低—低集聚分布于主城都市区北部,高—低集聚位于铜梁。(3)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在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刺激下,进行乡村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生产,在“消费乡村”的推动和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乡村空间商品化集聚形态。文章提出未来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互联网+农产品”“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土地要素市场化+乡村产业”田园综合体模式及其空间指引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杨晓霞 向旭 樊昊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但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也存在风险。文章以处于乡村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城口县河鱼乡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总体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风险最高的是市场风险,其次是经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和经济风险,最后是自然灾害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乡村旅游资源风险、社会风险。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方面注意风险防范:成立旅游开发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提高交通通达度,优化整合资金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